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地教育厅发布了“关于‘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2025—2029年)’拟推荐立项建设院校的公示”。
其中:
#辽宁省拟推荐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沈阳职业技术学院、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大连职业技术学院;
#内蒙古自治区拟推荐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包头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省拟推荐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市职业大学、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备选)、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备选);
#河南省拟推荐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农业职业学院、许昌职业技术学院。

值得注意的是,获得官方推荐的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苏州市职业大学、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经贸职业学院等并非首轮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但大多入选了所在省份的省级“双高计划”名单,是各地冲击新一轮国家“双高计划”的生力军。
01
绩效评价引领 发挥第三方作用
根据多所职校披露和媒体报道,教育部、财政部日前联合下发《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2025—2029 年)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根据《通知》内容,第二轮“双高计划”相比首轮将实现扩容,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的新要求,集中力量建设60所左右高水平高职学校和16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首轮共计197所建设单位),每个高水平专业群经费投入为1000万元/年。其中,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支持建设2个专业群,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支持建设1个专业群。教育部和财政部将于3月底前复核确定并公布立项建设单位名单。
而绩效评价则贯穿第二轮“双高计划”全过程,《通知》特别提出要“发挥绩效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引导高职学校坚定服务导向的办学理念”。在2025年4月底前,两部组织专家论证专业群建设方案,论证通过的两部备案,并作为开展项目绩效评价的主要依据。建设单位需每年完成年度评价,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指导建设单位开展年度绩效自评;两部在2027年组织实施中期绩效评价,进一步优化调整建设目标和建设任务,持续提升建设成效;终期项目验收在2029年年底开展,重点评价各建设单位任务完成情况及在服务区域发展、支撑产业发展、推动教育对外开放和教学关键要素改革等方面的支撑力和贡献力。
《通知》同时强调发挥第三方评价作用,定期跟踪评价。优化信息采集与绩效管理,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两部也将加强不同阶段绩效评价(年度评价、中期绩效评价等)的工作衔接和结果应用,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完善相关政策、调整项目建设单位和中央财政奖补资金的重要依据。
02
“新双高”建设的5大核心
作为我国职业教育深化发展的新引擎,新一轮“双高计划”的核心在于通过五个关键维度的建设,推动职业院校的高质量发展。这五个维度包括社会需求适配度、基础条件支撑度、目标措施达成度、政策机制与投入保障度以及建设成效贡献度,它们共同构成了“双高计划”建设的核心框架。
社会需求适配度是“双高计划”建设的核心目标。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职业院校需紧密对接区域战略、地方产业及强国建设需求,明确目标定位和发展方向。这要求院校开展全面的行业调研和市场分析,通过数字化手段精准收集和分析产业人才需求数据,建立就业市场信息反馈机制,追踪毕业生就业情况,为专业动态优化与调整提供数据支持。同时,提升人才培养的精准度和适应性,通过岗位能力模型和能力图谱,准确定位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形成课随岗动的人才培养机制,并建立以关键能力、就业质量与发展、服务贡献为导向的高素质技能人才评价体系。
基础条件支撑度是“双高计划”建设的基础工程。为培养产业所需的高技能人才,职业院校需深度融合行校企资源,改善育人基础条件。在机制建设上,完善行校企深度融合的专业群管理机制,引导行业组织、龙头企业深度参与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在资源建设上,重点关注“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与实践基地建设,畅通校企双向人才交流渠道,提升教师实践能力与职业能力,并加大实践经费投入,建设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真实生产和技术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实践教学基地。
目标措施达成度是“双高计划”建设的关键任务。提升办学水平是推进双高计划的核心,要求职业院校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及具体措施。在专业建设上,对接产业发展、技术进步和产业链变化,强化建设社会有需求、区域供给少、学校基础好的专业,实现专业群建设的差异化发展。同时,强化教师实践能力发展,打造数智融合的核心课程体系,开发适应新型教学方式的高水平数字化教材,确保教育资源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推动办学水平的全方位提升。
政策机制与投入保障度是“双高计划”建设的有效保障。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明确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和目标任务,健全激励扶持举措,加强对双高建设单位的监管和评估工作。同时,行业企业应大力支持与投入,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学校作为建设单位与育人主体,应推动内部质量保障机制的健全与完善,保障双高计划的常态化推进与有力执行。
建设成效贡献度是“双高计划”建设的发展方向。职业院校需主动对接区域产业发展和企业发展需求,把科技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培育高技能人才,开展技术技能培训,通过技术咨询、成果转化等服务技能型社会发展和新质生产力要求。同时,强化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职教出海,输出中国标准,树立中国品牌,提升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美誉度。此外,建立多元利益相关方常态化跟踪评价机制,动态收集、及时反馈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问题,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和影响力。
“双高计划”建设的五个度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框架。各院校需深刻把握双高计划的核心思想,以五个度为指导,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和服务能力,推动职业教育向更高水平发展。
我们将持续关注新一轮“双高计划”,期待更多优质高职院校崛起,以职教兴国,凭人才强国。
主要参考文献:
[1]辽宁省教育厅、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等网站.
[2]“新双高”五个度:职业教育发展风向标. 麦可思研究公众号,2024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