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张学良10岁的私生子被留在美国,失联16年,最终怎样了?

圣恒看历史 2023-02-25 04:45:06

1930年11月,张学良的私生子张闾琳出生在天津,他是少帅和赵一狄唯一的儿子,是张学良4个儿子中最小的儿子,也是张学良现如今活着的唯一的儿子。

赵一狄和张学良之间的感情称得上旷世之爱,正因为难舍难分,在那段艰难的岁月里,不得已才将儿子从身边隔离,失去音信16年。

赵一荻和儿子张闾琳

张闾琳的生母赵一荻, 1912年出生在香港,比张学良小11岁,据说她出生时天边正好出现一片绮丽的霞光,所以初名叫“绮霞”,她还有两个另外的名字叫赵媞和赵多加,而“一荻”则来自她的英文名字Edith的谐音。

她出身名门望族,是民国交通部次长赵庆华的女儿,因在家中姐妹中排行老四,也被人称之为赵四小姐。赵四的母亲吕葆贞本是盛宣怀女儿身边的丫鬟,当盛家大小姐出嫁做了赵庆华的大太太时,她做了陪嫁丫头,成了赵庆华的姨太太。

赵一狄才貌双全,赵一迪天生丽质,十四五岁时就登上了《北洋画报》的封面,在她16岁那年,在天津蔡公馆的舞会上初识张学良,她那颗平静的心被扰乱,在以后的交往中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张学良,当时学良家中已有妻室,赵一荻在父母的包办下也名花有主,只不过她还没结婚。

当赵一狄和张学良走到一起,被安顿在张学良的清昭陵别墅后,她的父亲受不了女儿为人妾室,在报纸上发表公开声明断绝父女关系:

“四女绮霞,近日为自由平等所惑,竟自私奔,不知去向。查照家祠规条第十九条及第二十二条,应行削除其名,本堂为祠任之一,自应依遵家法,呈报祠长执行。嗣后,因此发生任何事情,概不负责,此启。”

从此赵庆华退出江湖,隐身而居。

赵一狄为了和张学良在一起,向张学良的原配夫人于凤至下跪苦求:“大少奶奶,我求求您让我留下来,如今家里和我断绝关系,我没有任何地方可去,我不要任何名分,只是想留在他身边做个小秘书。”

面对赵四的苦苦相求,于凤至心软了,她点头答应,并提出三个条件:1、对外永远以秘书的身份示人。2、终生不能索要任何名分。3,不能住在大帅府,来府中也要说自己是侍女。赵一狄全部答应。

她宁愿接受与父亲的断绝,也不放弃对张学良的爱,她宁愿不要任何名分,也要和张学良在一起。

赵一狄从此长期侍从在张学良的左右,成了他的红粉知己。1930年春,18岁的赵一荻怀了身孕,她又惊又喜,决定无论如何都要生下这个孩子。可是,不久她的后背上长了一个痈疮,古时称这种病为“单肩包”,这种病使赵一荻背部的皮肤红肿,并向四周扩散,很疼,有时让她疼痛难忍,只好住院治疗。

医生劝她舍弃肚子里的孩子,否则不利于康复,甚至会危及她的性命。

赵一荻无论如何也不舍得孩子,忍痛怀了7个月,终于在这一年的 11月28日,在天津协和医院生下张闾琳,赵一荻对其悉心照料,因张闾琳是早产儿,赵一荻要付出加倍的精力。

在张闾琳3岁时,张学良通电下野,赵一荻伴其由上海乘意大利邮轮启程赴欧洲考察,1936年,当张学良失去自由时,赵一狄不顾自己的安危前往陪伴,张闾琳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少。

张学良和张闾琳

张学良在溪口幽禁期间,曾住武岭学校,后来移居距武岭学校五、六华里的雪窦山旅行社招待所,在四处辗转中,赵四小姐和于凤至每月一替一换,轮流陪伴张学良,那时赵一狄的儿子张闾琳才六岁,这个年龄的孩子是离不开母亲的,可他却经常见不到母亲。

于凤至也是从孩子这边考虑,劝说赵一狄回上海抚养幼子,自己留下照顾张学良。可是长时间以来的过度操劳和担忧,使于凤至的身心都受到损伤。她得了乳腺癌,在张学良的劝说下去了美国治病。

之前赵一狄在于凤至的劝说下回到在上海马思路公馆居住,她的心里一直挂念着张学良的安危,不时将生活用品捎去,后来上海陷落,她带着儿子被迫去了香港,在那里居住了两年多。

1940年,张学良被转移到贵州息烽囚禁。这年冬天,赵一狄接到张学良的电报,立刻决定马上回到张学良身边,尽管她在香港坐拥无数金钱,有固定居所,生活安逸,而10岁的闾琳正需要她的照料,她完全可以留在香港过贵族生活,可是为了心中的挚爱,她放弃了这一切,甚至撇下了年幼的儿子。

