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4680电池仅仅是“变粗变大”了吗?无极耳电池又是个什么东西?
我们和大家好好分析一下。
在电池日当天,马斯克第一次提到4680无极耳电池。
关于电池电芯的技术,提出了无极耳,不含钴的高镍阴极材料、原料硅阳极材料几个特点。
我们一个个来说。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手机电池、蓝牙电池、笔记本电池等都需要用到极耳。
由“极耳”到“无极耳”的转变,与在电池方面的技术路线有着拆不开的联系。
也正因这个优点,保留圆形电芯的设计就在传承了下来,所以接下来的技术路线也就都围绕着圆形电芯来展开。
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电流必须一直沿着阴极或阳极流到极耳。极耳本身横截面积有限,且电阻较大。所以在流出电池单元时,电阻也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相应提高,这也是充电发热的缘由。
说到这里,大家也就能理解为什么在此前一直被松下“卡脖子”了吧。没错,无极耳的思路就是为了摆脱电池厂商技术上的束缚。
特斯拉考虑问题的方式从来就是简单粗暴两个字,既然你发热,那我就干掉你。
这张截图,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通过资料中对工艺的展示,我们偶然的,这与超级电容的装配工艺极其的相似。这其实是一种“旋压”工艺,可以将超级电容的铝箔直接压成这个样子。形成这个样子的好处就在于,可以将外部的金属壳体与电芯直接激光焊接在一起。
工业制造及成本方面来看,极耳本身是电池的额外的零件,增加了成本的同时也带来了制造难度。相比之下,采用无极耳设计的电池可以简化制造过程,同时去除主要发热部件,降低电阻。
聊过了无极耳,我们再说说4680电池的工艺方面的“干法电级”。这项技术依旧是由我们之前提到的“Maxwell”赋能。
干法电极与传统湿法电极的制作方法相比,核心技术在于电极挤压时减少了溶剂。在电极配方上,它将少量的 PTFE 粉末原纤维化作为粘接剂,使正/负极材料能自支撑在挤压中成膜成卷,从而实现去溶剂化。很好的规避了传统浆料湿法过程中溶剂不稳定,且省略了有毒的溶剂后续处理的问题。
干电池工艺具两大优势:
一是大幅提效, 电池具有更好的导电性。在《Dry Electrode Coating Technology》论文的放电倍率测试结果证明,同等条件下干涂层电极比湿涂层电极拥有更大的输出功率,同时循环寿命更长、高温稳定性更好、充电/放电效率更高,为快充赋能。
二是降低成本,湿法工艺需要用到电极涂覆机,且所需的烘干车间需要的规模非常庞大,且整个工厂对于无尘化的要求十分高。任何一粒灰尘掉进电极中都可能造成短路。且有毒的溶剂需要使用烘箱进行干化处理回收。这些设施和加工步骤全部取消,降低了非常可观的成本。
而最后电池方面的 “不含钴高镍阴极材料、以及原料硅阳极材料”方面,现在看来就没有什么太大的新意了。从正负极材料配比作出调整,来实现优化电池的性能,这是每家厂商都在努力的方向。
长城汽车旗下的蜂巢能源、宁德时代也已经在这个方向小有成果。
再回到这组图片,第二张图也与电池日发布的信息十分相关。
把电池内置到了车身,将电池平铺在底盘上,和电池包的上盖合二为一。谁也不会想到这么快就做到了从cell to pack直接跳跃到了cell to body。
得益于CTB以及无极耳电池优秀散热的结合,激进的直接将电池包内的液冷冷却管电池包内其他结构件全部都取消。
灌胶的状态也恢复到了2170pack的第一个版本状态,也就是全灌的形式。(2170后期改成只在电芯两端灌胶,中间是空的)
第一、这样的结构使得车身本身的安全结构可以同时保护乘客与电芯。圆柱体电池通过阻燃胶固定紧密结合起来后,整个电池包就好比一整块厚度80毫米的钢板,可以承受来自各方向的力,包括剪切力。
第二、由于电池连接的更加紧密,电池包的重量也更偏向于车辆的中心。这也就意味着新款将拥有更好的极限情况下的操控。
第三、由于CTB的设计,减少了接近370个零部件,同时减轻车辆10%的整体重量。更轻的重量意味着,同样条件下更好的操控和刹车距离。
在去年有关注到电池日的小伙伴可能注意到,当时关于4680电池的报道更多的是停留在了提升的参数上,但并没有获得市场的信任。如果一定要我们将划分到哪一类公司,我们认为他更像是一家做电子产品的科技公司。有时像苹果一样颠覆汽车行业;有时像华为一样务实钻研工艺;有时也如同小米一样,对“不实在的”国产电动产品逐出局。
面对这家公司极致效率的技术迭代,我们也不禁在心中划上一个问号,究竟哪一家国产厂商在未来能有实力与之一战呢?
daduo
什么都好 就是刹车不好使。
用户17xxx03
吹得天花烂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