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0年,林则徐两袖清风病逝在任上,他的3子3女及后代都怎样了?

圣恒看历史 2023-02-25 04:43:00

道光三十年(1850年)三月,林则徐抱病奉命从福建侯官去广西镇压拜上帝会起事,此时,他的身体已频频亮起“红灯”。因“患痔漏久”,林则徐的身体很虚弱。为了国内的安定他坚决赴命,他躺在特制的卧轿中,一路飞驰。到了潮州,又得痢疾,痢疾还没好,疝气病又接连发作,使他元气大伤。到了潮州普宁行馆,林则徐的生命已经垂危,他这才下令暂停赶路。十月十九日(1850年11月22日)辰时,林则徐看着陪伴病榻前的三儿子林聪彝及幕僚刘存仁,指天用尽最后的力气喊了三声:“星斗南”,就永远地闭上了双眼,那年他66岁。

林则徐病逝后仅留下房屋、田地等遗产,总价值约三万两白银,没有任何现银。

林则徐的一生轰轰烈烈,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他在教育子女方面被人津津乐道,他说:

“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那么林则徐病逝后他的子女们都怎样了呢?

林则徐一生中共有一次婚姻,他的糟糠之妻郑淑卿和他相濡以沫44年,共生育了8个孩子,4子4女。

在介绍林则徐的子女之前咱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他的妻子郑淑卿。

郑淑卿是福建侯官(今福州)人,出身官宦之家,书香门第,其父亲郑善夫是明朝官员郑大谟的八世孙,郑善夫是进士在乾隆年间做官,当过河南永城县令和泌阳的知县,写过一些脍炙人口的诗作。郑淑卿是郑大谟的长女,为人善良,性格谦和,从不嫌贫爱富,虽然家里奴仆成群,她依然为人低调,崇尚节俭而且很有识人眼光。

而且很有才气,写得一手好诗书。

郑淑卿在16岁时嫁给了20岁的林则徐。当时林则徐家里一贫如洗,郑淑卿没有丝毫的抱怨,她脱去一身的绫罗绸缎,换上粗布衣衫,勤劳能干将家务料理的井井有条,用心伺候公婆,对下人很和气,和邻居和睦相处,家里家外的人都对其评价颇高。

林则徐在仕途上起起伏伏,郑淑卿不因丈夫官位的提升而欣喜若狂,也不因丈夫的降职而情绪低落,她在丈夫平步青云时提醒丈夫保持节操,不负众望;在丈夫被降职时,她鼓励他不要消沉,要奋发进取,还陪同他一块东奔西走。

林则徐在任云贵总督时,曾依照家乡的样式建有一座庭园。有一年过中秋时,林则徐一家人在园中吃团圆饭饮酒赏月,林则徐看着美好的风景说:“风景如此美好,若在咱们庭院挂上十盏宫灯,布置一些兰花,就近乎完美了!”

没过几天,下人们果然在园中高高挂起许多宫灯,还有好几盆盛开的兰花,郑淑卿见此情景陷入了沉思。

当时在任的皇帝是道光帝,他在生活上十分节俭,自己穿的衣服上都补了很多补丁也不舍得扔,他的皇后过生日请大臣吃饭就一人一碗打卤面,让人感到很寒酸,他对清廷的日常开销可以说已经压缩到极致。道光帝只要听说有哪位臣子生活奢侈,就会很生气,轻则严加指责,重则严加惩罚。大臣曹振镛就因为说漏嘴,说自己早餐吃了个鸡蛋,差点没被当贪官污吏惩治。一些阳奉阴违的官员对道光投其所好,一直这方面想着抓人把柄。

郑淑卿想到事情的严重性立刻找到丈夫,对他说:“这些花和灯,确实好看,可是弄到这些一定花费了不少钱,咱们身居高位,身边定会有一些奸佞的小人在为我们设置圈套,一不小心就会坠入他们的圈套之中,我们要时时保持谨慎说话、做事才行啊。”

林则徐听了,连忙让人将宫灯、兰花全部撤去。从此以后,林则徐在做人做事各方面都十分严谨,他经常深入底层,了解老百姓的苦楚,努力为劳苦大众做更多有益处的事。

林则徐能成为精忠报国,为政清廉、尽心爱民的好官,这和郑淑卿的默默辅助是分不开的。

从一些生活的细节都不难看出,郑淑卿确实是一个识大体顾大局有深谋远虑的好妻子,有这样一个贤内助在,他们夫妇在对子女的教育方面自然不会差。

咱们先来看林则徐的四个儿子的结局

1、林则徐的长子林汝舟

1814年,林汝州出生于直隶省顺天府大兴县(今北京市),那时林则徐充任国史馆协修。在郑淑卿的启蒙下,林汝州从小就聪明好学,小小年纪就熟读四书五经,道光十八年(1838年),24岁的林汝舟考中戊戌科进士,殿试位列第二甲第六名,选庶吉士。林汝州因有庶吉士资格,得以入馆进修学习,经过三年的深造,学习期满通过考试成绩优良,取得留馆的资格。他看事透彻,很有才华。

