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提问:萨顶顶唱功如何?
答:很好。早期惊艳,如今优秀,但和国家队渐行渐远。闭合机能存在退化。强混咬字能力过弱萨顶顶,这位2000年和国家队大魔王谭晶一起参加,第九届青歌赛通俗唱法的早期国家队选手。当年17岁的萨顶顶以一首《塔里木姑娘》以完美的混声个性化技巧惊艳全场,获得青歌赛专业组通俗唱法第二名,是名副其实的国家队出身。但现在萨顶顶的作曲能力比声乐唱功更好,有点逐渐无法维持国家队唱功级别的高质量表现。
萨顶顶生涯最优秀的地方是:音乐制作和作曲能力。在2007年萨顶顶凭借《万物生》一举破圈获得英国世界音乐大奖亚太地区最佳音乐人奖,以及第51届格莱美奖“最佳世界音乐专辑奖”85个候选作品之一,可以说萨顶顶在2009年的音乐质量,是推动了华语音乐的小众民族自信音乐的进步。当年的春晚萨顶顶的声乐演绎同样令人眼前一亮,具有音乐观的审美拓展价值。此外《左手指月》的作曲同样令人无比赞叹。
但是,从纯粹的声乐角度上讲,萨顶顶和同年参加比赛的谭晶相比,有如下的两个本质性声乐差异:
1:萨顶顶的强咬字能力越来越弱,真声质量越来越松弛,中音区A4-D5的真声断档,真声闭合的芯体质感在快速流逝。真声是一切声乐情绪的根本,也是华语音乐的审美核心。真声能力越来越松弛这直接导致萨顶顶基本上难以翻唱演绎其他歌手。而翻唱能力是一个声乐向歌手的饭碗,所以实际上萨顶顶在赛道上就慢慢偏离了声乐竞技性的歌手市场。
2:萨顶顶的咬字语感逐渐远离中文咬字的文化定位,朝着梵音(万物生梵语)、蒙古语(萨顶顶的母亲是蒙古族,自小在外婆家的北方长大)、英文的哼鸣化一去不复返。华语音乐的悠久文化特性,导致了中文咬字在贴咽壁、牙关、上挂、归韵等高难度技巧下,需要去满足更缥缈的历史文化所传承下的故事叙述感,堪称咬字地狱难度。但恰恰因为中文咬字难,而中文的声乐美感会比英文咬字更追求统一性和层次感,整体要求更厚重,更脚踏实地。
而萨顶顶的咬字逻辑个人认为是有点偏向于梵文、蒙古语、英文的哼哼化的表音体系。不属于汉语的字正腔圆的表意归韵体系。这两者的声乐差异在于:表音的哼鸣化更注重旋律、音高的声音本身,而汉语表意的归韵咬字化,则更注重歌词的情绪本身,而不是声音。因为表意意味着歌词是有深刻情绪的,而歌声只是把通过声音来还原、交流歌词本身的意义。
大白话就是说:
1:表意的中文咬字,是将歌词的情绪色彩通过音乐歌声演绎,歌词本身的文字是有自身意义的。本质上歌声是一种媒介,歌声是为了表达歌词和音乐的情绪。声音是文字的附庸。侧重点在于:歌手需要通过歌声来完成文以载道的情绪共鸣。
2:表音的哼鸣化咬字,是还原声音的本身,歌词文字是声音的附庸,文字本身没有额外的表意意义,文字仅仅是声音的文本化。侧重点在于:歌手需要还原声音本身的特征,音高、音色、声线等。
从难度上说,表意中文咬字明显更难,因为醉翁之意不在酒的跨艺术领域就是堪称地狱难度。一句《敕勒歌》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两句整个中国能唱一千四百年,每一个人都不敢说唱好。但是表音完全不一样,表音的听感正确即可,可以交流既可,并没有华语中文的传承复杂性要求。这是由于:华语一千年之内所有人都是共用一套具有意义的文字导致的情绪复杂性。
那么以上两点会导致中国声乐会有非常明确的大众具体审美方向:
1:华语文化更喜欢大声压的大嗓歌手。大声压就必须要求歌手的腔体能力是自洽的。2:华语文化更喜欢咬字清晰、符合字正腔圆颗粒分明的声线歌声;咬字就必须要求歌手是具有中文语感,而不是其他语感。3:华语文化更喜欢真声为主导听感的歌手,因为真诚。萨顶顶恰好在这三点上,是处于一个比较劣势的情况:
