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特殊降将:投降后仪同三司,被司马懿称赞,死后曹叡为其立碑

黑白说历史 2024-08-30 11:36:48

大家好,我是黑白说历史。

三国中降将颇多,不少投降后泯然众人,也有些威名远扬。

但有这么一个降将,投降后并未有什么亮眼的表现,官职却越做越大,后来甚至能够成为开府仪同三司。

此文的主人公其实易主两次。

但他对每一任主公均算得上是尽忠尽职。

他的第一任主公是刘璋。

当时,刘璋被蒙在鼓里,准备遭遇二五仔张松和法正的背刺,迎接刘备入川。

此人看出刘备乃当世人杰,并提真知灼见:无论以部下或者上宾之礼去对待他,对于刘璋来说,最终都将是被动与不利的局面。

为此,他劝说刘璋不要引刘备入川,而是自己全力抓紧坚守边境,等待天下时局的变更即可。

说白了,就是即使没有刘备,自己也能守得住益州。

但刘璋没这个信心,不仅如此,他还将进谏逆耳忠言的此人,流放到偏远的广汉地区。

后来,刘备与刘璋由相亲相爱变为刀剑相向,前者反客为主,一举夺下益州。

此人却在得知刘璋投降并得到良好的安置后,才率众归顺刘备。

他的第二任主公自然就是刘备了。

刘备对他相当赏识与器重。

很多人知道法正在汉中之战起到的关键作用。

实际上,此人却是最先向刘备提出攻略汉中的设想。

如果没有他的提议,刘备也许不见得这么快下定决心进攻汉中。

在荆州失守、关羽被杀后,刘备怒而东征。此人站了出来,并主动提出,自己愿意当先锋前去探清吴军虚实的想法。

无奈刘备过于自信,一定要首当其冲,反而令此人为镇北将军,独自带一支队伍抵抗曹魏的偷袭。

到了这里,很多人应该都知道他是谁了。

他就是黄权,一个本可以为蜀汉做出更多贡献的人。

这里并非指责他投降曹魏。

在我看来,他归顺曹魏并无不妥。

有些人会觉得,你黄权难道不应该率领那一万精锐与东吴拼个你死我活吗?

有这种想法的人,明显没经过社会毒打。

首先,道路已经断绝,等同于粮草供给也没了,这种情况,黄权想死战,他部下就肯?真以为每个士卒都像诸葛诞那些死士一样吗?

其次,不投东吴已经给足了刘备面子。黄权手里这批人,很多都是为准备接手荆州选拔出来的官员,如果落进孙权手中,反而是助力他加强荆州统治;相反到了魏国,也许还能挑起魏吴矛盾。

最后,刘备自己都承认是自己对不起黄权,并且善待其家人了,说明他默认黄权的这个做法并无不妥。

在魏国,由于带了这支精锐部队归顺,黄权受到优待,并被封侯拜将。

尽管在刘备病逝后,曹魏很多人争相庆贺,但黄权面无喜色。

后来,司马懿很欣赏他,曾经问他:在蜀地之中,像您这样的人才有多少?

黄权没有明说,却回答道:没想到我能受到您的赏识。

当时,司马懿与诸葛亮之间有过通信,前者还多次在信中称赞黄权,说他经常在众人面前对诸葛亮称颂有加。

可见,在归降魏国后,黄权其实是身在曹魏心在蜀,多方维护着蜀汉的利益。

黄权不仅担任了车骑将军的官职,还拥有非一般人的殊遇:尽管没有位列三公,却与三公一样,享受同等的待遇。

同时,从黄权这里开始,有了开府仪同三司这样的高级官位,这是一种空前的荣耀。

一般来说,当时仅有三公、大将军可以开府,车骑将军黄权却可以破例,且这一做法一直沿袭下去,直至唐朝。

很多人知道黄权的儿子黄崇,在绵竹之战中殉国,算是他最好的归宿。

实际上,黄权在魏国也有一个儿子,叫黄邕,在黄权死后继承他的爵位。可惜之后就再无传承。

根据《水经注》记载:黄权死后,被葬在淯水南边的一座孤山。山上南部有处地方,是黄权与他妻子两人的坟墓。

坟墓前,屹立着四块碑文,其中有两块碑是魏明帝曹叡所设立,另外两块则是黄权的儿子黄邕和他原来的旧部所立。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志》、《晋书》、《水经注》)

0 阅读:111

黑白说历史

简介:历史并不是非黑即白,聊历史更不是颠倒黑白。痴迷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