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鸭嗓、跑调王——鲍勃·迪伦,唱功拉胯垫底,为何拿诺贝尔奖?

小辫子的小辫子 2025-02-15 03:34:51

粉丝提问:为什么鲍勃迪伦唱功这么差,却这么有名?歌手不需要唱功吗?

答:鲍勃迪伦是场场跑调的三流歌手、一流作曲人、超一流歌词诗人,专业度不在唱功上

这个问题的答案还是比较明确的:歌手一般来说需要唱功,但是像鲍勃迪伦这种,他歌词文本的文学力量,比唱功更稀有,影响更深远,所以他可以不要唱功。类似于李宗盛、罗大佑等人,他们都是歌词文本和自身的气质,跨越了唱功这种交流媒介,完成了情感上的表达。唱功的本质是听觉艺术,但是鲍勃迪伦、罗大佑、李宗盛等人通过视觉、文字艺术弥补了听觉内容。

鲍勃迪伦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非专业性歌手,他的音乐在专业度上都是比较浅的形式,在作曲、和声、旋律、音色上都是基于了民谣这种返璞归真的简约音乐表现。所以如果我们去探讨鲍勃迪伦在音乐专业属性的深浅,会发现不管是声乐,还是作曲,还是和声,乃至于吉他、口琴水准,都是相当一般的,甚至音准和调式在Live之中极为糟糕:鲍勃迪伦唱歌调就没对过。

这里可以借鉴一下李健对于鲍勃迪伦的评价和看法:

严格来讲鲍勃迪伦并不是那种艰深技巧的音乐家,他和同时代的音乐家没法相提并论(指的是音乐专业性开拓大佬,比如说声乐的迈克尔杰克逊等人)我们是在音乐上,实际也没有那么艰深。和声没有那么丰富,他最厉害的是,我觉得还是他的文字。

所以本质上鲍勃迪伦的专业度是在歌词文本上:鲍勃迪伦的歌词写的非常好,具有一个承载时代历史的力量,表现音乐艺术人文主义的价值,这才是他最大的专业度。比如说代表作《答案在风中飘扬》是一首反战作品,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共鸣。所以他得诺贝尔文学奖是没有任何问题的,甚至于说诺贝尔文学奖因为鲍勃迪伦的出现,扩大了影响范围,从传统文学扩展到了音乐的领域。

鲍勃迪伦的唱功,的确是三流水准:live场场跑调,一开口就是公鸭嗓,音域C3-D4

但从声乐唱功的音乐角度切入,那么鲍勃迪伦的的确确是一个三流歌手,他在唱功上的表现,相比于李宗盛、罗大佑都差了一大截,三人虽然都是不以唱功见长,但是起码来说李宗盛和罗大佑的音准、调式没有问题,而且音域表达也比鲍勃迪伦高的多,鲍勃迪伦的音色、音域、腔体基本上都和声乐艺术无关,而且这种无关,更多的是像一种天然的音准差别较大。

从音色上讲,鲍勃迪伦的音色是:典型的公鸭嗓,整体的演唱思路和开口讲话并没有本质差别,以咽喉部的大白嗓作为主要的直接发声,而不是以腹腔支撑和共鸣腔体作为一个基本的对抗思路。这种演唱的方式说好听一点叫:朴实无华,说不好听一点:扯嗓子喊。

这种用嗓子喊的大白嗓方式优点在于:随性、亲民,没有距离感。缺点就是:没有任何唱功的进步,反而因为大量的烟酒,和年龄的增长导致声带退化,音色越发沙哑,音域越来越窄。但是鲍勃迪伦的音色也有一个优点:辨识度高。除了他之外,没有人敢这样唱,毫无技巧的大白嗓,在鲍勃迪伦这里,因为他的人格魅力,变为了全是技巧,而且浑然天成,无法模仿。