赵一狄将闾琳托付给美国旧金山的好友伊雅格和埃娜夫妇,让他们代为抚养,临行前,赵一荻叮嘱伊雅格夫妇,不要暴露孩子的身份,怕万一有人加害于孩子,母子生离死别,赵一荻说着不由得流泪满面,年幼的张闾琳哭得十分伤心,他声嘶力竭地哭喊着要跟妈妈一块去找爸爸,还紧紧地抱住妈妈的腿不放手。

赵一荻强忍着内心的痛苦吻别了年幼的孩子,马上只身前往贵州陪同张学良一起过囚牢生活。

从此以后,赵一狄一直跟随张学良四处辗转,在贵州的“阳明洞”居住了3年。

阳明洞

张学良患阑尾炎被送至贵阳中央医院作了切除手术,出院后又被转到黔灵山麒麟洞幽禁;后来又被带到开阳县刘云乡、息峰阳郎坝(后息峰集中营)、桐梓天门洞;1945年,抗战刚胜利后,张学良被迁往台湾的新竹清泉部落,赵一狄一直伴随其左右,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她“脚蹬布鞋,洗尽铅华”,学会了用缝纫机缝制衣被;学会种菜养鸡……,直到自己去世,她再也没有离开过张学良。

1952年,旧金山发生了一场大火,烧死烧伤的居民不计其数。赵一荻和张学良在报纸上得知这一消息,坐立不安,心如刀绞,他们担心儿子会成为不幸中的一员。

其实,他们的儿子张闾琳被寄养在美国后,伊雅格夫妇对他视如己出,他们将孩子保护的很好。伊雅格是个懂得感恩的人,他之前在中国曾得到过张作霖和张学良父子的帮助和栽培,一直都想报答,对于照顾张闾琳的任务他们义不容辞,求之不得。

为了保证张闾琳的安全,他们给他改了美国名字 “克尔”,让闾琳称呼他们为爹地和妈咪, 并搬出旧金山华人聚居区,迁居到洛杉矶,因当时的局势动荡不安,国内和美国都有各种势力的眼线。伊雅格和夫人埃娜这样做也是为了避开知道他们底细的华人,怕闾琳陷入危险之中,正是由于他们的般迁才躲过了那场火灾。

为了闾琳能健康快乐地成长,也进一步为了他的安全,他们将10岁的闾琳寄养在密友科恩夫妇家中,科恩夫妇家里有个小男孩和闾琳同岁,两个孩子相伴会更快乐,聪明的闾琳很快会说一口流利的美语,并完全融入了美国人的生活。

在伊雅格夫妇的精心照料下,张闾琳学习很用功,中学毕业后考上了加州大学,攻读航天专业,成为一名航天航空领域的专家。

张学良和赵一狄在幽禁期间一直挂念着儿子,无奈与外界几乎隔绝,想出去看儿子根本不可能。

他们在日思夜想中熬过了15个春秋,这15年来,他们与儿子一直都没法联系。

1952年,他们得知发生在旧金山华人社区的那一场大火之后,对儿子更加想念也更担忧儿子的安危。

1955年春天,张学良的好友董显光夫妇即将赴美就任“大使”,临行前,他们去和张学良的辞行,赵一荻借助这次机会马上请求他们帮忙打听儿子张闾琳的下落,他们多么渴望能得到儿子的消息,想知道儿子现在怎么样了。

董显光夫妇就向赵一荻要张闾琳在美国的地址。

可是赵一狄和张学良被囚禁了十多年,哪里知道儿子现在的住处?他们只能向董显光夫妇提供1940以前赵一荻居住在香港时与伊雅格的通讯地址:美国旧金山湾区格林大道309号。

董显光夫妇到了美国后,按照赵一荻女士提供的伊雅格的地址去旧金山寻找张闾琳,可是让他们失望的是,这里根本就没有伊雅格的住宅,原来的格林大道已被改成一个高尔夫球场。

董显光夫妇并没有放弃,他们跑到旧金山市政当局求助,又求助于美国联邦调查局,还请求他们的一些美国朋友帮忙进行多方查找。

让他们激动的一天终于来临了,联邦调查局来电告知,你们要找的伊雅格先生就住在洛杉矶!不过,遗憾的是他的夫人已经去世。

他们要了伊雅格的具体的地址,立刻赶往那里,见到了白发苍苍的伊雅格!从他的口中得知了有关张闾琳的所有信息。

他们连忙给张学良夫妇去信,信里面夹了一张闾琳的照片,1956年7月,张学良夫妇终于收到信件,他们看着照片上的英俊青年,喜极而泣。

得知儿子在美国加州的一个空军基地从事航天研究,生活幸福,心里倍感安慰。

1955年9月,不会说汉语的张闾琳给父母写了一封全英文的信件,告诉父母他的思念之情,告诉父母他已有心仪的姑娘,是他在加州读大学时候认识的,她是名将陈济棠的侄女,他非常想到台湾来探望父母双亲……

