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蔗不吃甘蔗尾,当兵就当排头兵

万千钧堂 2024-12-07 10:55:04

吴德文和刘才辉是同一个公社(乡镇)老乡,1979年4月两人作为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后补充兵进入部队。新兵连训练结束,两人又分到一个步兵连队,同学习同训练,同吃一锅饭同树一杆旗,连队开饭时,相互帮对方打饭和端菜,要好得就像一对亲兄弟。

1982年底,服役满三年的刘才辉申请退伍,他有位亲戚在县城当个不大不小的官。刘才辉依靠亲戚帮助,买了非农业户口,按照退伍军人安置政策打个擦边球,安排到县糖厂当上制糖工人,端起铁饭碗。没多久,与本厂一位女工结成夫妻,从此以后,夫妻双双朝九晚五,其乐融融。

吴德文没有亲

戚当官,祖宗往上十八代以内全是种地的,这辈子没有谁帮得了他,要创造幸福美好生活只能靠自己!每天扛支五六半,披挂上子弹袋没完没了的练,和平时期,服役满三年统统都要退伍,混得好最多也就提个班长入个党。他不想要这样的结果,抱着“不想成为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的初衷来到部队,他不甘愿一辈子碌碌无为,好马不吃回头草,他的心思从离开家乡那天开始就已经满世界地翱翔了。他深知,机会不会自动降临,他要在前进的道路上撕开一个突破口。当兵的第二年,那个宁静的夜晚,敲开连队指导员的房门,他递上到养猪场养猪的申请书,指导员笑笑不置可否。时间一天天过去,一个月了,指导员好像忘记了这件事,吴德文不甘心,接着又交上了第二份申请。“养猪场既臭又辛苦,你受得了吗?”指导员露出一脸慈祥,“我愿意!”说完话,吴德文还挥动了一下拳头。

战士的真挚感动了上帝,连部对各项工作进行了调整,老饲养员到班排担任班长,吴德文进入饲养场,专门伺候起二师兄。众人集体干活,几多南郭先生滥竽充数出工不出力,吴德文知道,单打唱独角戏,众目睽睽中来不得半点虚假。既来之,则安之,要干就要干好,付出真功夫,方显英雄本色!

那年代连队养猪场还没接上自来水,煮猪食冲猪栏要到数百米外的鱼塘挑水。每天天将破晓,战士们跑步晨练之时,吴德文就肩挑水桶,伴随起床号音,沿着连队菜地小径,到池塘边挑水,养猪场里备了两个大水缸,灌满水缸要挑十几担水,猪场里大小养了十多条猪,两缸水也够二师兄们食用和冲洗猪栏了。新倌上任,吴德文先把猪栏打扫冲洗一遍,给所有猪们都洗了澡,到附近村庄取来稻草,让猪们垫上稻草,睡得舒舒服服。他还按照农村喂猪方法,到菜地打来猪菜,红薯藤里拌入米糠剩饭煮猪食,生熟两喂,也就是说,喂完熟食喂生食,从池塘里捞回水葫芦、浮萍放进猪栏,只要猪们想动嘴,现成的菜叶子和草料随时有供应。

一个月后连长指导员和司务长来猪栏巡视,三位领导走进洁净的猪舍,望着粉嘟嘟的小猪们在栏里安静地入睡,几只滚瓜溜圆的肥猪、气喘吁吁地喘着粗气。大家开心地交谈着,喜形于色,连长当场拍板,叫司务长再适当购回小猪,把养猪场牲猪提高到30只,还要养只母猪。也就从那个月开始,连队每个月都能杀猪加菜,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官兵的生活。

有付出就有收获,那年秋天,吴德文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部队记了一次三等功。按照连队不成文的制度,战士喂猪不超过一年,年底,吴德文担任了连队给养员,全连一百多号人吃喝,全凭他手推板车到附近圩镇采购,不管刮风或下雨,猪肉和新鲜蔬菜每天都要按时运回连队,战士们训练执勤,一日三餐一餐不少,民以食为天,给养人员,最是关键。他巧施小计,与附近菜农打成一片,捎去一句话,上好的蔬菜就源源不断送到连队。

吴德文担任给养员买了八个月菜,就又挥动大锅铲担任炊事班长,当满五年兵后转了志愿兵,把青春奉献给自己热爱的部队。

(图片来自网络追究联系删除)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