1:萨顶顶当下是小嗓逻辑,整体的声压呈现:咬字小声压、哼鸣中档声压;
2:萨顶顶的咬字存在一定的粘连,音头和音尾于气息支撑处理,存在重叠。并非区分具体的咬字和气息的双轨逻辑。更偏向于表音的连音,而不是中文的一个字一个坑的顿挫感。
3:萨顶顶的真声存在A4-D5的强咬字割裂音区,从A4开始假声听感的弱混、头声居多。
此外国家队的立足点也是关于:中文咬字的情绪处理。谭晶也好,韩红也罢、廖昌永都行,他们的音乐成就,其实大部分都在中文咬字上获得的音乐类型声乐意义突破,比如说:谭晶的以真声质感为主跨界唱法咬字,韩红的个性化流行咬字,廖昌永的美声中国化。都是攻克咬字逻辑获得了底层声乐进步。
他们作为国家队是可以代表国家的,是可以在欧美地区代表中国、代表华语的审美和承载着诸多你我受众的热忱。但是萨顶顶的咬字很难很难具有真正的华语文化特点,更偏向于小众语种定位。这里又可以用萨顶顶对比:腾格尔。腾格尔是蒙古族,但就做到了通过用中文咬字的逻辑,完成蒙古族的伟岸情绪,并且获得全国认同。
所以综上,本质上萨顶顶的唱功下滑还是因为:萨顶顶的中文强咬字能力无法支撑专业性,导致不管是中文咬字,还是强咬字能力,都出现了一定在音乐综艺上无法表现出较高的声乐美感竞争力。无法让当下全国已经有的数十万声乐生,和数百万音乐生认为具有美感的冲击。
萨顶顶的唱功具体分析:唱功依旧很优秀,只是和国家队渐行渐远从唱法体系上讲:萨顶顶十分优秀,他在2000年就具有当下才慢慢完成普及的混声唱法体系。只是萨顶顶学习的声乐知识就是通俗唱法,但是是2000年的通俗唱法,通俗唱法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他是一种不具备科学背书的个性化尝试。因为2000年国内音乐学院其实自己都在摸索中文咬字唱法怎么唱,本质上是借鉴一些没有声乐教育的市场歌手来完成的。
所以,萨顶顶当年青歌赛唱的的的确确是混声,但存在较大的喉位挤卡问题,尤其是换声技术和当下存在本质差异,这也是导致了萨顶顶真声机能倒退核心问题——换声高喉位挤卡过度,造成的声带闭合机能损伤。
从音色、音区上讲,萨顶顶的音色基本上就是一个:真声大嗓朝着假声小嗓转变的过程。17岁依旧是具有大嗓质感,26岁就开始走小嗓思维,35岁之后,就基本上呈现小嗓特性。以26岁的巅峰状态为例:萨顶顶的音色逻辑是:作曲上以一段中低音的真声低喉位音色为主,以高音的假声听感的高喉位弱混、头声为主要副歌音色。
低喉位真声、高喉位弱混、头声三个音色有问题吗?单纯看没有问题,但是合起来一看就有问题了,具体如下:
低喉位真声普遍女声音区是:G3-G4;
高喉位弱混普遍女声音区是:D5-C6;
那么A4-D5这足足四度的空白音区怎么办?萨顶顶答案是:小嗓弱混下潜,和CD录制强咬字,或者Live的挤卡。这里的最好音色技巧应该是:强混声金属芯来完成A4-D5的完美真声大嗓表现。萨顶顶17岁就这样具有这样的能力。但萨顶顶的的确确缺乏了这部分的机能表现,其中和常石磊、王力宏合唱的时候,萨顶顶居然是唱男Key,常石磊和王力宏唱的才是女Key。
综上,萨顶顶的唱功单独来看是非常优秀,但是如果对比谭晶、韩红等人的的确确会欠缺强混声的大嗓控场强声压能力。希望萨顶顶可以好好休息,保护嗓子。
[滑稽笑]咚巴拉呀咚呀咚巴拉……
谭晶就一首酒儿,唱法偏民族,比赛时状态好真音震撼c5,多唱真高音必毁喉咙随便谁,老萨转为小嗓子假音偏多为的保护喉咙,延长歌唱寿命,轮高音,老萨已c5c7扩展区域转折自如,技巧娴熟,好作品无数。轮唱功,老萨明显强。成就上,也就老龚能比一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