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传记《高志远传》第五部《回响》第四章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 1.地方史志、冀东起义研究者的探究 (5)墨瑶
高志远画像
1.地方史志、冀东起义研究者的探究
(5)墨瑶
墨瑶(1939.8-2018.1),原名张建国,祖籍滦南县,出生于乐亭县西麦湾村。中共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中国通俗文学艺术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曾任乐亭县文联主席,唐山市滦河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墨瑶记:“高志远由一个民间侠义之士,成为除奸英雄,到成为冀东抗日大暴动的总司令,到后来在那个特殊时期,特定环境下,被处以极刑,年仅32岁,正是血气方刚,为抗日救国驰骋战场的时候。实属人间悲剧。”
“一个怀着火一样的热情,投身抗日,保乡卫国的民族英雄魂断平西,血染他并不相谙的山野。”“高志远是那个苦难时代的悲剧。冀东抗日大暴动,是中国革命浪潮中一朵不小的浪花,高志远作为这个浪潮中的巅峰人物,像一朵浪花破灭了。我以为并不是哪一个人所造成的(当然不排除为了自己的隐私具体运作者),而是民族哭泣中的泪滴。
特殊时期的过激措施,是有大的背景的。那些共产党的革命老前辈,当然为谋取革命的最高利益,是不容置疑的。他们对中国革命所做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吴佩孚没有为日寇所诱,没有出卖民族利益,晚节存乎大义。这是以后的结论。在当时来说,是不明了的。一个反动军阀,府中又常有日本高层特殊人物出入。这是一个不可琢磨的信号。高志远在那个时期与之联系,是很难不被人警惕的。只有他自己或少数几个人知道,为解决一些物资上的需要。
高志远能服从党的决议,挺进平西整训,就这一点,便是难能可贵的。其实,按当时情况,放弃冀东而入平西本身,便是错的决策。高志远坚持不离开冀东是对的。可是他还是听从了政委王仲华的劝说而服从了,尽管是被实践证明错误的决定。抗日联军分三路西进,沿途频遭日寇阻击,高志远一路冒死前进,付出重大代价到了平西。而其余两部,二路领导牺牲,三路撤回。西进顺利,一年时间,结束后仍回冀东,这是当时的决议,高志远一直坚持这个决议不动摇。
平西的严酷形势,人生地疏,在这种情况下,高志远以抗日为重,重创敌军,平西百姓深为敬佩,多年来平西百姓仍然在高志远的坟前致哀,以不同的形式表述着敬意。
刚刚成立的八路军冀东察挺进军与冀东抗联产生一些矛盾和不协调,应是很正常的。因为一起为了抗日,随着战斗磨合,慢慢就可以解决的。战争年代,险象环生,风云突变,很难让人预知。
大气候中,果有蛇鼠之类投日叛国,造成重大损失,当时中央忧虑,不是无缘由的。
高志远事件,就是在这种大气候中发生的。
历史一页掀过去了,当今我们如何思考这个不该发生的悲剧,是很有必要的。
人类的历史是曲折的,有的在烟雾里,当代人对前辈人的评判,自然是比前辈人更冷静。但亦不应以现实而界定或想象彼时彼事,而必须界定那个时间。”
“历史尘埃落定,大概有了一个清晰的史实。我们哪怕是晚了一步,也要还历史一个真实。以平民心,以唤良知,以宏大中国共产党的光明磊落!”
“当然高志远的情节中,仍有一些未明之真相,那就是个别人之所私,出卖良心。而这个‘出卖良心’,在后来的许多年间,也被人们认识了。
认识了为什么不得解决?所以还应该思考深层次芥蒂所造成的原因。
公道自在人心,口碑胜过石碑。高志远壮烈的一生,天地留名在人间,这应是高志远无愧无悔无辱的骄傲!”(墨瑶《天地留名在人间》,见《魂系冀东》,第101-104页)
冀东起义研究者:(左起)李迪、墨瑶、陈俊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