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与茶,它们无声的影响了王朝的疆域

我是居间呀 2025-01-07 10:58:15

兵家必争之盐

盐是生命所需,在国家的发展中,甚至起到了类似货币的作用。上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始祖尧,舜,禹都将都城定都在盐池附近。

战国时期,晋国因控制了河东盐池这样得天独厚的资源,而成为春秋初期的大国。而齐国人依靠掌握了从海水中提炼盐的技术之后,就打破了晋国的垄断,也奠定了强国基础。后来晋国被赵、韩、魏三家瓜分,盐池归魏国所有,这个小国因此得以在四面强国(北赵南楚东齐西秦)的环饲中苟延残喘多年。

除了盐湖和海水可以提炼盐以外,巴东地区有很多盐井,从中可以提炼出盐。当时的强国,秦国和楚国因此开启了激烈的巴地盐泉争夺战,而最终秦国战胜,也为统一六国奠定基础。

唐——成也盐,败也盐

盐作为最重要的战略物资之一,一直都被国家高度管控。官营盐,实际上是对全国征税,把民间的财富聚集到国库中。官方开采,在销售环节允许民间商人介入,同时这些商人要交很重的税。官营具有天生的弊病,效率低,易腐败。

在中国历史上,有很短暂的一段时期,官方开放了盐业民营。这个辉煌而短暂的时代就是隋朝。本质上就是把全民税收的模式转变为收取商业税的模式。对于老百姓来说,在食盐上的支出下降了,官府也不需要花那么多人力物力去打击私盐,民营盐业为国家创造更多的税收。

隋朝虽短命,但却富得流油。唐朝从隋朝那里继承了大笔的财富。

唐朝后期,特别是安史之乱之后,为筹措大量军饷,官府又垄断了盐业的经营权,以至盐价暴涨10倍。高利润的驱动下,即便严刑律法,也无法阻止私盐市场的发展。盐价涨,老百姓都去买私盐了,国家的税收反而下降。

唐末大动荡的起义军中,有不少私盐贩子的身影。其中比较有名的就是黄巢之乱,对当时摇摇欲坠的唐朝造成了重创。黄巢家中三代都是贩私盐的,靠此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这些有钱的私盐商人,与饥寒交迫的农民起义不一样,他们要的是名与利。

隋朝民营盐业积累的大量财富,传承给唐朝带来了大唐盛世。而安史之乱之后,唐朝不得已走上了盐业垄断的道路,经济崩溃、起义不断,最终断送,可谓成也盐败也盐。

拴住高原的茶

公元6~8世纪,气候变暖。温度上升,促进了青藏高原主要的粮食作物青稞的产量提升,带来了人口的增长。人丁兴旺的青藏高原能集结更强大的军队。甚至能与当时强大的唐朝分庭抗礼,才有了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

为何唐朝以后,吐蕃就变乖了呢?不再于中原对抗呢?青藏高原山川险峻,各个区域之间的有着地理阻隔,交通不方便,所以没有办法像中原地区一样,形成非常集中的中央统治。导致土吐蕃的政权都是分散的部落联盟。除了本身的政治原因之外,茶叶进入青藏高原,茶马互市带来了彼此的和平与繁荣。

藏区人民多食肉和奶,以及青稞炒面,非常需要清香的茶来解腻,帮助身体消化和提供微量元素。而藏区不产茶,茶叶广泛种植在云南、四川以及江浙地区。

茶叶自唐代传入藏区,藏区民众间甚至有了“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的说法,可见藏区对茶叶需求量之大。

中原王朝抵御北方强敌需要战马,但宋朝很难从北方的强敌(辽、金、西夏)买到战马。内部分裂的青藏高原很难形成强大的统一统治,不再对宋构成致命威胁,且藏区的畜牧业还能给宋朝提供马匹。

双方一拍即合,互通有无,在中国西南地区形成了庞大的交通网络——茶马古道。宋明时期,中原用茶叶和丝绸与吐蕃交换大量的战马,形成了茶马贸易。

到了明朝时期,明朝用同样的方法与蒙古各部互市,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北方与蒙古各部的相对稳定。

互通有无,良好共市,茶叶将中原与青藏高原和蒙古草原,和平地连接在了一起。小小茶叶居功至伟,不得不说是个奇迹。

0 阅读:2
我是居间呀

我是居间呀

我是居间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