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调的抗战第一悍将,孙立人比他差两级,王耀武曾是他的副手
国民党在根本立场上有着致命的错误,但在民族危亡,抗日战争中,也涌现了不少的抗日名将。
其中有这样一位将军,有人评价他:行三万里程,打二百回仗,战功赫赫,“抗日名将”,他领导的战役,被誉为“中国抗日战争中最精彩的战役,最具有国际意义的战役”。
他,就是罗卓英。
罗卓英这个名字,可能没有孙立人、王耀武这些人的知名度高,但是罗卓英确实蒋介石最看好的将领之一,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罗卓英还比孙立人的职位高两级,王耀武还曾给他当副手。
罗卓英善于分析敌情,能够精准的判断形势,是蒋介石麾下的一员猛将。
在解放战争后,罗卓英随着国民党败退台湾,从此却几乎“销声匿迹”了。
国民党儒将
罗卓英身材不高,戴着一副眼镜,看起来斯斯文文,更像是一位教书先生,而非战场上冲锋陷阵的武将。
但是他却是国民党“土木系”的二把手,陈诚的把兄弟,日本人心中畏惧的国民党将领之一,人称“儒将”。
之所以被称为“儒将”,是因为罗卓英此人颇有才情,爱好读书,书法,但是可千万别觉得他在战场上也很“温柔”,他曾在抗日战争中,打得日本鬼子跪地求饶,痛哭流涕,听到他的名字都望风而逃。
罗卓英出生于战乱年代,从小就勤奋好学,成绩优异,几乎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不过,战乱年代,光是读书是救不了国家的,于是罗卓英投身军营
罗卓英个子小,但是力气可不小,而且非常骁勇,他和陈诚因为个子小,被大家戏称为“袖珍将军”,罗卓英更是被冠以“袖珍智囊”的称号,足见他在军队中的智谋和地位。
1924年,他托人找关系,进入了军队担任参谋。
1927年,罗卓英因为工作调动,被派到了陈诚手下做参谋长。
他和陈诚在军校时就是好友,上了战场,也同样是好搭档。
陈诚此人,运气好,得到了蒋介石的重用,而罗卓英则为陈诚出谋划策,立下了赫赫战功。
在当时,他可是陈诚的左膀右臂。
1937年,卢沟桥的炮火震惊华夏,日军的铁蹄肆意践踏我们的家园,当时,在共产党的一再坚持下,国民党选择暂时放下矛盾,共同抵御日本的入侵。
8月11日,罗卓英率领第18军的四个师驰援上海。
在淞沪会战中,罗卓英的十八军被编入左翼军序列,参加了宝山、罗店、浏河一带的防守。
这里,将成为他抗日征途中最激烈的战场。
当月的23日凌晨,日本鬼子在小川沙、狮子林等地同时登陆,向宝山、罗店、浏河猛烈进犯。
其中,罗店争夺战尤为激烈,日军集中重兵,海陆空协同作战,想要一举切断京沪线,包围上海的国民党野战部队。
而面对敌人的疯狂进攻,罗卓英毫不畏惧,他指挥若定,和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
罗店的得失,关系到整个战役的胜败,因此,罗卓英命令部队不惜一切代价,也要从日军手中夺回罗店。
当天,在罗卓英的指挥下,国民党将士和日军展开了生死搏斗。
但是,当时日军有飞机、坦克、大炮,很快,他们就夺下了罗店。
不过,罗卓英不会放弃,到了晚上,罗卓英带领军队夜色掩护,发动奇袭,将罗店成功夺回,为之后的整个战力格式定下了调子。
日军在淞沪会战后,气势汹汹地扑向南京,企图一举摧毁中国军队的抵抗意志。
而南京,当时作为中国的政府所在地,不能丢。
因此,罗卓英得到命令,前往南京,保卫南京,11月19日,日本鬼子在南京进行了惨无人道的轰炸和屠杀,当时的南京城,几乎血流成河。
最糟糕的是,南京城地势平坦,一马平川,根本无险可守,因此日军才会这么容易得手。
罗卓英赶到时,其实已经丧失了先机,而且他带领的国民党守备部队都是从淞沪战场撤退下来的疲惫之师,士气低落,战斗力已经大打折扣。
但是,必须尽快保住南京,罗卓英迅速调整部队状态,给军队修整的时间,他则协同唐生智制定反击计划,随后指挥各部奋力抗御日军的疯狂攻势。
12月12日,日军对南京的攻击达到了最高潮。
中华门在激烈的战斗中失守,南京城防全线动摇。
当时时任南京城防司令的唐生智意识到,南京受不住了,而他们唯一的选择,只有撤退。
南京城失守后的惨剧刺激到了每一个中国人,中国军队开始对日本进行了最大规模,最大力度的反击。
