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达科为应该不会轻易放弃上市的目标,其也在考虑北交所等其他上市途径的可能性。”2024年8月5日晚间,在达科为IPO注册终止被正式公布后,一位接近于达科为的中介机构人士向叩叩财经透露,达科为曾与部分投资者签署了以成功上市为目的的对赌回购协议,约定若达科为在2023年底之前未能成功完成上市的话,投资者将有权要求达科为及相关方回购所持的达科为股份。
本文由叩叩财经(ID:koukouipo)独家原创首发
作者:陈渝川@北京
编辑:翟 睿@北京
该来的总归还是来了。
2024年8月5日晚间,深交所以一纸创业板股票发行注册程序终止通知书正式宣布了深圳市达科为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达科为”)这长达近三年的IPO上市之旅果然以失败告终。
据上述终止注册通知书称,达科为及其此次上市的保荐机构中天国富在证监会对该IPO注册申请审核的过程中,分别主动申请撤回了相关注册文件,根据相关规定,证监会遂决定终止其IPO在创业板上市的注册程序。
早在一个多礼拜前,叩叩财经便已经先前一步独家报道了达科为IPO即将终止注册的消息(详见叩叩财经相关报道《独家|2024年下半年IPO首例终止注册将出:曾被深交所“点名”审慎推进,达科为IPO告败在即!中天国富沪深上市保荐业务唏嘘归零》)。
2024年7月下旬,就有接近于监管层的知情人士向叩叩财经透露,“达科为的IPO已经被监管层确认终止注册,不日便会正式公布。”
果不其然,靴子迅速落地。
随着达科为IPO的失利,2024年下半年中首例注册失败的拟上市企业也正式浮出水面。
达科为IPO的告败,其实也并不让人觉得意外。
无论是从此前其被深交所视为“争议”企业的典型代表而给出了“从严审核”的表态,还是从其提交上市注册申请长达近20个月无果的推进状态,都在向外界传导达科为IPO遇阻的事实。
早在2021年9月29日,在中天国富的保荐下,达科为便正式向深交所递交了其此次创业板IPO的申报材料并获得受理。
经过深交所两轮前期问询和意见落实后,达科为于深交所上市委在2022年7月25日召开的2022年第44次上市委会议上获得了“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的审议结果。
2022年10月14日,在通过深交所上会审核近三个月后,达科为好不容易获得了向证监会提交IPO注册的资格。但此后,除了证监会曾在同年10月26日下发对其注册阶段的首轮问询后,达科为IPO的进程便陷入了肉眼可见的“停滞”中。
达科为也是2024年以来第五家在IPO注册流程中被叫停的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五家早已通过交易所审核一度被认定为“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最终却倒在A股上市大门最后一步上的拟IPO企业,有三家都是“涉疫”公司,除了达科为之外,还有2024年首家在注册流程中被叫停注册的IPO企业——菲鹏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菲鹏生物”)(详见叩叩财经相关报道《独家|2024年IPO首例注册失败企业即将出炉!净利润曾渝十亿的菲鹏生物过会两年缘何依然上市遭败?》)和在一个多月前的2024年6月9日被官宣终止注册的杭州微策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微策生物”)(详见叩叩财经相关报道《2024年第4家终止注册的IPO企业出炉 微策生物上市告败背后:业绩变脸成“夺命符”,不到半年12家创业板已过会公司终止上市!》)。
2019年底,一场特定公共卫生事件在全球爆发,此后催生的核酸检测需求,让部分医药生物类企业受益颇大。
达科为、菲鹏生物及微策生物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据达科为向深交所提交的有关上市申报材料显示,在生命科学研究服务领域,其主要从事科研试剂及仪器的代理销售,以及部分科研剂的自主研发、生产及销售;在病理诊断领域,则主要从事病理诊断设备及试剂的研发、生产及销售。
