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23名中国黑工命丧英格兰莫克姆湾海滩:2004年2月5日发生拾贝惨案
2004年2月5日:英格兰莫克姆湾发生拾贝惨案,23人为了捡拾鸟蛤而溺毙,促使得英国政府随后成立雇主许可机构。
早在唐代,就有一些中国人移居海外。从此刻开始,部分中国人移民甚至偷渡国外的历史就开始了。
明代郑和下西洋的时候,很惊讶的看到了东南亚甚至南亚各个港口,都有华人的身影。
其实早在宋明时期,华人已经大量移民东南亚地区,甚至还创建了自己的国家。
那么,以今天的主角福建人为例,他们绝对是中国移民大军的骨干。
为什么福建人会大量移民?
同福建的地理民情是分不开的。
相比同样为七山二水一分田的浙江,福建的地理条件更是不好。
除了少数沿海地区外,福建全境基本都是山地丘陵,不适合农业耕种。今天福建省耕地总面积1855万亩,人均耕地才0.61亩,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古代更是如此。
那么,古代的福建人就存在一个巨大的生存问题。在农业社会中没有土地可以耕种,就只能选择两条路,一是外出打工,二是外出经商。
在福建人看来,这两者都是差不多。很多福建人被迫离开家乡,去全国各地打工或者做小生意,混口饭吃。同时,福建有全国排行第二的海岸线,自古又是渔业大省。
而很多古代王朝中,萧条是全国性的现象,到处都缺乏土地,也难以找到工作。万般无奈下,部分福建人只能离开中国,选择乘船来到南洋打工。中国人安土重迁,不会随便出远门。福建人虽然非常保守,很多人从小面对大海,有一股闯劲。
由此,福建人从古代开始就到国外打拼,拉开了移民的步伐。
以香港为例,这个前英属殖民地有100多万福建后裔,占人口的六分之一。
改革开放以后,福建又出现了新一波移民潮。
80年代,中国大陆相当贫穷,甚至达不到“一个月才几百块,你拼什么命啊”的标准。
福建乡下农民,每月只能赚到二三十元钱。
如果设法到了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甚至跑到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打工,收入立即猛增。
以美国为例,1980年美国工人每月平均工资是一二千美元。福建人偷渡过去的薪水较低,也有七八百美元。当时1美元相当于1.5元人民币,打黑工每月可以赚到一千到一千五百块人民币。
也就是说,在美国打黑工收入是国内的50倍。
为了家人日子过好一些,很多福建人就设法跑到发达国家打工,有些直接偷渡过去。
萨沙有个大学同学是福清人,曾向我说过他们村子的事情。
这个同学介绍,对于他们福清乡下村民来说,在当年像他一样考取大学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反而很羡慕出国打工的人。打工虽然艰苦,收入都很高,还能够将妻子儿女一起带到国外。
在他们村子,青壮年男人基本全部在外,大部分通过各种手段到国外打工。村子里只有老人、孩子和妇女,偶尔有一些男人出现,都会招来鄙视的目光。在乡下的三观中,这些男人不是懒汉就是胆小鬼,只能留在老家受穷。
有趣的是,即便这些国外打工的村民混的不错,他们也会花费不少钱在村内修建老屋。很多村民是比较保守的,不愿意死在国外。只要存够了盖房子和养老的钱,一些人晚年往往还希望回到村里度过余生,葬在祖坟里。
而村民们也很团结,尤其全村基本都是一个姓,还有共同的祖先。每年开祠堂祭祖是大事,只要在国内的村民都要参加。先一步去国外打工的本村民,即便自己混的很惨,很多人也会力所能及的帮一帮后来的村民,毕竟大家都是亲戚。不过,这些照顾也仅仅停留在救急不救穷上,在国外大家生活都艰难,主要还是依靠自己。
在2000年,跑到英美这些发达国家打黑工,一个月就可以赚到在国内一年的收入。
尤其对于福清一些文化程度不高的青年,他们拿着初中、小学文凭在国内不容易找到像样的工作。同样是出苦力,去国外的收入比国内要高得多,自然宁可选择去国外。
去国外打工也不是那么容易,最大的问题就是费用。
福清当地有数不清的蛇头,收钱后负责将你送到目的国,还搞定一切相关问题。
代价是,这笔费用高的惊人,在2000年前后大约是二三十万。
普通农民家庭大多支付不起这笔钱,主要通过借贷的方式,向亲朋好友借钱,有的甚至去借高利贷。
到了国外以后,偷渡者就有很大的经济压力,务必首先还清这些欠款。
