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发信息问,怎样才能快速提高写作水平。问得我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作为一名理工男,是绝对不敢谈什么写作水平的。但是我清楚地知道朋友说的是什么,也确信能帮得上他这忙。
我确信,他无非是打算处理一些常规的总结、汇报、发言之类的普通公文罢了。这类文字材料,想要出彩确实有难度。但是如果只是想达到普通水平,却完全是有迹可循的。
总结类的,开篇就是那几句话,总述一下工作的总体情况,特点是高度概括、突出重点、克服难点、彰显亮点。正文部分一般讲三点,第一是做了什么工作,第二是存在的问题,第三是下步打算。结尾部分做个总述,呼应开头,以朝着新的目标前行为结束。
按照这种结构写,看起来没什么新意,但是能够应付差事,既不出彩也不出错。
如果还想再润色润色,那也不复杂。每一部分总结出一个不错的标题,每一小项总结个小标题。大标题用八个字,小标题就用六个字或八个字,比如:发挥牵头抓总作用,真抓实干提质增效。这样一来,总结看起来就更顺畅一些。
如果再深入说,那就是要突出数据,比如13大项122小项。比如开展检查6次,发现问题989条,督促整改678条,尚有311条正在整改中。
重点工作要狠抓,领导带头,齐抓共管,多措并举,显著提升。难点工作要突破,身先士卒,靠前担当,克难攻坚,善作善成。亮点工作要突出,示范带动,全域引领,打造精品,遥遥领先。
这样一来,自己再反复读几遍,把不太顺畅的词和句子再修饰一下,拿出去一定不丢人。领导不会说是你的材料写得好,不光会说总结得好,也一定会认为你本身就做得好。只有做得好,才能写得好。
汇报类的,大概会有汇报提纲或者是汇报主体。开篇和总结一样,同样是概括总领,即使不往下看,也能对工作有个宏观的了解。
正文部分要按照逻辑关系进行分类分段,同一逻辑关系的放在一大段落,按照逻辑关系或时间关系排布,层层递进。先说乔木,再说灌木,再说小草,最后说苔藓等等。
至于存在的问题,不能不说又不能全说。既要把问题点出来,又不能深度挖掘。看起来是说问题,其实同样也是对自我工作的一个变相认可。这个度不好掌握和拿捏,其实可以参考隔靴搔痒这个词,既挠了,又不解痒。更不要说一些对方解决不了的老大难问题,那无异于让对方难堪。
下步打算,那就要看对方的总体思路。看似谈自己的工作打算,其实是附和对方的工作打算。人家平时怎么说的,怎么要求的,怎么干的,必须多留意,必须多总结。这个时候如果有那么几条和对方的想法不谋而合,即使材料质量不那么高,也显得很到位。
总之,汇报材料不是傻乎乎只说自己想说的,最主要的是要用合适的方法把自己想说的变成对方想听的。不是不进言,只是不胡说。
发言稿就简单多了。围绕发言主题展开,结合自身工作和特点弘扬正能量。凡是特点,皆是优点。如果觉得不是优点,一定是角度不对。不要在不是特点的地方找优点,一定要在个性化方面找优点。这是一个人最有优势的地方,不用装,不用演,脱口而出。
公文类材料,不需要过度华丽的辞藻,但是必须要有凝练的词语。尤其是在一段的开头部分,要有基本对仗工整的提炼。一个段落最凝练的地方,就在于一个段落开头的那十二或十六个字。
至于平常写的记叙文、议论文或者散文,那真是不值一提。文章都是有感而发,却不能总是有感而发。想要随时能写,随手成文,就得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每天都得加以锻炼。就算是面对门口的一棵小菜,也能找出三个不同的角度去刻画。即使是雨中任意一段街景,都能有几种不同的切身感受。
思考了,写了,写多了,文章就自然流露出来了。只要不是想登峰造极,按照我说的方法训练一段时间,必定能写出一篇又一篇不输人的文章。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