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瑜伽,为了尽量少去医院,请狠狠记住这6件事!
曹纯瑜伽
2025-04-08 14:53:52
在来到四柱时我们能明显感受到手掌在推垫地,以及胸腔的延展和双肩的稳定,越让肩胛回到靠近脊柱的中立位,肩胛越饱满,体式就越省力。
在来到眼镜蛇式,接触垫子的手掌更多是向身体后侧回拉的力,双肘有逐渐向下的趋势,两侧肩胛骨下缘是向身体内收的。
所以想要把支撑体式做好,需要肩胛饱满,想要把后弯体式做好,需要肩胛下边缘更多收回到身体里。如果在蛇式或者上犬式,双手还在用力压垫子,长久以往这样练习,腰就会越来越疼。
有时候练习没有进步,往往是因为练得太快了。瑜伽的困境,往往不在筋骨的疆界,而在时光的流速。我们总在体式中追赶什么,却忘了每个姿势都是身体传送的信号,需要以呼吸为刻度慢慢接收。那些未能抵达的完美姿态,是匆忙的脚步声淹没了身体想要诉说的密语。
瑜伽不是张扬优势,不是强求突破,更不是拙力的较量。它是一场精微的整合仪式,如同月光修补夜的裂隙,在身体的版图上寻找被遗忘的风景。每一次呼吸都是对失衡的重新校准,每个体式都在绘制尚未觉醒的神经地图。
经典拜日式是瑜伽练习者们最喜欢做的串联,因为在练习的时候最虔诚,可以把自己放在一个相对清空的状态。人们常说水往低处流,人的内在精神和能量层面也是一样,当内心处于相对内敛的状态,才能得到更多外界能量的滋养。
生活中想要身体保持健康,要对自己的衣食住行,每个起心动念都有所觉察,自己外在身体和内在精神每天都在共同描绘不同的图画。要时刻知道自己现在这副画的完成进度,有哪些细节需要调整,还缺少哪些部分。
即使生病了去看医生,医生只是根据当下的症状去替我们解决浮在表面的问题,能调整的维度也是有限的,而照见内在问题的广角镜一直都在我们自己这里,真正的疗愈始于对自我的全景凝视。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