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统论第六章统一场:第三节场方程的大一统解

齐甲斌啊 2024-11-12 12:05:37

第三节 场方程的大一统解

据中新社报道,2020年12月,学术期刊《自然》发表一篇天文学报告,德国科学家尼尔曼及同事报告,观察到一个在宇宙大爆炸发生15亿年后形成的大质量旋转星系盘里,存在一个较冷的尘埃性质的旋转盘。

这表明落入的气体可能是冷的,使盘星系可以快速凝结起来,支持了旋转星系的大一统简并吸积模式,即旋转星系是由81种携带五种力的基本场子球体云简并吸积形成的,并受简并形成的16种携带正反引力、电磁力的矛盾场子主导而进入螺旋星系的稳定演化阶段。

据估计,该星系质量为太阳的720亿倍,盘星系的旋转速度约为272千米/秒。这项研究只是基于一个星系,未来还需要有更多的类似观察,才能确定大一统简并吸积模式是否是螺旋星系形成的普遍方式。

1、爱因斯坦场方程

图6—01

符号说明:Ruv是曲率,表示空间弯曲程度;guv是4维时空的度量张量;R是标量曲率(或称为里奇数量);G是引力常数,c是真空中的光速;Tuv是能量-动量-应力张量,表示了物质分布和运动状况。

整个方程式表示:空间物质能量-动量(Tuv)分布-空间引力场弯曲状况(Ruv)= 0

这说明空间物质的存在是矛盾的肯定正面,弯曲的暗能量时空包裹并挤压物质团块是矛盾的否定反面,其能量之和为零守恒。也就是说,物质所具有的正能量等于弯曲引力场时空所排斥出的暗能量。

其实,爱因斯坦场方程是由16个二阶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组构成的,因此想要求得其精确解十分困难。尽管如此,仍有相当数量的精确解被求得。其中最著名的精确解,同时也是从物理角度来看最令人感兴趣的解,比如史瓦西解和克尔解等等,每一个解都对应着特定类型的黑洞模型或一个膨胀的宇宙模型。

2、16个大一统解

表明在有些对称性的球体对立场子星系云中,由于简并而发生对称破缺,简并出了16种宏观显在的非对称性的携带引力、电磁力的矛盾场子,其中就有对立两极等简并形成的矛盾引力场的两极——原始黑洞和白洞。并在黑洞的驱动下,形成稳定演化的螺旋星系。从而给出了爱因斯坦场方程的16个完备解。参见表6—14。

这与爱因斯坦场方程的解是一致的,说明大一统解是正确的,也反过来证明,在矛盾统一场中仅宏观显在正反引力、电磁力等“四色两对”的两种基本力。

而强核力、正反弱核力和正反强弱力等“五色三对”的其余三种基本力则是微观潜在的,被简并在了原子核内。量子数之和零守恒,穷尽了所有的可能,因而是完备的。

二、宏观显在的矛盾场子

1、引力场子

在八种引力场子中,标识为“阳天”的场子,构成了矛盾引力场的肯定正极“白洞”;标识为“阳风、阴天、阴风”等其余三种反引力场子是防止星系之间合并的“膨胀剂”。参见表6—15。

标识为“阴地”的场子,构成了矛盾引力场的否定反极“黑洞”;标识为“阳雷、阳地、阴雷”等其余三种引力场子是防止星系内部离散的“粘合剂”。参见表6—16。

2、电磁力场子

在八种电磁力场子即重轻子中,其中标识为“阳火”和“阳泽”的场子是处于二重纠缠态的重正电子,标识为“阴山”和“阴水”的场子是处于二重纠缠态的重负电子。这两种处于二重纠缠态的正、负重电子是构成螺旋星系电磁场的矛盾场子,辅助引力主导的螺旋星系稳定演化。参见表6—17、表6—18。

另外,标识为“阳山”和“阳水”的场子是处于二重纠缠态的重中微子,标识为“阴火”和“阴泽”的场子是处于二重纠缠态的反面重中微子。这两种处于二重纠缠态的重中微子是螺旋星系引力场和电磁场中的介质场子。

在这16种非调和型的矛盾场子中,只有正反重中微子和正负重电子被实验相继发现。至于构成矛盾两极黑洞与白洞等的八种正反引力场子,都未被发现,有待人们进一步去探索发现。

三、星系磁场的作用

上述八种携带电磁力子的矛盾场子,被科学家称为是处在四对纠缠态的重轻子,在球形星云简并为螺旋星系的过程中,以及螺旋星系形成和稳定演化中起着辅助性的作用,而且在星系磁场中是普遍存在的。

美国宇航局(NASA)索非亚天文台在旋涡星系M77附近进行探测。通过观测沿局部磁场方向旋转的细长尘埃颗粒所发出的偏振光,来绘制磁力图。影像显示磁场似乎追溯到了M77内部区域的旋臂,这些旋臂可能突出了星系椭圆形结构的引力所引起的流入气体、尘埃和恒星中的密度波。M77位于鲸鱼座方向,距离我们约4700万光年远。科学家观测到和银河系一样大的鲸鱼星系被磁性绳索“捆绑”,发现它有一个异常强大的磁场。

这是我们第一次清楚地探测到螺旋星系光环中存在着大规模、相干的磁场,这些磁场线在一千光年的距离内以同一方向排列。甚至可以看到,这个组织的领域在有规律地改变方向。

0 阅读:4
齐甲斌啊

齐甲斌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