
—【01】—
旧坟新陇哭多时,流世都堪几度悲。
乌鸟乱啼人未远,野风吹散白棠梨。
——唐·李郢《寒食野望》
寒食之日,郊外新坟旧陇,哭声绵延不绝。
人世间的哀愁,究竟能承受几番悲欢轮回。
吊客未散,乌鹊已掠过荒枝,翅影搅动暮色;
野风骤起,卷碎白棠梨的残瓣,将尘世的悲喜吹散成漫天飞雪,也带走了几分人间的悲苦。
梨花落处,坟茔静默如眠,生者的呜咽被风揉进泥土,化作春草根须下的一缕寒烟。

—【02】—
寒食原头杜宇声,谁家不起古今情。
纸钱烧罢人归后,一树梨花冻月明。
——宋· 汪莘《寒食节有感·其二》
寒食原头,杜宇声声,凄厉而哀伤,触动着每一个人的心弦。
谁家纸钱余烬未冷,青烟缭绕,已散作古今同悲的雾霰。
吊客归去,冻月悄然爬上梨枝,将满树银白浸成霜色,冰魄凝枝,清冷而孤寂,剖开阴阳两界的薄纱。
夜露渐重,花影碎落碑前,恍若离魂提灯徘徊,指尖触不到人间余温。
寒食的月,照新坟也照旧冢,照离人泪也照故纸灰,却照不亮黄泉路上三尺幽暗。
唯见梨花瓣瓣垂首,替未亡人说出那句哽在喉头的“不如归去”。

—【03】—
七度逢寒食,何曾扫墓田。
他乡长儿女,故国隔山川。
明月飞乌鹊,空山鸣杜鹃。
高堂添白发,朝夕泪如泉。
——清·洪升《寒食》
七载寒食,未曾归乡扫墓,孤坟蔓草没膝深,心中的愧疚与思念如同潮水般汹涌。
他乡异地,儿女已长大成人,却与故乡隔着千山万水,难以触及。
明月之下,乌鹊纷飞,杜鹃泣血空山,一声一咽,春涧染作残霞色。
高堂之上,父母白发日益增多,日夜以泪洗面,思念着远方的游子。
那七度的寒食,如同七年的漂泊,让他的心更加渴望归家的温暖。
坟前未焚的纸灰,飘作异乡雪,覆住游子窗前,那株不敢开花的棠梨。

—【04】—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唐·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乌啼鹊噪的黄昏,古木垂阴,寒食的哭声自深巷漫向旷野。
纸钱乘风而起,如灰蝶漫天乱舞,扑向垒垒古墓,落在新生的草芽。
春草疯长,绿意攀上残碑,棠梨花映着白杨树,枝影斑驳处尽是生死契阔的界限。
黄泉路远,泣血声穿不透九重冥土,唯暮雨潇潇,湿透归人麻衣伴人归去。
寒食的风,携来人间未烬的香火,捎去地下一声叹息。
萧萧暮雨中的归人,又将带着怎样的哀思,走向下一个寒食?
雨打棠梨时,可有一瓣落在忘川,替亡魂记取这年复一年的春恨?

—【05】—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唐·孟云卿《寒食》
二月江南,花满枝头,压弯了春色,他乡寒食却似浸在冰河里,是异乡人咽不下的苦酒。
贫居灶冷,无烟无火,非独为追念子推孤忠,更因米瓮早空,春荒如刀割断炊痕。
。寒食的禁火令,在江南的春雨里化作一缕青烟,飘向故园的冷灶空斋。
邻家青烟透篱过,反添三分刺骨寒。
蜷缩柴扉内,看窗外桃李灼灼,笑靥映亮朱门绣户。
寒食的禁火令,于贵人不过添一桩风雅,于贫者却是雪上覆霜。
原来春色亦分贵贱——富家的花枝招展,穷巷的棠梨,只配在月下开成缟素。

—【06】—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宋· 王安石《壬辰寒食》
客思如杨柳,万缕千条缠绕心头,难以割舍,更兼寒食之日,泪如雨下,欲涨冶城之潮。
铜镜照见鬓边雪色争出,朱颜凋零早于阶前海棠,是岁月偷换的容颜。
冠冕华服裹住嶙峋瘦骨,怎及渔舟一叶,载酒醉眠芦花浅水?
不再追求轩冕之乐,只愿在渔樵生活中度过余生。
寒食的雨丝,原是钓竿垂下的银线——愿者上钩者,非鲈非鳜,乃半生浮名换来的满篓萧索。
潮水吞没祭纸残灰,恍悟人间最暖烟火,不在玉堂金阶,而在故溪烟波里,那盏等候归帆的渔灯。

【免责声明】插图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删除内容!特别说明,本站分享的文章不属于商业类别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