林则徐非常看重孩子们的教育,他言传身教,有一次,他在给大儿子的信中写道: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此择友之道应尔也。若于世事,则应息息谨慎,步步为营,若才不逮而徼幸,或力不及而谋痨等,又或胸无主宰,盲人瞎马,则祸患之来,不旋踵矣。”

但是由于林则徐在虎门销烟后被发配到新疆,导致林汝州在仕途上受到很大影响,陷入怀才不遇的境地,散馆授其翰林院编修,一直都没有让他担任其他重要职务。

林则徐逝世后,林汝舟升为侍讲,从四品,负责文史修撰,编修与检讨,给皇帝或东宫讲课。1861年,林汝舟因病去世,终年47岁。

林汝舟的后代中,有一个了不起的名人叫林鸿汉,他是林则徐的六世孙,曾是原南京市金陵石化职工子弟学校校长,退休后仍然心系教育,为了帮助那些失学、厌学、逃学和上不起学的孩子们,在社区成立“周末爱心学校”,他任校长,免费给学生上课120多次。

他还四处奔走义务为广大市民和学生们宣传禁毒教育,为大中小学生进行禁毒讲座300多场,受教育学生达3万多人。他在石佛寺南京市戒毒所,为100多名戒毒学员传讲 “远离毒品,珍爱生命”的专题报告,取得很好的效果,还先后撰写了十几万字的禁毒宣传材料,亲自指导帮助吸毒人员戒毒。

2005年林鸿汉被公安部评为“全国十大民间禁毒人士”,使家族精神得到传承。2006年被评为“南京市好市民”。

2、林则徐的次子林秋柏,早卒。

3、林则徐的三子林聪彝

林聪彝出生在1824年,36岁的郑淑卿高龄产子,对这个儿子万般疼爱,但并没有溺爱,她对儿子用心教育。林聪彝和自己大哥一样小小年纪就很好学,幼年就饱读诗书,才华横溢,在父亲的教导下学会了很多治世之道,小小年纪就曾辑《先儒格言》,16岁补府学生。林则徐被流放边疆时,他一同前往,把在那里的经历写成《西行日记》给后世留下重要文献。

林聪彝

林则徐去世后,林聪彝护柩回老家安葬。守孝三年后,林聪彝应召进京,在仕途上一直比较顺利,他以郡庠生(秀才),赏举人、补内阁中书。

不久,支持禁烟运动的两江总督瓜尔佳·怡良把林聪彝留在身边,很爱惜他,让他负责办理团练兼赈抚事宜,升员外郎,吏部要职,从五品。

后来林聪彝得到左宗棠的赏识,特授他为浙江衢州知府,充闽浙总粮台提调官,林聪彝的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因政绩显著,又被提升道员,署浙江按察使。

林聪彝在军事上也有着过人的才干,同治三年(1864年)十月,当太平军攻占福建漳州接着向龙岩进军时,左宗棠心急如焚,当时提刑按察使司的一些要员已被太平军砍死,援军迟迟未到,情况十分危急。

这时的林聪彝献出计策,建议左宗棠让清兵由海路进兵,这样可大大缩短时间,左宗棠一听很有道理,就接受了林聪彝的建议。就这样不到10天的时间,清兵就抵达福州,大批援军也陆续到达,很快将太平军打出漳州。

林聪彝在工作岗位上,同其父亲一样尽心尽力,处处体察百姓疾苦,为老百姓办了许多实事。同治七年(1868年),林聪彝署杭嘉湖道(清代浙江四道之一),督修海塘,亲自深入底层与民同甘共苦,历时5年修建了很多的水利工程,造福黎民百姓,深受百姓敬仰。

同治十一年(1872年),林聪彝因病回福州。到了光绪三年(1877年),福州连年发生大水灾,林聪彝再次出山留在福州负责治水,疏浚河道。他看到苦难中的百姓,深感肩上的担子重大,决心一定要任务彻底完成,他不顾自己的身体日夜操劳,附近的居民经常看到他在岸边奔走忙碌的身影,林聪彝最终积劳成疾,导致旧病复发。