2020年,面对上述某特定公共卫生事件爆发的冲击,达科为称自己“凭借在科研试剂领域深厚的技术积累”,自主研发了用于核酸检测样本收集及储存的病毒保存试剂产品。
微策生物也在同样的时间段中同样针对相关特定公共卫生事件迅速推出有关特定病毒的检测试剂盒产品,这助推了其免疫平台业务的快速发展。
菲鹏生物则作为体外诊断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凭借在体外诊断试剂核心原料和试剂解决方案方面的积累,助力下游体外诊断试剂厂家迅速开发出性能可靠的相关病症的试剂盒,从而已经成为相关特定传染病检测试剂原料和抗原免疫检测试剂原料最主要的供应商之一。
在之后的两年多时间里,达科为的病毒保存试剂产品虽未有如微策生物和菲鹏生物般为其带来营收和利润的暴增,但也对其业绩增长带来了不可忽略的助力。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和绝大多数涉“疫”企业一样,爆发于四年前的那场特定公共卫生事件曾一度成为其闯关上市带来契机。
但随着2022年底,该特定公共卫生事件的收尾,潮水退去,裸泳者现。
在行业和政策的变局之下,微策生物、菲鹏生物等等企业也不得不早达科为一步面对IPO惨败的终局。
“达科为IPO已经是这些涉‘疫’企业中支撑最久的了。”上述接近于监管层的知情人士曾向叩叩财经表示,也是源于达科为“涉疫”相关业务的占比是这几家同类申报IPO的企业中最小的。在2020年至2022年的IPO报告期内,达科为来自核酸检测报告类业务的营收占比约在5%—9%之间波动,即便剔除相关业务收入后,对其整体财务数据影响较小,这与微策生物、菲鹏生物还是截然不同的。
但据叩叩财经获悉,在2022年底,也就是达科为IPO通过审核并提交注册申请后不久,随着监管层对核酸检测类企业上市审核的收紧,含有此类业务的企业基本就已经被列入了上市审核的“负面清单”行列,除非是此后其基本面在剔除涉“疫”业务后,仍能展现出强劲的成长性和持续性,否则这类被监管层审慎以待的项目基本就已无望。
“达科为虽然涉疫业务占比小,但无奈其在当时却成为了该类企业在市场中的典型代表。此外,在最近几年中,达科为的业绩也瓶颈乍现,盈利能力明显后劲不足,监管层自然是不太可能在此情形之下放行其创业板的上市的。”上述知情人士坦言。
于是,在经历了近两年时间的等待后,达科为与其去等待一场胜算已然颇小的上市结果,不如主动撤回申请根据市场和自身融资计划的安排,再伺机而动。
“达科为应该不会轻易放弃上市的目标,其也在考虑北交所等其他上市途径的可能性。”2024年8月5日晚间,在达科为IPO注册终止被正式公布后,一位接近于达科为的中介机构人士向叩叩财经透露,达科为曾与部分投资者签署了以成功上市为目的的对赌回购协议,约定若达科为在2023年底之前未能成功完成上市的话,投资者将有权要求达科为及相关方回购所持的达科为股份。
在2021年9月,达科为正式递交该次IPO申请并获得受理后,上述对赌回购协议按约定被“暂时”终止,但相关对赌协议效力恢复的条件之一便是“若上市申请被否决,或者上市申报材料被撤回”。
如今达科为IPO“上市申报材料被撤回”,对赌压力之下,其也应不会轻易放弃再度冲刺上市的筹谋。
1)典型涉“疫”企业之辩与业绩瓶颈凸显
虽然达科为涉“疫”的核酸检测业务占比并不大,但在大多数市场人士的眼中,却将其视为涉“疫”拟上市企业的代表之一。
这或许要从2022年11月的一则市场传闻开始说起。
2022年11月中旬,达科为IPO通过深交所审核后向证监会提交注册不久,在国内社交网络及短视频平台就频繁出现一则讯息称:某家公司经营的业务非常单一,“只卖核酸采样管这一种产品,上半年卖出去2145.86万支,每个售价1.95元,账面上还有2.4亿应收款”。
这则传闻中的“某家公司”直指的即为达科为。
上述传闻的背后,是A股彼时正迎来的一波涉“疫”核酸检测企业冲刺上市的高潮——2022年10月25日,从事生物试剂的研发与生产的涉“疫”公司康为世纪成功在科创板挂牌上市,微策生物、达科为、致善生物、瑞博奥、菲鹏生物的IPO申请也相继过会或正提交注册。但另一边,与此同时,随着上述特定公共卫生事件的防疫政策生变,整个涉“疫”市场正面临着重大变局。
于是,一时间里,外界对涉“疫”核酸检测公司的IPO争议不断。
2022年11月21日,沪深交易所同时发声表示,高度关注涉核酸检测企业的上市申请,坚持从严审核,尤其是企业的科创属性和可持续经营能力。
