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战友说,很多之前选择自主择业的军官,基本上是这样一个经历和步骤。离开部队后,觉得终于挣脱了束缚,可以大展拳脚、施展身手,很多人都是豪情壮志要好好利用自身的资源和能力,做一番事业。有时间、有资源、有一定积蓄,很多人还有不错的社会关系,而且在为人处世接人待物方面更没得说。能在部队干十多年军官,对社会和人性的洞察都是很深刻的,所以都有这个能力和自信。搭班子、建队伍、注册公司、选择办公场所,公司虽然没有业务、没有产品,但是架子先搭建起来,人员先到位,做什么再慢慢碰撞。开会、印名片、定头衔。对了,头衔很重要,谁是董事长、谁是总经理,谁当副总,都必须说清楚。办公室嘛,最好是独立的,不说和部队一样,起码不能太寒酸。几个月下来,饭吃了不少,酒喝了不少,项目呢?有些影子都没见到。各种关系跑了个遍,但是却没有拉到一个业务,没有一分钱进账。万事无钱就是难,于是又开始筹资增资,合伙的战友开始闹矛盾,接下来草草收场。自此之后,有的人开始反省,觉得还是不要冲动,蜷缩起来,过点自己的安稳日子,不再想发财做生意的事情了。
也有的人还想二次行动,又重新找项目,重新开公司,然后重新吸取教训。更多的人,在沉浸很长一段时间后,开始回归务实,去找一份自己能干的工作,既能打发时间,同时又能让自己继续融入社会,发挥自己的特长和能力,还能赚一份工资。一举多得。一个战友说,他去年自己的涂料厂因为业务关系,到另一个战友所在的开发公司谈业务。当时去到战友公司的时候,是对方办公室的人接待的,战友还没到公司。他等了一会,那个负责接待他的人,看起来有点眼熟,但是却想不起来到底在哪见过。对他很客气,开车门、迎接到公司,端茶倒水,介绍公司情况,十分客气礼貌。战友过来之后,业务上的事情并没有多谈,并不是双方没有需求,而是众所周知付款和账期的原因,都是战友,这种事情谈不下去再谈也没意思。账期长,对于材料供应一方来说,就是很大的成本,不仅仅包括原材料的成本,还有人工、物流、库房等成本开支,时间拉长,他也受不了。
做生意,把实话说在前面,免得后面大家扯皮。生意可以慢慢谈,甚至可以暂时不做,但饭还是要吃的。中午组织吃饭,那个战友介绍,原来之前看起来有点面熟负责接待的那个人,竟然是以前部队的教导员。他是从部队选择自主择业,后来也做了一些生意,做不下去,迅速调整,然后就到这个战友公司来干办公室工作,做了好几年了,工作非常踏实,而且得心应手,老板也十分满意。教导员说,其实就是一份工作,以前的身份什么的,都是扯,离开部队大家都是一样的,以前都过去了,现在就是生活。确实就是心态,只要心态转变得快,自己能落地,没有什么事做不好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