1956年,张闾琳如愿来到台湾,见到了被软禁在高雄的父母。1961年的夏天,赵一荻获准赴美探亲,以后,赵一荻每隔两三年去美国一次,看看闾琳、儿媳和孙子,张学良、赵一荻夫妇终于和自己只会说英语不会说汉语的儿子频繁往来,共享天伦之乐。

在夏威夷,张学良经常给儿子说起东北,说起他的祖父张作霖,张闾琳知道了父亲最大的心愿就是回到东北老家,父亲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回去,他决定替父亲完成这个心愿。

1994年,张闾琳接到了来自北京航天技术部的邀请,张学良很兴奋,他叮嘱儿子:“到了北京以后,要去东北的沈阳旧居看看,一定要去凭吊下抚顺城外你祖父的那座空陵。”

张学良离开东北后,一直没有机会再回到老家沈阳,张作霖的迁灵之事被耽搁,因而抚顺的“大帅陵”一直空着。张学良真正恢复自由后,多次向儿子说起,有一天回东北老家去,首要的大事就是将祖父的灵柩移至“大帅陵”。(遗憾的是直到张学良2001年去世时也没能完成这一心愿。)

张闾琳代父回到沈阳后,看着保存完好的12.5万平方米的“大帅陵”,用临时学会的汉语说到:“我代表您儿子来看您!”

张闾琳还拍了很多 “大帅陵”的照片和沈阳故居的全部景物,带回去让张学良看,好让年近百岁的父亲心里有些安慰。此后的张闾琳在1995年再次回国。每次都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讲述给张学良听,张学良听后得到些许安慰,张闾琳也渐渐对祖国有了亲密的感情。五年后,令张学良没有想到的是,身体比较不错的老妻竟然比自己先走一步。

2000年6月的一天,赵一荻有点饿,为了不麻烦看护,她自己走进厨房弄吃的,不小心摔了一跤,几天后病情加重,住进住进夏威夷檀香山的史特劳伯医院里,她呼吸极为困难,医师为她插上呼吸器。6月22日,88岁的赵一荻在弥留之际,握着儿子和张学良的手,对儿子断断续续地说:“替我……照顾……好……你父亲……。”

夏威夷时间6月22日上午11时10分赵一荻去世,张学良仍然抓着爱妻的手,一个多小时都不愿放开。张闾琳遵从母亲的遗愿,时刻关心着父亲的身体,自从赵一荻去世后,父亲总是沉默不语地坐在轮椅上,他总是忍不住落泪,觉得这一生欠母亲太多。

第二年,2001年10月14日,101岁的张学良先生因感染肺炎,在赵一荻去世的那家医院病逝。张闾琳将父母合葬在夏威夷欧湖岛的教堂谷墓园。

2005年,张闾琳带着妻子和儿子再次回国,此时的他已是75岁的老人了,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他精神抖擞,走访了沈阳、西安等地。

现在,在美国太空领域奋斗了大半辈子的张闾琳,已经退休,一直都未断和祖国的联系。

他和妻子陈淑贞一共有两个儿子,长子张居信, 1962年出生,斯坦福大学电机系毕业,并获博士学位,在科研领域有突出贡献,曾获得美国全国科学奖金。1996年,张学良鼓励自己的长孙回北京大学补习汉语,张闾琳大力支持,培养了张居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后来,张居信成为东北大学兼职教授,服务于祖国的教育事业,张闾琳夫妻坚持让儿子们学习中国的历史文化,教育他们说:“我们是中国人,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的根。”

2016年,张闾琳嘱托儿子张居信,回国拜访张作霖的别墅,追思祖父祖母的历史足迹,临别前为祖屋亲笔题写“祖业长存”四个大字。

张闾琳的次子张居仰,生于1967年,毕业于南加州大学,他在自己爷爷的影响下随哥哥回国,2017年,张居信与弟弟张居仰在辽宁一起参加了张学良纪念馆“千古功臣——张学良百年人生展”的揭幕仪式。历史上对张居仰的记载很少,据称张居仰为张家的精英。

张学良全家福

总之,张学良的后代,在张学良的影响下,回归祖国,回归家乡,唤醒起对祖国,对家乡浓浓的热爱,不管是张闾琳,还是张居信、张居仰,在学业上和事业上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他们在张学良的影响下,成为一个个落实在行动上的爱国者。

0 阅读:38

圣恒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