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太祖努尔哈赤遗诏原文

宋安之 2024-12-11 21:07:18

清太祖努尔哈赤是清朝奠基人,以八旗这一固定建制横扫关外,最后是建立后金政权,虽然没有统一关外,更是距离入关夺取天下遥遥无期,但是他带领爱新觉罗家族从0走到1,初步建立关外霸业,于后金天命十一年(明朝天启六年,1626年)八月病逝。

在努尔哈赤打下的基础之上,清太宗皇太极继承大汗之位以后,对内建立君主制,对外统一关外,降服漠南蒙古和李氏朝鲜,使得清朝有了入关夺取天下的实力,最终在明朝灭亡以后,入关完成蛇吞象之举。

正因为后金(大清)政权的节节高升,因此努尔哈赤的历史地位也是越来越高,清太宗皇太极在位期间,为努尔哈赤上庙号为太祖,上谥号为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武皇帝,主谥号为“武”,简称太祖武皇帝,这种待遇是一般割据王朝开国皇帝的待遇。等到康熙元年,在辅政大臣鳌拜的坚持下,改努尔哈赤的主谥号为“高”,并且重修《太祖实录》,这样一来努尔哈赤成为太祖高皇帝,享受到了大一统王朝开国皇帝的待遇,被极大提高地位。

努尔哈赤因为主谥号从“武”改为“高”的原因,所以他还享受到一个特殊待遇,那便是拥有记载他生平作为的两部实录,分别是《太祖武皇帝实录》和《太祖高皇帝实录》。

个人认为,相对来说,《太祖武皇帝实录》的含金量更高一些,或者说更真实一些,毕竟是皇太极时期所修,清朝还没有入关夺取天下,相对客观一些。《太祖高皇帝实录》则是康熙年间所修,意在提高努尔哈赤地位,所以极尽溢美之词。

根据《太祖武皇帝实录》和《太祖高皇帝实录》记载,努尔哈赤死时没有留下遗言,更没有留下遗诏:

“为国事、子孙,早有明训,临终遂不言及。”

“上於国家政事,子孙遗训,平日皆预定告诫,临崩,不复言及。”

不过努尔哈赤在病重之际,于六月曾“书训辞与诸贝勒”,也可以视为是他的遗诏。《太祖武皇帝实录》记载原文如下:

帝训诸王臣曰:“昔我祖六人,及东郭、王佳、哈达、夜黑、兀喇、辉发、蒙古,俱贪财货,尚私曲,不尚公直,昆弟中自相争夺杀害,乃至于败亡,不待我言,汝等岂无耳目,亦尝见闻之矣。吾以彼为前鉴,预定八家但得一物,八家均分公用,毋得分外私取。若聘民间美女,及用良马,须破格赏之。凡军中所获之物,毋隐匿而不明分于众,当重义轻财可也,此言每常曾训诫,慎毋遗忘,而行贪曲之事。诸王昆弟中,有过不可不极力进谏,而存姑息心,若能力谏其过,诚为同心共事人也。

昔卫鞅云: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又忠经云:谏于未形者上也,谏于既形者下也,违而不谏则非忠臣。凡事勿谓小而无害,不知由小及大,有坏于国者多世。凡我训言,莫非成就汝等,岂贻累于汝等耶?昔宋刘裕谓群臣曰:自古明君贤相,皆由困而亨,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鱼盐,百里奚食牛,天意何居?群臣对曰:“君相之任大任也,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必先苦心志,使之遍虑事物,而内不得安;劳筋骨,使外不得逸;饿体肤,使食不得充;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是人而为君,必能达国事,是人而为相,必能悉民隐,天意如此而已。”若人之言,诚为善识天意者也,以历艰苦者为君,致令国受其福,以享安逸者为君,致令国受其苦,天见我国之民甚苦,故降吾身,历尽艰辛,使之推己以及民。

吾艰苦所聚之民,恐尔诸王多享安逸,未知艰苦,有劳其民,不知有德政方可为君为王,否则君王何以称也?吾昔日曾将所思虑之言,明训吐舍兔毕,既而日:“恐汝介意,莫不以人孰无心,何为而此言?吐舍免对曰:以苦言诲人,令其流涕者爱之也,以甘言诲人令其悦怡者不爱之也。”今汗爱我而有此训,天若亡我,我或忘之矣,吾心决不敢忘。吐舍免曾有此言,尔诸王亦如此心领所训,承我基业而笃行之可也。昔定帝自汴京幸故都会宁府(在白山之东),谓太子曰:汝勿忧也,国家当以赏示信,以罚为威,商贾积货,农夫积粟。”尔八固山(四大王四小王)继我之后,亦如是严法度,以效信赏必罚,使我不与国事,得坐观尔等作为,以舒其怀可也。”言毕,书训词与诸王。

大致来说,努尔哈赤以回忆祖上自相残杀而入手,意思后人要团结,不要兄弟阋墙,不要自相残杀,同时提出自己防止兄弟自相残杀的解决方法就是八家分权,有什么要八家均分,大家要和和睦睦。大汗若是有过错,兄弟们要诚心劝导,不要存姑息之心。诸王不要沉迷在温柔乡中,要多多历练自己,并且要行德政,最后说道八固山也就是八旗旗主要严法度,要赏罚分明。