自然,同学还说了很多偷渡的黑幕,包括死亡、受伤致残、被卖为奴工甚至成为性奴之类,至于剥削和压榨就更不值得一提。
总之,偷渡是灰色产业,就不可避免有种种的危险和黑幕。
偷渡者没有合法身份,不能通过外国法律保护自己,很容易沦为任人欺压的肉鸡。
今天的英格兰莫克姆湾发生拾贝惨案,就是这么发生的。
在2004年前后,很多偷渡者选择去英国打黑工,原因主要是第一,英国的工资较高;第二,英国的法律较宽松,抓住偷渡者以罚款为主,不是全部遣送回国;第三,英国缺乏劳动力,在这里找工作比较容易;第四,英国的华人数量不少,是仅次于南亚人、黑人的第三大外来族群,偷渡者相对比较容易找到熟人朋友。
到了英国以后,偷渡者一般有两种选择,第一就是直接撕掉护照,谎称是难民,随后等待英国政府批准,以难民身份在该国打工。这种方法相对比较可靠,一旦得到批准后打工就是合法的,不用整天东躲西藏,受到英国法律保护,收入也较高。
自然,在当年这需要一定的经济实力和人脉,需要有当地人介绍你怎么做,还要花钱找律师之类,更要有一段漫长的等待期,结果未必是满意的。
所以,大部分偷渡者选择第二种,就是直接躲起来打黑工。
偷渡者想要打黑工,就必须服务于英国各种非法老板,做各种英国本地人不愿意干的苦活、累活或者危险工作,收入仅仅是当地人的几分之一,比如今天提到的拾贝惨案。
欧洲人很喜欢吃各种贝类,尤其中产阶级对此非常迷恋。在欧洲,一份鲜美的贝类出现在高档餐厅中,往往是很高的价格。
有买就有卖,欧洲的拾贝行业一直很兴盛。
四面环海的英国,就是欧洲传统的产贝区。在英国最有名的五大贝类产地中,英格兰的莫克姆海湾是非常有名的。
由于地形和水文的特殊性,莫克姆海湾的贝类体积大,而且肉质鲜美,被认为是一流的食材。
英格兰政府对于拾贝行业没有什么限制,也不需要什么工作资质,任何人哪怕是当地居民有了兴致,也可以自行去海滩上拾贝。
奇怪的是,相比英格兰其他的四个产贝区,明明莫克姆海湾首屈一指,产量却是最低,在这里拾贝的人也最少。
为什么会这样?难道英国人都是傻子?
当然不是。
这是因为,在莫克姆海湾拾贝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莫克姆海湾的面积很大,高达约300多平方公里。然而这是一个地形非常特殊的海湾,正对着风高浪急的爱尔兰海。
对于拾贝者或者任何经过海滩的人来说,海湾可能瞬时出现八九米的大浪,以及极其迅速的涨潮。
这种涨潮是难以预估的,甚至是随机性的。更要命的是,海滩上还有大量的流沙,人无法快速移动,一不小心就会陷进去。
干了一辈子拾贝工作的英国老人说:“我在很多海滩上干过活,莫克姆是最危险的,每天都有异样情况出现。这个地方昨天还没有洞,今天就可能突然出现,把你陷进去”。
1995年,当地议员伯恩斯在海湾散布时候失踪。家人苦苦寻找了10天,才发现了被冲上海滩的尸体。根据警方尸检表明,伯恩斯散步时不小心陷入流沙中,自行脱困时突然遇到涨潮,不幸被活活淹死。
要知道,伯恩斯从小生活在海湾边,几乎天天都来散步,对于这里一草一木都很熟悉。
连伯恩斯都命丧这里,可见海湾的可怕性。
而伯恩斯的遭遇,在当地并不是什么新闻,这几十年内至少有150多人丧命。
曾经有对当地父子,在海滩上遛狗。一瞬间遭遇涨潮,后路被汹涌的潮水吞没,父子两人只能拼死逃到一块大礁石上,打电话求救。
然而海湾退潮后,会留出宽度达到数公里的滩涂,海滩长度又有几十公里。在这么大的范围内,想要在天色昏暗时候找到2个人是非常困难的。最终,这对父子双双溺毙。
这140名遇难者,基本都是在海滩上突然遭遇涨潮,无法逃脱后被活活淹死。
如果在海滩上散步尚且危险,长时间深入海滩涂去拾贝,就更为危险了。
明明莫克姆海湾是贝类的家园,每年拾贝的产值不过500万英镑。
但对于黑工来说,这却是一个还不错的工作。
这份工作比较危险,收入就相应的提高了。
更重要的是,拾贝不需要什么专业训练,只要能够吃苦加上胆子大,都可以干这一行。
这自然成为打黑工的热门行业,一个叫做林良仁的家伙看到了商机。
林良仁是福建福清人,在2000年来到英国,当时25岁。同其他的偷渡者不同,林良仁颇有些经济实力,他是以学生身份来的。根据官方记录,林良仁在英国一家学院读书,实际上他根本没有上过学。这个文化程度只有小学的人,申请来英国读书的资料也是伪造的。他通过学生签证进入英国,一直在打黑工。
林良仁在英国有个表哥,叫做林羡勇,2年前偷渡过来,以难民身份做了工作申请,只得到短期居留许可。林羡勇混的比较惨,一直从事比较危险和艰苦的拾贝工作。
