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暖后,心脏病患者谨记:5件事宁躺不做,为何?医生详解

小陈科普 2025-03-10 21:50:52

参考文献:[1]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2.[2] 世界卫生组织心脏病防治指南. 世界卫生组织(WHO)官方网站中文版, 2021.

天气渐渐转暖,春风吹拂着大地,柳树抽芽花儿开放,朋友圈里已经有人晒起了户外踏青的照片。

可对于心脏病患者来说,这个季节多少有点“甜蜜的烦恼”:暖和了倒是想出去活动活动,但医生却一本正经地叮嘱:“您呀,宁愿躺平休息,也千万别随便做这5件事!”这话乍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吓人?难道春天居然还有什么“隐藏危机”吗?

别急,咱们先从科学的角度唠唠这心脏病的“庐山真面目”吧。

心脏病的“案发现场”:你心里的“堵车”

先来打个比喻吧,心脏就像我们身体里的“高速公路收费站”,血液这个“货车队伍”得排队通过才能送到身体的每个角落。但有时候,那些血管里居然能长出“路障”,医学上叫“动脉粥样硬化”,你可以理解成高速路上突然冒出几个巨大的路障,堵得水泄不通。这一堵车,心脏就慌了神,容易出现心绞痛,严重时还可能演变成心肌梗死。

根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的报告显示,我国每年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数已超过400万,心脏病俨然成了健康的“头号杀手”。而春季气温波动大,冷热交替频繁,血管收缩扩张变化剧烈,心脏病发作的风险也随之增大了。

医生说了:春季心脏病患者,这5件事千万别碰!

第一件事:“剧烈运动,玩命健身”

“都说生命在于运动,咱们心脏不好的人也得动起来吧?”王大爷最近迷上了广场舞,兴致来了甚至恨不得跟年轻小伙子拼命跑步。可医生却很严肃地提醒他:“您这可真是拿自己的心脏当试验田啊!”

科学研究早就指出,春季温差大,剧烈运动会使心脏负荷骤然增加,甚至引发严重心律失常或心梗。咱们心脏不好的人,还是悠着点,散散步、打打太极拳就蛮好了,别非要当个运动达人,结果把自己“作”进医院。

第二件事:“猛吃猛喝,胡吃海塞”

天气暖了,聚餐也开始多起来,隔三岔五就有朋友喊着要去撸串喝啤酒。可是你知道吗?有研究表明,一顿高脂肪大餐能让血液“油腻不堪”,血液黏稠度瞬间飙升,血管堵塞风险直线上升。

心脏病患者就更要当心了,吃得太油腻,血管就真成了堵得水泄不通的“春运高速”。所以说啊,各位,管住嘴才是保命的智慧。

第三件事:“情绪激动,暴跳如雷”

“都说不生气难道还能憋着?”老李最近心情不咋地,邻居装修噪音吵得他心烦意乱。可医生却提醒他:“您这情绪一上头,心脏可比您更难受!”

研究表明,情绪激动时人体会释放大量肾上腺素,让心跳加快、血管收缩,心脏病发作风险瞬间飙升好几倍。咱们心脏不好的人啊,还是得学着“佛系”点,别老跟自己较劲,气坏了心,得不偿失。

第四件事:“频繁熬夜,通宵刷剧”

“这不天暖了嘛,晚上也不冷,正是熬夜追剧的好时节啊!”年轻的小张虽然有心脏病史,却依旧当着“裸奔玩家”,天天熬夜刷剧熬到凌晨两三点。

医生可愁坏了:“您这熬夜,心脏可受不了!”医学研究早就证实,熬夜使交感神经兴奋,容易引起血压升高,心律失常,甚至心肌梗死。所以,追剧虽好,可别让心脏陪着你折腾啊。

第五件事:“忽冷忽热,随便减衣”

春季天气多变,今天穿棉袄明天穿短袖,“乱穿衣”成了不少人的家常便饭。“年轻人穿得少我也得跟着潮流啊!”刘阿姨刚脱了厚外套就感冒咳嗽,差点就把心绞痛给勾出来了。

专家强调,温差变化剧烈容易导致血管突然收缩,增加心脏负担。咱们心脏不好的人,还是别乱穿衣服,稳稳当当的“捂一捂”更靠谱。

小心驶得万年船:心脏健康的日常“保养术”

那说到这里,咱们心脏病患者到底该怎么做才能安稳过春天呢?别急,医生也给出了几条简单易行的建议:

1、温和运动:“慢悠悠”才是王道。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量,散步、做体操或打打太极,悠着点儿来,别争第一,安全最重要。

2、饮食清淡:“吃草”也能吃出滋味。多吃蔬菜水果、粗粮杂粮,少油少盐少糖,咱也能吃得香喷喷,心脏也不跟你闹脾气。

3、保持心情舒畅:“佛系”一点,别老钻牛角尖。情绪稳定对心脏好得不得了,凡事看开点,少生闲气,心脏也能跟着偷着乐。

4、规律作息:“白天当人,晚上睡觉”。早睡早起,规律休息,熬夜赶紧戒了,心脏的状态自然会越来越好。

5、注意保暖:“春捂”不丢脸,健康最重要。别乱脱衣服,温差大的时候给自己添件衣服,可比住院靠谱多了。

春暖花开固然美好,咱们心脏病患者可千万别忽视这些隐藏的风险。医生苦口婆心的叮嘱,也都是为了咱们自己的健康着想。毕竟啊,养好心脏,才能稳稳当当地享受这春意盎然的好时节。咱们不妨从今天起,踏踏实实做好心脏的保养功课,让春天的美好与健康同行。

0 阅读:0
小陈科普

小陈科普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