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水浒传》出现玉米?《西游记》能有辣椒?

食全十美 2021-05-17 15:42:57

        读历史读多的人,追历史剧总是“爱挑毛病”。曾看到过一则评论,说香港TVB的导演和编剧,不管拍哪个朝代的历史剧,都忘不了把玉米、辣椒挂在墙上。这是笑话编导们不细究历史,让食物出现了时空错位。可若是细心观察,即便是大陆的经典电视剧,也难免会出现类似的情况。比如86版《西游记》出现了孙猴在唐朝吃辣椒的场景,新版《水浒传》也出现了宋江与公孙胜相遇在玉米地里的桥段,而事实上,玉米也好,辣椒也罢,它们都不会在唐朝或者宋朝出现。

借此机会,个人跟大家聊一聊我们餐桌上那一篮果一盘菜的发展历程。当然,食物品类繁多,绝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选些有代表性的简单一说而已。

首先聊下原产于我国的果蔬。先秦时期的蔬菜,比如青蒿、荇菜,现在都已经远离了我们的餐桌,保留至今的还有韭菜、荠菜、葵菜、水芹等。那时的炊具大多是鼎釜,菜肴都是炖煮蒸烤。直到宋代,铁锅、食用油料在民间普及,才出现了炒菜。所以即便是唐代大诗人孟浩然去田家吃鸡,多半也是吃炖鸡而不是炒鸡,至于三国猛将住店,店小二端出炒菜来招待,那就更是贻笑大方了。

先秦的水果种类相对多一些。像水蜜桃、李子、红枣、板栗,梨、杏、柿子、山楂、桑椹都是中原的特产。所以哪怕是拍摄先秦影视剧,让孔子、芈月、赵氏孤儿吃上述这些水果,谁也都不会挑毛病。当然,长江流域以及岭南地区的柑橘、荔枝、桂圆、枇杷、杨梅、橄榄也属于我国特产。不过鉴于当时的交通和储存条件,中原地区的普通百姓恐怕很难吃到南方热带水果。

后来大秦统一六国,开疆拓土,终究国运命短,食物引进无从谈起。直到西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与西域诸国的丝绸之路,原产于中亚、西亚等地区的水果蔬菜随着贸易交往才传入中原。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葡萄、核桃、石榴、黄瓜、豌豆、香菜等。中国人的果蔬篮一下子增加了很多品类。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华最漫长的大分裂时期。中原连年战乱,政权更换频繁,对外交往不可能正常进行。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现代吃的家常菜——茄子,却是大约从南北朝时期,从印度传入到了中国。

隋唐时期国家大一统,对外开放程度很高。大唐餐桌上的食物也出现了新品种和新吃法。菠菜、莴苣、无花果、开心果等通过安西都护府进入中原。而个人感觉比较重要的是,我们从印度学会了用甘蔗制作砂糖的技术,从此,中国人告别了只能吃麦芽糖的时代。虽然现在印度老是想压中国一头,整天喊“孟买比上海领先二十年”,但看在曾经给我们贡献蔬菜和“甜味”的份上,如今,他们遭了难,制氧机还是要送的,人道主义还是要给的。

宋朝的陆上丝绸之路被西夏等国生生截断,好在大宋航海技术发达,便另辟蹊径,大力发展海上丝绸之路。据史书记载,大宋的中原百姓可以在夏天吃西瓜来解暑了。所以《射雕英雄传》里,郭靖黄蓉密室疗伤以西瓜为食物,倒也是真真的贴切,也由此可以看出作者查先生非凡的历史功底。

明朝初期,国力强盛。郑和七次下西洋,把大批丝绸、瓷器赏给了番邦,而番邦的食物,天朝看不到眼里,只能带回一些长颈鹿、红宝石、夜明珠之类的让皇帝开开心。直到明朝末年,原产于美洲的土豆、红薯、玉米、花生、辣椒等作物,才随着地理大发现后西班牙人的贸易传入到中国。顺便说一句,辣椒的传入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人菜肴的口味,而高产的土豆、红薯、玉米等农作物则在随后的岁月里缓解了中国的粮食压力,为中国人口进“亿”提供了条件。再顺便说一句,对大明朝来说,土豆、红薯这些旱涝保收的宝贝们来得太晚了,倘若能提前几十年传入中原并推广种植,哪里还会有李自成的饥民大起义?大明又怎样因“百姓吃土”而亡国?

满清长期闭关锁国,辫子奴才满天飞,还是略过吧。反正像我们食堂平日做的菜花、洋葱,甚至平日发的大苹果,都是清末国门被打开之后,才从国外引进的。距今也不过一百多年的时间。

说到这里,不知大家对我们常见食物的发展有了一点感性的认识了呢?我们在大快朵颐的同时,是不是也可以对粗制滥造的影视剧进行“挑刺”了呢?

其实,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从食物的传播发展历程中中我们可以发现,只有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不断加强沟通交流,不断对食品进行改良改进,我们餐桌上的食物才会越来越丰富,我们的生活质量才能不断提高。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