光绪四年(1878年)五月林聪彝以身殉职,享年55岁。

“林则徐诏赴广西,又承受行;父病故,扶柩归。服阕引见,授内阁中书,升员外郎,历浙江衢州知府、道员、浙江按察使、杭嘉湖海防兵备道,卒于任上。”

林聪彝一脉:

林聪彝一生共娶了3个妻子,原配叶氏,继配王氏、范氏,她们一共给林聪彝生了11个儿子,8个女儿。

林聪彝的长子林贺峒在同治年间中了举人,后来一直在朝中做官,担任多种职务成为朝廷重臣。林贺峒有4个儿子:长子源焴,次子佩湘,三子佩如,四子佩绅。

林聪彝的次子林庆琪,清光绪二年(1876)经科举考试因成绩优异贡入国子监,被廷试后做了安徽、江苏州判。

林聪彝的三子林钧泽,在光绪十一年中举,当了江苏江浦县知县。

林聪彝的四子炜焜,在光绪十四年中举,做了安徽石域、巢县知县

林聪彝的五子林燕愉,做了湖北、广东通判,广东东阳江州知州、湖北候补知府。

4、林则徐的第四子林拱枢

郑淑卿38岁生下林拱枢,对林拱枢悉心教育,林拱枢喜爱读书,出口成章,头脑灵活构思独特,他的文笔流畅,如行云流水般洒脱豪放。光绪元年(1875),林拱枢在京察考核中夺得头等,赏戴花翎,简放山西汾州府知府。林拱枢1880年病逝,活了53岁。

林拱枢剧照

林拱枢一脉:

林拱枢的后代出了两个名人,他的孙子林步随在光绪二十九年中进士,曾在美国任留学生总监督,后来曾任国务院秘书长、铨叙局副局长、币制局副总裁、税务专科学校校长等职,他是晚清最末一代翰林。北伐战争后,林步随弃官从商,拿出十余万大洋全部投资办了实业。

林拱枢的曾孙凌青(原名林墨卿,林则徐的五世孙)在燕京大学就读时参加革命,后来从事英语翻译工作,担任过毛主席、刘少奇、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的英语翻译,他是中国著名外交家,20世纪80年代出任我国驻联合国大使。1997年收回香港的“中英联合声明”,就是凌青代表中国政府交联合国备案的。

2010年9月10日,凌青在北京逝世,终年87岁。

凌青

二、林则徐的女儿们的结局

1、长女林尘谭

嫁给了刘家藩的第三子刘齐衔,刘齐衔爱好读书,德行好,清廉自爱,一生节俭。历任知府、粮台、按察使、河南布政使,勤政恤民,深受百姓爱戴。刘齐衔和林尘谭夫妻恩爱,共生了10个儿子,其中有7个长大成人。

2、林则徐的二女儿林金鸾,早夭

3、林则徐的三女林普晴

林普晴画像

林普晴1821年出生,她贤淑端庄,知书达礼。在道光十九年(1839年),林普晴嫁给了自己父亲的六妹的儿子,也就是自己的表兄沈葆桢。其实沈葆桢长的很普通,个子也不高,林则徐在他很小时就看好他,沈葆桢好学、踏实稳重、务实,品质好,这些都是林则徐欣赏的,就将他们表兄妹定了娃娃亲。

道光二十七年,沈葆帧考取进士,授编修之职,后迁为御史,对军事有独到的见解,咸丰皇帝很看好他。就在太平军在福建、江西一带起义炮火连天时,咸丰相信沈葆帧的能力,就派他到江西广信任知府。

当时林普晴也一同前往。

太平军攻下金陵后,准备进攻广信。沈葆帧一到任就立刻到所属各县募兵筹饷,当时林城中虽然有军队守护,但由于沈葆桢还没有来得急任命主帅,群龙无首。当时普晴受丈夫之托留在上饶城。

大批的太平军向上饶城逼近,眼看就要拿下这座城,大部分官员一看势头不妙,赶紧收拾东西带着家眷逃跑了,有人劝林普晴赶紧逃命去找沈葆桢,林普睛却并没有丝毫的惊慌,她决定为丈夫守好这座城。

林普晴誓死与上饶城同在,她指着院中的水井对身边的人说:“倘若城破,这里就是我的安身之处。”

