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院里座位满满,灯光熄灭后屏幕还没亮,耳边却响起了嘹亮的歌声:“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放映厅前排的兵哥哥们站得笔直,一边拉歌一边哼唱,稚嫩的童声渐渐从后方加入。
这时候,隔着座位的叔叔阿姨们也摇头晃脑地应声附和,全场像是一场小型的“歌唱大会”。
看似突兀,却也感染着每一个人。
当《哪吒2》的片头渐渐出现时,你会不会也想问,这场电影到底为什么能点燃全民热情?
兵哥哥齐唱高歌,观影氛围震撼全场其实,兵哥哥们的观影情景并不罕见。
在很多地方,这部电影不仅冲进了电影院,也被送到了军营里。
海南某部队的放映前,一场拉歌比赛先声夺人。
一个班唱完《团结就是力量》,另一个班不甘示弱地接上《打靶归来》。
听着他们铿锵的歌声,战友们脸上全都是自豪的笑容。
而更特别的是,有些部队还自发组织了简短的观后讨论。
有士官直言,看哪吒的经历让他深刻想起自己刚入伍的日子,小哪吒“不服输”的脾气真像当初他第一次摸枪,却总是打不中靶的自己。
他笑着说:“后来那句话一直鼓励我,‘我命由我不由天’,真是有股劲儿。
”没错,哪吒的精神内核不只是屏幕里的特效,他身上更像是国人骨子里的不服输和拼劲。
企业学校齐上阵,全民助力国产动画票房电影受欢迎的背后,还有来自各大企业和学校的努力。
一家食品厂的老板干脆停工一天,买了900多张电影票请员工包场。
有意思的是,到了放映厅,工厂里的保安也参与了“一日cosplay”。
他拎着一把叉子,模仿哪吒片中的结界兽。
现场的员工忍不住要给他拍照留念。
这种轻松的活动拉近了工人和管理层之间的距离。
学校也不甘示弱。
在杭州,有小学为获奖学生买了两厅的电影票,用“看电影”代替了开学第一课。
“孩子们刚开学就有免费电影看,应该是件幸福的事。
”一位家长说得很朴实,“而且这还能引导孩子们从哪吒身上学习那种奋斗精神,挺好的。
”山东一位老师更是自费5000元,请了班里所有学生观看《哪吒2》。
虽然成绩并不如老师预期,但他说:“他们都在努力,我不能只盯着分数,孩子们也该有份自己的快乐。
”
普通人的小小力量,共同成就大国动画梦除了这些“资源雄厚”的企业和学校,有些普通人用他们的小力量,贡献着自己的一份热忱。
在河南,有一位年轻小伙子请来了附近村里的160多名村民,共同包场观看。
他说,“普通人能做的就是支持一部好作品,为它贡献点力。
”那些朴实的村民带着自己的小板凳,感慨这是他们头一回走进电影院。
还有热心的网红联系了环卫工人,为他们特意买了场次的电影票。
叔叔阿姨们多数没进过电影院,这次安稳地坐在那儿,抓着一桶爆米花,甚至有些手足无措。
电影结束后,他们有人低声感慨:“这电影真感人,挺值的。
”但其实对于这些幕后默默付出的人来说,能在清晨扫完大街后享受片刻轻松,何尝不是一种暖心的幸福?
军队、学校和环卫工的背后力量,助推国产电影再出圈仔细想想,这部电影的火爆呈现出一种有趣的现象——人们并不仅仅是为了娱乐而去看电影。
这些组织包场的行为,背后更多的是一种对电影价值的认同。
国产动画需要这样的鼓励,而《哪吒2》的颠覆性精神也恰好满足了这一点。
尤其是哪吒这个角色,他“不认命”、靠自己的意志和行动改变命运的形象,很容易让观众产生共鸣。
从保洁员到兵哥哥,从学生到工厂工人,每一个人都是这部电影传递的价值最佳证明者。
他们和哪吒一样,努力地去守护、去奋斗,共同完成了一场属于现代中国的“神话升级”。
结尾:**属于每个人的小哪吒**
《哪吒2》的火爆不是偶然,这背后是一场全民对优质文化的认可与推动。
从热血的兵哥哥到默默工作的环卫工人,再到企业老板和学校师生的行动,他们的付出共同点燃了这部电影。
不服输、不认命的精神可能是时代的共鸣点,让哪吒从银幕中“走进现实”。
或许,这正是电影的真正意义所在。
它不仅是光影造梦,更是一份用来和观众心灵对话的媒介。
而这些故事背后,也值得我们停下来思考:是什么正在与我们息息相关地改变,又是谁,在为这些改变,实现着属于自己的“小哪吒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