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是新中国的领袖,将一生都贡献给了国家和人民,而他之所以能收到人民的尊敬,除了为人民做事外,还和他的为人有关。
无论处于革命战争的艰苦年代,还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毛泽东始终坚持艰苦俭朴,坚决不搞任何特殊化。
当年在延安的时候,警卫员看到毛主席的身体有点虚弱,于是好不容易弄来一只鸡让毛主席吃,当时那只鸡是从老乡手里买来的。
毛主席得知后批评了警卫员,他说道:“你们这件事没做好呀!大家生活都很苦,我应该和大家一样,不能搞特殊啊!”
实际上,毛主席作为领导,当时搞特殊也没人会说什么,毕竟他带领人民过上了和平生活,但毛主席却坚持不搞特殊。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作为党和国家的领袖,不仅对自己严格要求,对子女也是,他从不允许子女打着他的旗号享受特权。
有一次李讷生病办住院手续,为避免特殊照顾,毛主席不许她报真名,毛主席的大女儿李敏结婚时,婚礼十分简单朴素,婚礼比普通人家的婚礼还要简单。
毛主席是家乡人的骄傲,他的亲人都引以为荣,因此他们也时刻牢记毛主席的教导,绝不借助家族光环搞特权。
随着毛家后代的出生,一直会将毛主席的这种思想延续,始终保持着淳朴而纯粹的信念,毛小青便是这样的典型代表。
毛小青的父亲是毛泽连,而毛泽连是毛主席的堂兄弟,曾与毛泽民一同参加农民运动,后来在躲避敌人追捕时伤了眼睛。
当时医疗条件有限,毛泽连的左眼近乎失明,右眼视力也很差,之后只能回到家乡务农,后来成了韶山冲众人皆知的“九阿公”。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派毛岸英陪毛泽连到北京医治眼疾,但因为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眼疾只能缓解不能根治。
在这样的背景下,毛主席每次都会给毛泽连资助200元钱,他对毛主席心怀感恩,而这份恩情也伴随着毛小青长大。
毛小青1954年出生,从小就听乡亲们讲毛主席的故事,但她从没有见过,毕竟毛主席事务繁忙,一直未回家乡。
直到1959年,毛主席回到家乡,当时毛小青才五岁,毛主席亲切地摸着她的头,鼓励她多读书学习,毛小青也牢记在心。
而毛小青再次见到毛主席的时候,是在15岁,当时她来北京向毛主席表示想参军的想法,可毛主席告诉她国家当时更需要人才,当兵也得有文化。
后来毛小青确定了人生新方向,后来她以优异成绩考入桂林陆军学校,在校期间没有透露自己的身份,还和同学表示:“韶山姓毛的人多着呢。”
毛小青一直牢记毛主席的叮嘱,从不自视甚高,更不会搞特权,始终低调做事,把每项工作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直到20世纪90年代,国家进入改革开放,鼓励人民做事,毛小青便萌发了开特色餐饮的想法,想做正宗的“毛家饭”。
毛小青之后在北京开了一家菜馆,起名为“毛家菜馆”,在她的经营下,饭店生意日益兴隆。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毛家菜馆”生意红火,遭到了同行的嫉妒,断水、断电是常事,还曾遭同行打砸。
在这样的背景下,朋友劝毛小青公开身份,可她始终没有这样的想法,只想通过正规的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