智勇双全,重创日军
1941年3月,日军为了打通粤汉铁路,直捣长沙,发动了鄱阳湖扫荡战,目标直指第十九集团军的指挥中心上高。
面对敌军的汹汹来势,罗卓英采取了“两翼牵制,中路诱敌,集中重兵,外线歼敌”的战略。
当时,日本军队出动了4万人,上百架飞机,40多辆坦克,尽管国民党的武器没有日本那么多,但是这一战,罗卓英出动了60000人。
通过两翼的牵制,罗卓英想要让日军无法形成有效的合围之势,同时,再利用中路诱敌深入,在上高一带设下埋伏,等待最佳时机给予日军致命一击。
果然,在罗卓英的精心部署下,日军三十四师团几乎被全歼,生于部队被歼人数则是24000多人,日本该师的团步兵指挥官宕永少将也被杀死。
9月后,日军还不死心,再次发动了对长沙的进攻。
这一次,罗卓英将集团军司令部迁到了浏阳,指挥第二十六军、第七十九军及第一九四师参加了第三次长沙会战。
面对来势汹汹的日军,罗卓英并没有选择被动防守,而是采取了灵活的战术。
他利用地形优势,将部队布置在浏阳、醴陵、株洲一带,形成对长沙近郊的侧击之势。
当日军渡过浏阳河,进入长沙近郊时,罗卓英立即下令全线出击,和杨森、王陵基等部密切配合,形成了对敌军的包围圈。
经过四天四夜的激烈战斗,罗卓英部成功挫败了日军的攻势。
战后,蒋介石命他担任南方追击军总司令,率领三军穷追猛赶,一直追至桃林忠场一带,成功粉碎了敌军的牵制计划。
首都南京的沦陷,使武汉成为了中国的临时首都,于是日本又盯上了武汉,要不惜一切代价,企图通过攻占武汉来迫使中国屈服。
为此,他们调集了多达40余万的兵力,这股力量超过了在华日军总兵力的三分之一,企图以速战速决的方式结束对华作战。
武汉会战初期,马当要塞的失守给中国军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但罗卓英临危受命,带着部队北上阻敌。
当时中国军队在信阳等地和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成功阻拦住了日军的攻势。
可惜,面对敌我力量悬殊的现实,武汉的撤退又成为了必然的选择。
后来,罗卓英又负责掩护大军撤退,他亲自率领部队在武汉周边坚守了半个月,死死的把敌军挡住了。
武汉会战是罗卓英征战史上,最著名的战役之一,他的表现堪称传奇。
正是因为他的坚守,才为中国军队赢得了重要的撤退时间。
1942年初,随着日军在东南亚战场的节节胜利,中国远征军被紧急派往缅甸,协助英军抵御日军的进攻。
罗卓英将军临危受命,担任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
不过,因为对当地地形的不熟悉,初战并不顺利。
由于英军决定撤往印度,导致罗卓英不得不临时接替英军的防务。
英军的撤退,让罗卓英承受了极大地压力,更可气的是,罗卓英还要率领部队在当地进行非常艰苦的战斗,来掩护英军的撤退。
后来在皮尤河前哨战、同古战斗中,罗卓英部队虽然以命相搏,但是最终还是没能改变战局,不仅如此,还让远征军陷入了更加被动的境地。
当时日军已经占领了仰光,随后沿伊洛瓦底江长驱直入,兵锋直指缅甸内陆重镇曼德勒。
3月底,日军特务收买缅甸奸细,破坏了曼德勒的警报系统,随后对曼德勒进行了猛烈的轰炸。
英军在仁安羌遭遇了重大危机,撤离都成问题,4月16日,英缅军第一师和号称“沙漠之鼠”的装甲第七旅第二营将近7000多名官兵,还有五百多名传教士、记者,全都被被日军三十三师团两个联队包围在仁安羌。
当时,英军苦于无法自救,正在绝望之时,罗卓英率领1000人从天而降,驰援仁安羌,此战役中,罗卓英的部队成功击毙了日军高级指挥官森野中佐、池田少佐,以及士兵1200多人,成功解救出被困在仁安羌的7000多英缅士兵。
战争结束后,这场以少胜多的战斗震惊了国际,美英两国从此对罗卓英这个人充满敬佩。
1961年,罗卓英因糖尿病在台北逝世。这位曾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儒将,最终却没能返回故土,这大概是他最大的遗憾。
他死后,蒋介石亲自授予他“忠贞为国,殊堪旌扬”的旌忠状,对他一生功绩表示肯定。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