而努尔哈赤提倡八家分权的另一大体现就是先后选择两位继承人失败以后,就再也没有选过继承人,而是要求死后八旗旗主自行举荐一位新任大汗,皇太极身为四大贝勒中的四贝勒,在努尔哈赤死后,获得其他三大贝勒和四小贝勒支持,因此成为新任大汗。

《太祖武皇帝实录》还记载了努尔哈赤的一则遗言,记载努尔哈赤第四任大妃阿巴亥是“饶丰姿,然心怀嫉妒,每致帝不悦,虽有机变,终为帝之明所制,留之恐后为国乱”,因此努尔哈赤预遗言于诸王曰:“俟吾终必令殉之”,最后阿巴亥被皇太极为首的诸王逼迫殉葬,她所生的三个儿子分别是阿济格、多尔衮、多铎,其中多尔衮成就最大,之后成为清初摄政王。

《太祖高皇帝实录》中关于记载努尔哈赤病重时训辞与诸贝勒的原文如下:

上谕诸贝勒曰:天下有何者加於善之上乎,又有何者处於恶之下乎。尔八和硕贝勒,见人有不善,一人非之,众亦同声指责之,则不善者自知其非而顺受矣。苟众人不言,而一人独非之,彼不善者必以为此一人者,何独厚责於我也,其恶我也。若责人者言或未当,众人亦当谏之,众谏,当即受,勿自惭,遂巧饰其非,而执辩不已焉。

上谕贝勒诸臣曰:朕心公而法严,有功者必赏。虽仇不念,有罪者必惩。虽亲罔恤,以是为是。以非为非,故蒙天眷佑,辽东之地,尽畀於我。明主弃前盟,开边衅,遂致天谴,丧师失地。今尔贝勒诸臣,傥不以公勤为心,国之忠邪莫辨,盗贼罔察,使典章淆乱,法纪废驰,则上天赐朕之福祚,自尔等亏损之矣,朕岂肯徇尔等所为,而易其钦若昊天之初心耶。朕仰承天意,悉秉至公,尔等所行非僻,其咎自归尔等,推尔等之意,以为国人众多,稽察难遍,不知一国之众,以八旗而分隶之,则为数少矣。每旗下以五甲喇而分隶之,则又少矣。每甲喇下以五牛录而更分隶之,则又少矣。今自牛录额真,以至什长,遁相稽察,各於所属之人。自膳夫牧卒,以及仆隶。靡不详加晓谕,有恶必惩。则盗窃奸宄,何自而生哉。夫惟己不正,乃不能察人耳,己既正矣。复何所畏忌,而不稽察以举发之乎。或屯戌更番之兵,及离队伍独行之兵。有劫掠汉人,窃其畜产,夺其薪木,掠取其衣服者,何不各据所见闻,即为举发。今满汉既为一家,若以汉人为新附,恣行劫掠,是残害我降附之国人也,似此蠧国之人,可不稽察之乎,且尔贝勒诸臣及满汉各官,尝有誓言,惟君所赐予,及所应得者则受之。至民间财物,虽分金尺帛,必不妄取。今八旗中,孰贤孰否,各牛录中,牛录之孰贤孰否,其详察之,若互相隐蔽不举,被人讦发,固山额真、牛录额真俱罪。

这两段话客观来说并不如《太祖武皇帝实录》记载的原文真实,第一段强调八旗旗主要齐心协力互相监督,如果有人犯错,其他人一定要指出,犯错者也要马上改正。第二段则是强调要赏罚分明,要办事至公,要八旗一级一级的各自管理好,不要徇私枉法。

最后禁止劫掠的话语应该并非努尔哈赤原话,而是为了显示他一视同仁,有仁心而所加的客气之语,毕竟当时刚刚入关十几年,为了团结各方,需要这样所写。实际上努尔哈赤时代,是以八旗为核心,重用的都是旗人,其他群体并没有太大的发挥空间,甚至努尔哈赤晚年还大肆屠戮无谷之翰人,直到皇太极继位以后,为了缓和矛盾和团结各方,提出满汉一体,才开始扭转这一情况。

当然最后努尔哈赤没有留下遗诏还有一个关键是当时后金更多像是一个草原汗国,没有统一关外,更没有君临天下,所以很多方面并不完善,或者说并没有按照皇帝的待遇来为努尔哈赤准备后事,如果努尔哈赤时代后金已经半分天下或者君临天下,即使他没有留下遗诏,那么也会按照实录中的这些记载润色写成太祖遗诏而布告天下,以彰显皇帝权威并且表彰皇帝生平,还可以为下一任皇帝铺路,重点提及传位于谁谁谁,树立新皇帝的权威。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文章,欢迎吐槽、点赞、关注~

0 阅读:5

宋安之

简介: 悠悠九州沧,一朝多少英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