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越讨厌谁越想着谁,念头来了怎么办?
问:谈到正念,我们可能有个标准:哪个念头是对的,哪个是错的。但法师说,正念禅修不是在正邪之间做判断,而是要有观照力,去静
云水便有情的文章
问:谈到正念,我们可能有个标准:哪个念头是对的,哪个是错的。但法师说,正念禅修不是在正邪之间做判断,而是要有观照力,去静
究竟是偶然,还是必然?初入佛门的那份缘,你还记得吗?学佛者的发心往往存在两种误区。一是发心过程中误入凡夫心,一是从开始发
未必钱多乐便多,财多累己自招魔。阮囊何时堪羞涩,富有恒沙是佛陀。未必清闲便是仙,金仙原是火中莲。骄阳当午池塘静,映日荷花
从佛法角度来说,生命存在两个层面,一是现实价值,一是终极价值。According to Buddhism, there
禅修时,硬让自己什么都不想是有难度的,可能是更大的妄想。其实想也没关系,关键是能觉察到,也就是禅宗所说的“识得不为过”。
一颗寂静心,一方寂静处一群寂静的人过禅意的生活,做美好的自己很多人到别院走一走,看一看,会觉得“原来禅意空间这么美”,生
问:和父母的缘分最深,执著也最深,怎样才能看淡?一方面是从轮回的眼光,认识到我们和父母的关系也是缘起的,同时认识到,执著
一时复一时,步步向前移。相逢各一笑,谁与尔拖尸?兀兀常不倦,时时念在兹。少壮当努力,莫待老衰时!
出离和贪著是非此即彼的。真正的出离并不是出离环境,而是出离贪著。反过来说,只要我们还有贪著,就生不起真正的出离心。
在福冈讲“经营企业与经营人生”,是济群法师此次出行弘法的既定行程。“商业盛行的时代,人们不是忙着做企业,就是在企业里工作
这条路,三世诸佛都曾走过这一刻历代祖师都和我们在一起我们平时走的都是轮回路。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们是带着轮回的串习在走,
问:佛法告诉我们,善恶有报,因果循环。但现实生活中,好人多磨难,坏人乐逍遥的现象却比比皆是。这样的因果,怎么解释?这是因
心如欲壑,后土难填懂得节制幸福才会如期而至今天的大多数人,生存问题早已解决,但欲望并未因此减少,反而在不断升级:希望占有
一日复一日,切莫较得失。取舍忘分别,一切总非实。处处要圆融,时时宜朴实。一气走到家,端坐空王室。
“因果”二字大家都很熟悉,但认识并深信因果,却不是容易的事。Everyone is familiar with the
动物们也会为了生存忙碌。如果我们得到暇满人身,还在为过日子不懈努力,没有更高的人生目标,不去探索生命的意义、诸法的真相,
走出心霾要多久?只需转念的那一秒。说出你的心事,留下你的问题。有时,疑问也是答案的一种。01Q:在家学佛,是否影响正常的
有禅的智慧,喝茶也是修行无禅的内涵,喝茶只是喝茶禅堂打七时,每天会喝好几次茶。喝茶本身就是禅修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打坐的重
问:我们时常说:活着就是修行。禅宗也讲,行住坐卧皆修行。但这么多年过去,我们怎么还没开悟呢?禅宗说,修行就是吃饭穿衣,搬
过度消费,耗用的仅是自己的资源吗?得之不易的福报,该如何留住?过去,是因为有人需要买,厂家才生产衣服。现在却是厂家为了卖
热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