林普晴能做出这样的举动,也不是她逞一时口舌之快,在打仗方面她还是懂一些用兵之道的,毕竟她从小就受到父亲的影响和母亲的教育,还有丈夫在用兵方面的熏陶,在加上她聪明的头脑与胸怀民众的格局,者一切都促使她临危不惧,她找到城中守军的头领,精心布局好守城之策,果断打开府库,拿出所有的存粮犒军并下令立军功者重赏。

守军在城墙上拼死守卫,林普晴号召城中妇女做饭病亲自送上城墙,将士们被林普晴的义举所感动,发誓“城在人在,城亡人亡”。

可是寡不敌众,眼看城池就要被太平军侵吞,林普晴急中生智,想到距上饶不远的玉山镇总兵饶廷选,他曾是父亲的旧部,若请他出兵相助,可力挽狂澜,但她又一想到饶廷选那边也急着用兵,就担忧他是否愿意出兵支援。

在忧虑中,林普晴为了城中十万军民林普晴果断咬破中指,她不放弃任何希望,忍痛用鲜血写下一封求援信,:

“贼众己陷贵溪,上饶危在旦夕,贼首纠众七万,百道进攻,氏夫葆桢,出城募兵,更赴河口筹饷,全城男妇数十万生命,存亡呼吸系于一线之间。将军营以三千众而解嘉兴之围,奇勇奇功,朝野倾服,今闻驻军玉山,近在咫尺氏噬血求援,长跽待命,生死人而肉白骨,是所望子将军者。”

林普晴一边让人送出血书,一边大步走上城墙鼓舞守城的将士们“我们的援军马上就要到了,我们再坚持一下就胜利了!”

 林普晴了解到太平军喜欢用挖掘地道的战术攻城,就让守城的将士下令在城墙内侧抢挖一道深八尺,宽五尺的濠沟,这样太平军只要选择从地下攻城,就会进入濠沟,就好发现敌人的形迹了。

饶廷选接到求援血书后,被林普晴所感动,立刻抽出数千兵马,连夜向上饶飞驰而去。同时,在外募兵筹饷的沈葆桢听到上饶城被困妻子带着将士们拼死守护的消息,立刻率兵马赶往上饶。就这样三支人马里应外合,和太平军血战了七昼夜,终于解了上饶之围。

 林普晴一战成名,在历史上留下“智勇双全的女英雄”的称号。朝廷论功行赏,她的丈夫沈葆帧因她的豪举被提升为江西巡抚。

林普晴为沈葆桢共生了5个儿子(沈玮庆、沈莹庆、沈瑶庆、沈瑜庆、沈璿庆)五个女儿。

沈葆桢还娶有潘氏和吴氏,潘氏为沈葆桢生有一子一女,分别为沈璘庆、沈宝。如夫人吴氏为沈葆桢生有一子一女,分别为沈琬庆,沈蘩。林普晴对其他庶出四个孩子也视如己出。

1873年,林普晴病逝,去世时年52岁。

林普晴的六世孙女沈冬当了台湾的大学教授。

4、林则徐的四女郑林氏

林则徐的四女出生年月不详,史书上也没记下她的名字,因嫁于郑葆中,故称郑林氏,具体事迹不详。

她的后代中有一位厉害的人物,他是林则徐的七世嫡外孙——郑玄鲲,名郑林,字玄鲲,号文忠轩主,非常有才能,是当代著名书法家,在“林则徐研究委员会”当副会长,是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国内理事,国际注册美术师,北京市民革中山书画社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书法艺术研究会副秘书长。

郑玄鲲书法

林则徐的后代人才辈出,为官的清廉,经商的诚实守信,干工作的兢兢业业锐意进取,他们心系祖国,心系百姓,这些都和林则徐夫妇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林则徐曾写下“十无益”作为家训用来教育子女:

一、存心不善,风水无益

二、父母不孝,奉神无益

三、兄弟不和,交友无益

四、行止不端,读书无益

五、作事乖张,聪明无益

六、心高气傲,博学无益

七、时运不济,妄求无益

八、妄取人财,布施无益

九、不惜元气,医药无益

十、淫恶肆欲,阴骘无益

林则徐文中字字珠玉,句句良言,引导鞭策着子女及后代们一个个走向成功。

总结:

林则徐为官清廉,他虽然没有像清朝的其他大臣那样给后代们留下真金白银等万贯家产,但他却给后代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和妻子对孩子们的教育就像给后代们的人生道路上安上了指路明灯,为他们保驾护航。林则徐以身作则心系劳苦大众,心系祖国,对子女及后代们的影响深远,他的后代们都很争气,人才辈出,不辱门风。

0 阅读:2

圣恒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