所以,反而这种没有难度,极为随性的大白嗓成为了鲍勃迪伦的标签之一,他的嗓音辨识度极高。其实这里面也蕴含着一套声乐思维:自信才是最好的唱功。一个人对于自身的演唱自信,他觉得自己唱的舒服,反而可以将声乐的自信美感表达出最好的真实情绪。其实大部分情况下,唱功不好和不够自信之间往往是成正比的。自信才是一个优秀唱功的底层逻辑。

从音域上讲,鲍勃迪伦的音域是非常窄的,C3-D4和你我一样,一个八度+二度。

在音域表现上,鲍勃迪伦能力是非常有限的,甚至于说比较糟糕。他的音准表现、音域能力和我们没有声乐训练的普通人差不多,甚至于我们有些人还能唱准歌的调式,但是鲍勃迪伦有一种:音准偏差到骨子里、无法矫正的错误美感。是的:鲍勃迪伦唱功的调式就从来没对过,尤其是在上行旋律,因为唱不上去而大量进行即兴降调,这导致鲍勃迪伦每一场演唱同一首曲子,听起来都完全不同。

我们对比一下罗大佑、李宗盛的音域、音准细节,来对鲍勃迪伦有一个具体参照,细节如下:

李宗盛音域:C3-G4一个八度+五度,《山丘》最高音G4,音准很优秀,乐器水平较高,咬字归韵较多。罗大佑音域:C3-F4一个八度+四度,音准优秀,但是咬字比较含糊,存在较大的拉扯。鲍勃迪伦音域:C3-D4一个八度+二度,音准极为糟糕,普遍是偏差一个半音,咬字极为含糊,他越老咬字越含糊,甚至都听不清唱的是啥,全身蚊子音的哼鸣。

对比之下,我们就会发现:鲍勃迪伦的音准其实是一个无法更改的问题,属于先天不足,小时候缺乏较多的音准波动环境,长大之后也没有对于音准做出具体的针对性调整,以唱的舒服为主。这就属于:可能听得准,但往往唱不准,也是说在鲍勃迪伦的耳朵之中他听自己唱的往往是对的,但是实际上音准都跑到天上去了。

从音域上讲,鲍勃迪伦的主要问题是:烟酒过度导致的声带机能下滑。这个鲍勃迪伦抽烟是比较猛的,而抽烟会导致声带的沙哑,尤其是对于歌手来说,酒精会导致声带闭合的不受控,这往往会导致歌手音域无法提高。所以实际上,早期鲍勃迪伦的最高音是具有E4的,但往往的Live演唱上,都是降调,本身音域就不高,还降调。

从腔体上讲——抱歉,鲍勃迪伦,没有腔体能力。基本上全靠嗓子喊,咬字靠前+舌根音成唐老鸭的公鸭嗓

在腔体上讲,鲍勃迪伦就没有腔体能力。这个是老牌歌手和现代歌手的主要差别,也是现代声乐体系的主要进步成果:腔体的研究是在1990年之后才慢慢反哺商业音乐,所以实际上鲍勃迪伦的年代早就过了。而大部分人成年之后是很少会对于自身从业定位进行改变,他也习惯了自身的唱功方式,所以鲍勃迪伦并没有较好的腔体表现。

相比于我们目前认为的声乐、连奏、共鸣、混声体系是完全不相干的。

综上,我们会发现,其实歌手有很多种,但是鲍勃迪伦是那种:最低唱功专业度,却成为了最高成就的那个人。这种成功大概率是无法复制的,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文本歌词的力量,音乐的诗歌化,对于现实意义的冲击极大。而鲍勃迪伦的文本优势,对于华语音乐而言,也是有对位的歌手——毛不易。

是的,毛不易就是一个典型的歌词文本驱动力作为主要专业度的歌手,他的唱功也不错,但是文本力量极好。也希望未来毛不易有更多的优秀作品,让华语音乐未来出现更多类似于鲍勃迪伦这般深度思考的歌手。

0 阅读:0
小辫子的小辫子

小辫子的小辫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