就在深交所这则以答记者问的方式公开表态中,其明确点名了达科为,并以此为由头,表示“重点关注了其核酸检测相关业务与主营业务的关联性、相关收入的可持续性”。
被深交所视为“核酸检测”企业的典型,同时也被传闻误解为“只卖核酸采样管这一种产品”,达科为自己也深感冤屈。
正如上述所言,与菲鹏生物、微策生物、致善生物等企业相比,达科为涉“疫”业务占比几乎是彼时所有冲刺IPO上市的同类企业中占比最小的。
公开数据显示,在2020年至2022年间,达科为来自于病毒保存试剂的营业收入分别为5260万元、4827.88万元和7809.8万元,占当期营收比分别为8.71%、5.78%和7.53%.。
当然,上述营收占比也让达科为“只卖核酸采样管这一种产品”的说法被直接打脸。
在被监管层和市场人士视为涉“疫”企业的监管典型后,达科为也曾通过媒体回应称自己“不是核酸概念公司”。
2022年11月25日,时任达科为副总经理的何俊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营收方面,传统业务增长率在30%以上,而核酸相关业务的营收占比只有8%不到,即使取消核酸相关的业务,传统业务增长率也足以支撑总营收的增长”,“利润方面,当前核酸相关业务毛利率已经很低了,这一部分利润对于整体利润并没有太大贡献,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当何俊峰在回答2020年前后公司业绩突然出现暴增的原因及这个业绩有没有可持续性时,何俊峰称,达科为之前就保持着良好增长,2017年至2018年,公司的营收增长都在30%以上,并非突然爆发,是自然增长的过程。
正如上述所言,也正是涉核酸检测类业务占比较小,达科为才成为了2022年中这批颇受争议的涉“疫”类企业中最后被叫停上市者。
据叩叩财经统计,在2022年中,共有6家涉核酸检测业务的IPO企业曾在监管收紧之前成功通过交易所的审核,即康为世纪、微策生物、达科为、致善生物、瑞博奥、菲鹏生物。
其中,除康为世纪IPO赶在外界对涉相关业务企业的上市争议乍起时已于2022年10月25日顺利挂牌上市外,其余五家皆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阻碍而上市告败。
菲鹏生物、微策生物分别于2024年2月和6月初在提交注册多时后宣布撤回上市申请。
致善生物和瑞博奥则在其上市申请过会后却久久未能进入到注册流程,于是分别在2023年6月和12月底终止IPO。
如今,仅余的达科为,也不得不即将面对上市终止的现实。
“康为世纪幸运地躲过一劫,完成了挂牌上市,但其上市后旋即出现的业绩变脸,更进一步加深了监管层对类似涉‘疫’企业的审慎态度。”上述接近于监管层的知情人士曾告诉叩叩财经。
公开信息显示,在2022年10月25日上市后,康为世纪在当年的业绩还算可圈可点,在2022年中,其营收实现了同比高达54.11%的增长,归母净利润也达到了1.59亿,同比增长26.55%。但接下来的2023年,康为世纪迅速“变脸”,其“真面目”正式显露,据康为世纪2023年年报显示,当期,其仅录得营收1.71亿,同比下滑67.15%,对应的归母净利润直接断崖式跳水至亏损8440.95万。
反观达科为,从其2023年公布的部分财务数据披露,在没有了核酸检测业务的加持下,其的确并未表现出入康为世纪般的大幅业绩波动,但如何俊峰此前接受采访所称的“传统业务增长率在30%以上”、“即使取消核酸相关的业务,传统业务增长率也足以支撑总营收的增长”的情形也并未出现——达科为似乎在近年来已然陷入了业绩增长的瓶颈。
2021年和2022年,达科为的营收分别为8.37亿和10.38亿,保持着不错的增长,但却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怪圈,这两年中,达科为对应的扣非净利润分别为9802.39万和9598.58万,也即是说,在这两年中,达科为的营收同比增长了近24%,但扣非净利润却下滑了2%。
时间进入2023年上半年,达科为增收不增利的局面依旧未改善。
据达科为更新的2023年中报数据显示,其2023年1-6月录得营收5.23亿同比增长10.25%,而扣非净利润仅3804.69万元,同比下滑则达到了13.67%。
