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显示:超9成高校教师,体检异常

泽祥评教育 2025-02-19 05:26:03

1月3日,南京理工大学的年轻学者刘崇俊副教授,年仅42岁,却因突发疾病抢救无效离世,这一令人扼腕痛惜的悲剧不仅深深触动了人们的心弦,更将高校教师的健康问题凸显于公众视野之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深刻的反思。

事实上,此类悲剧性事件远非孤例。仅在去年,就有多起高校中青年教师因健康问题不幸离世的痛心案例被报道。

中青年教师健康,尤需注意!

曾有研究明确指出,高校教师群体中,体检结果显示异常的比例高达90%,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教师更是接近总数的70%,这一数据深刻揭示了高校教师健康问题的严峻性。

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教育学院研究员鲍威等人,也曾做过一项关于高校教师健康影响的研究。研究发现,高校教师部分健康观测指标呈现逐年恶化的趋势。对比同龄群体可见,高校教师在肿瘤性疾病方面的异常率明显偏高,甲状腺结节与乳腺结节检出率分别比同龄群体高9.95%和7.42%。

来源:鲍威、谢晓亮、王维民,玻璃大厦:高校教师职业负荷对健康的影响。

尤为突出的是高校中青年教师这一群体。

他们为追求学术成就,常常牺牲个人时间和健康。不少中青年高校教师将科研、论文撰写等需长时间集中精力的任务,从日常工作时间无缝衔接至夜晚与周末,形成一种常态化的熬夜与超长工作模式,以此来规避会议、琐碎行政事务及家庭琐事的干扰。

过度劳累已对部分教师身心健康造成损害,长时间累积的疲劳难免提升了他们患病的风险。

来源:鲍威、谢晓亮、王维民,玻璃大厦:高校教师职业负荷对健康的影响。

官方发文:对教师的医疗提供方便

哪些因素是影响高校教师健康的重要因素呢?

麦可思曾开展过一项大学教师生存状况的研究,数据显示,88%的大学教师感到工作带来中重度压力,“科研或论文发表要求”(70%)成为最主要的压力来源,第二和第三位因素为“学校的制度和官僚主义”(60%)和“工作量”(57%)。

“中国高校教师现在面临的压力之大可谓前所未有。越是优秀的高校,教师的压力越大。压力来自各个方面,从生存压力到职业压力,几乎是全方位的。”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郭英剑表示。

随着高学历人才供需关系的失衡,高校对于教师的职业要求显著提升,导致教师市场的供需格局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由原先的“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这一现象直接反映在高校招聘及晋升门槛的大幅提升上,入职条件与后续考核机制均愈发严格。

另外,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教授格洛丽亚·马克斯2023年撰写文章《多任务处理是学术生产力的天敌》中谈及,多重工作任务已成为高校教师工作和生活中压力倍增的主要原因。

该文指出,大学教师的时间经常被教学、科研、写作、各类会议所挤占,多任务并进在所难免。但值得注意的是,几乎所有大学都把这种情况当作理所当然,很少顾及其实教师一天的时间也有限。

为提升教师福祉与职业荣誉,去年11月底,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进一步加强尊师惠师工作的若干举措》,第一条提到的就是教师的医疗健康——各地教育部门应每年组织教师免费进行一次身体健康检查,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心理辅导等服务,建立教师健康档案;鼓励各地教育部门因地制宜组织教师开展休养、理疗保健等活动;鼓励各地对当地教师的医疗提供方便,开展面向教师的健康宣教等服务。

为高校教师减负,精简考核事项

为了减轻教师在职场上面临的压力,海外不少高校已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为避免聘任改革步伐过大造成教师不必要的工作压力,美国纽约州的史基德摩尔学院采取了逐步推进的调整策略。具体做法有:将终身教职后评估的周期适当延长、更新教员手册以表彰服务性工作的价值、实行学校核心委员会成员的轮换机制、增设副主任职位以减轻系主任的工作负担,并且对负责学生“指导性学习”(诸如专题研究、协作研究等活动)的教师给予奖励。

纽约市立大学与其师生工会共同宣布达成了一项协议,旨在调整全职教师的教学工作量,从而为教师腾出更多时间用于为学生提供咨询服务、解答疑惑以及开展研究工作。根据该协议,纽约市立大学将在至少三年的期限内,减少每位教师每年的教学量,具体为缩减三个学分的教学时长,大致相当于减少了一门课程的工作量。

为保障我国高校教师健康、减轻他们的工作压力与负担,近些年,教育部、科技部等多部门联合发布“减负行动1.0”“减负行动2.0”“减负行动3.0”等多份文件,为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提供了重要指导方向。

其中最新发布的“减负行动3.0”明确提出了“挑大梁、增机会、减考核、保时间、强身心”五方面内容,旨在解决青年科研人员面临的崭露头角机会少、成长通道窄、评价考核频繁、事务性负担重等问题,保障青年科研人员将主要精力用于科研工作,充分激发青年创新潜能与活力。

去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再次明确,“大力减轻教师负担,统筹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精简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为中小学、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减负松绑,充分保证教师从事主责主业。”

为了确保高校教师身心健康得以维护,高校有必要构建一个更加积极健康的学术生态环境,旨在从根本上扭转由竞争性学术评价体系所诱发的教师职业负担过度累积的现象。

这一举措的核心在于,通过优化学术评价机制,减少不必要的竞争压力,从而为教师提供一个既能促进学术成长又能保障个人福祉的平衡发展空间。具体而言,需重新审视并调整现有的评价体系,确保其既能激发教师的创新潜能,又能避免过度强调竞争而导致的工作压力激增,进而维护教师队伍的整体健康与稳定。

主要参考文献:

[1]鲍威, 谢晓亮, 王维民. 玻璃大厦:高校教师职业负荷对健康的影响[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 2021(19).

[2]郭英剑. 多任务并进: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的源头[N]. 中国科学报, 2023-05-16 (3).

[3]胡劲松,任淑华. “内卷”现象下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及其应对策略[J]. 北京高等教育, 2022-09-23.

[4]教育部网站、人民网、光明网、澎湃新闻网、相关高校网站等

0 阅读:12
泽祥评教育

泽祥评教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