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电池厂商已经合同确定了二季度电池涨价幅度的品牌,基本上就都立刻宣布了涨价。还没有涨价的,大部分是涨价幅度还没有谈妥的,等待谈妥后也普遍会立刻涨价。”,理想汽车理想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想的这句话,道出了目前新能源市场的真实情况。
涨价,成为了2022年开年以来新能源汽车的主旋律。
不少品牌甚至出现了接二连三的涨价,特斯拉连续三次价格上扬,部分车型价格上涨近3万元,比亚迪、小鹏等涨价两次,仅仅不到100天的日子,新能源车载价格上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尽管油价的上扬,直接让很多消费者倒戈成为了新能源汽车的拥趸,但这毕竟是少数。很多专家也分析,油价不会持续在高位运行,等到油价趋稳,这些游走的消费者会固定喜好。但目前仍是争夺这部分市场的重要时机。
今年两会期间,国家政策表明坚持购置补贴,但远水解不了近渴,很多业内人士坦言,新能源汽车也迎来了一场困境。
不得不说,原材料价格上扬的情况直接导致了新能源汽车价格的上涨,这是新能源品牌车企也不愿意看到的场景,毕竟薄利多销也得有利可图。
锂、镍价格的飞涨,已经是全球的问题了,加之国际局势的紧张,原材料产地的“闭锁”直接让锂镍稀缺。价值电池回收价格的大增,也让很多车企进入了一场困局。
需求与供应之间的矛盾使得原材料的价格在短期内难以出现下降,那么新能源车在制造商的成本自然上升。
孚能科技高级副总裁兼董秘张峰提到,“目前孚能科技2022年产能已全部售出,2023年产能也很紧张。预计当前行业出现的电池供应紧张局面在今年不会改变,随着电池供应商产能的逐步释放,明年这一情况或将有所缓和。”
这样的情况其实在目前的新能源上游市场并不少见。电池产能受限也是进一步导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波动较大的原因。
电池企业改变了新能源汽车的谈判价格,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
那么如何能摆脱被“控制”、被“裹挟”呢?
自研才是硬道理。
摒弃传统的供应模式,自研自产电池是汽车品牌特别是中国品牌必须考虑的出炉。这一点在两会期间也有代表明确提出。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与华友钴业和青山控股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组建合资公司、蔚来、小鹏汽车、理想汽车共同参与投资的欣旺达汽车电池有限公司与珠海市正式签署欣旺达新能源生产基地项目、广汽埃安自研动力电池试制线正式开工,预计2022年底建成……
诚然,汽车品牌都在做着自己的努力,为求得自给自足,自产自销大跨步的前行。尽管在今年动力电池的供应紧张难以缓解,但绸缪未来,现在的努力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