据达科为预测,其2023年前三季度,营收同比的增幅将大幅缩小,扣非净利润也将继续保持同比下滑。
虽然直到达科为撤回IPO注册申请为止,其也未公布2023年的全年业绩。但从其前三季度的表现来看,其在2021年至2023年中,扣非净利润很可能出现了持续下滑。
2)中天国富IPO保荐业务归零
随着达科为IPO在注册阶段即将铩羽而归,中天国富在沪深A股的IPO保荐项目也正式全部归零。
达科为已是目前沪深两市中由中天国富保荐的最后一例在审IPO项目。
据叩叩财经获悉,当年中天国富为获得达科为这家远在深圳企业的上市保荐资格,也确实煞费苦心,除了动用彼时强大的“人脉”关系外,中天国富还动用了“资金”优势。
2020 年 8 月 28 日,正在筹谋IPO的达科为进行了其上市前的最后一轮增资扩股,向贵阳中天、深圳佳汇两家机构共发行 117 万股股票,其中,向贵阳中天发行 70.20 万股,每股价格为人民币 25.64 元;向深圳佳汇发行 46.80 万股,每股价格为人 民币 25.64 元,共募集资金 3000万元。
通过上述增资扩股,贵阳中天成为了达科为持股比例约3.16%的重要股东。
贵阳中天即为中天国富的全资子公司。
2020 年 9 月,在贵阳中天完成对达科为的增资认购后,中天国富才开始进场对达科为IPO进行现场尽职调查工作,并在同年 9 月 23 日向其业务管理部提出项目正式立项申请。
2020 年 10 月 26 日,中天国富证券与达科为签署《深圳市达科为生物技术股份 有限公司与中天国富证券有限公司关于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股票(A 股) 并在创业板上市之辅导协议》并实质开展业务。
回首在几年前,中天国富曾一度凭借的投行业务在业界异军突起的过往,其如今的境遇不禁令人唏嘘。
中天国富证券成立于2004年,前身为海际证券,由上海证券和大和证券共同出资设立,以北京、深圳、上海、贵阳为核心设立了20家分公司。2017年8月,中天金融依法受让贵阳金控持有的94.92%股权;至此,中天金融成为中天国富控股股东,此外,上海证券持有剩余的5.08%。
2016年9月,券业的元老级人物,原西南证券总裁余维佳跳槽出任中天国富证券董事长,并吸引了来自于招商证券、西南证券的一众老部下跟随。
在中天国富证券上任后,余维佳带领公司开启战略转型大幕,随后公司架构、业务规模不断完善和发展,其中包括2017年将总部机构设置进行了大幅调整,引入了投资决策委员、投行执行管理委员会、IT规划委员会等委员会制等。
到2019年,中天国富综合实力大为提升,全年实现营业收入7.72亿元,同比大增近4倍,净利润1.57亿元,同比也翻倍;分类评级由BBB类提升至A类。也正在此时,借助注册制改革的落地,中天国富投行业务异军突起。
在2019年年初,在前两批科创板IPO申报中,中天国富曾有3单科创板IPO项目连续成功获得上交所受理,这对于一家小券商而言,在被“三中一华”(中金、中信、中信建投、华泰证券),牢牢瓜分的科创板IPO市场份额中,能有如此“分羹”成果,已经可谓成绩斐然了。
随后在2020年中,中天国富又向创业板一口气申报了多达10家IPO保荐项目。
一时之间,投行“当家”、“狼性文化”,成为了业界为中天国富最鲜明的印象。
曾一位接近中天国富的知情人透露,“到2020年时,中天国富投行队伍至少一半都是余维佳从招商证券和西南证券带过来的旧部,且都是公司的骨干级员工,当年,中天国富为了拿到投行项目,各种手段轮番上演。”
好景不长,在投行业务上尚处于“弯道超车”关键时刻的中天国富投,突然爆出“掌门人”余维佳出走的消息,接着便是中天国富管理层的离职潮。
经历动荡的中天国富,不仅投行业务再度沉寂,因此前野蛮发展的后遗症也渐次暴露。
于是乎,在2022年以来,中天国富保荐的IPO项目再也未能获得监管层的注册生效批文。
创业板注册制下迄今为止的唯一一例“不予注册”的IPO项目,也来自于中天国富的保荐。
比其目前IPO在审项目的缺位,中天国富恐怕更令人担忧的是其投行后续储备项目的严重不足。
据公开发行辅导公示信息显示,目前,由中天国富担任辅导机构的拟上市项目已备案在册启动辅导程序的仅有3家,其中一家还是早在2019年便开启辅导工作的,至今已4年有余,依旧未能完成辅导。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