林良仁刚到英国时,也跟着表哥一起拾贝。
不知道为什么,林良仁有一笔钱,经济实力比较强,很快决定打工不如做老板,自己单干。
于是,林良仁出钱做了老板,让表哥林羡勇作为助手和工头。而林良仁的女朋友,也是以学生身份来到英国的赵小青成为了翻译。
三个人的草台班子,平时是这么运作的。
林良仁出资租了几间简陋的房子,作为工人的宿舍。宿舍都是地下室,4到5个人挤在一个狭小的房间,平均2个人睡一张床,不开灯就没有光线。
就这种烂房子,林良仁每周还有收几十英镑的租金。
他的工人基本都是偷渡来的黑工,最初是清一色的福建人,以福清人和莆田人为主,后来因为人手不足,也雇佣了中国北方人。每天傍晚,林良仁就派车将黑工拉到莫克姆海湾,然后赶在深夜涨潮之前将他们拉回来。随后,根据黑工捡拾贝类的数量,当场发给钞票,再将他们拉回宿舍。
接着,林良仁将贝类拉到当地一个英国白人经营的父子公司,以较低的价格出售。这对白人父子叫做伊顿,他们明知道林良仁是利用黑工工作,却装作不知道,只是单纯的收购。
最初林良仁不是只在莫克姆海湾工作,而是在其他几个海湾。随着贝类价格上涨,其他海滩上的拾贝工人越来越多,竞争颇为激烈,收获量减少。同时,英国警察和相关部门,也经常去各大海滩巡视。林良仁手下基本都是黑工,见不得光,又想要保持一定的收获量,就冒险来到这里。
由于莫克姆海湾的危险性,本地的拾贝工人在天黑之前就全部撤走了。况且,警察也会在白天上海滩巡逻。在出事前的几个月,当地警方首次扣押了几辆黑工的车辆,抓了37人。
因此,林良仁明知道夜晚在莫克姆海湾工作,有着非常大的危险性,仍然让手下工人去拾贝。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有些奇怪,这伙人上上下下痴迷于拾贝究竟是为什么?
就是为了钱。
黑工的工资低,林良仁可以用很低的价格,将这些贝类卖给伊顿公司,后者占了很大便宜,自然有多少就要多少。
而林良仁之所以冒险做这种生意,在于他每天至少有1000英镑的纯收入,这个数字可不算小。
而他手下的近百名中国工人为什么冒险拾贝?他们每周可以赚到三四百英镑,比在餐馆端盘子、在工厂踩缝纫机要赚的多两三倍。
一个曾经在林良仁手下干过几个月的李女士,回忆了这种艰苦的生活。
她从中国北方来英国打黑工,在11月成为林良仁手下的工人。
他们每次都是二三十人一伙,被车子送到距离岸边的海滩深处。此时英国本地拾贝者已经离开,警察一般不会在夜晚来巡查。
然而,这份工作危险且非常辛苦。冬季的英国海滩,气温很低,可以活活冻死人。他们必须穿着笨重的防水服,打着灯,拖着可以漂浮的袋子,站在海水中拾贝。汽车不能直接开到拾贝的滩涂,工人们还需要摸黑徒步走上一两公里,走到海水中。
除了刺骨的寒冷以外,他们需要吃力的在海水中行走,负重又很大,工作几个小时后体力消耗极大。每天回到宿舍后,即便壮小伙也像散了架一样,直接瘫倒在床上。
拾贝工作没有固定的时间点,只是不能在白天工作,具体在夜晚几点开工,还要根据涨潮和落潮的情况来定。很多时候,他们需要凌晨一两点出发,根本没有固定的睡眠。
每天工作时间不能太长,但他们是全年无休,每周需要工作40个小时,平均每天也有6个小时左右。
李女士是个聪明人,知道这种工作非常危险。根据她几个月的观察,拾贝这种工作迟早会出事。这个海湾的潮汐没有什么规律,随时都会迅速涨潮。尤其可怕的是,海滩的地形复杂,有很多沟沟坎坎。在没有涨潮的时候,这些沟沟坎坎不算什么,随便就可以跨过、跳过。一旦涨潮了,它们立即变成水流湍急、无法逾越的小河和旋涡,拾贝者就会被切断退路。
自然,对于初来乍到、没有什么技术、甚至不懂英语的黑工来说,拾贝还算是收入较高的工作。
李女士他们每天可以至少拾贝4袋左右,根据成色的不同赚到30多到40多英镑,比刷盘子赚到要多不少。
李女士一来年龄偏大,架不住这种高强度的劳动,二来认为这么干一定会出事,最终选择改行退出。
事实证明,李女士是聪明人。
在2004年2月5日,果然出了大事。
当天下午3点多,林良仁带着手下50多个工人,分别乘坐2辆车子从宿舍出发,赶赴海滩。因为是黑工,他们平时居住在几十公里外的偏僻乡下,赶到海滩还需要1个多小时的车程。
在赶路期间,其中一辆老爷车突然抛锚,司机下来修理了很久也没有能够恢复。
这辆车的工头,就是林良仁的表哥林羡勇。眼见车子修不好,林羡勇只能带着车上的十多个年轻福建福清的小伙子,徒步返回宿舍。也许真的是祖先保佑,这十多人因此保住了性命。
另外一辆车,司机是当地一个白人,他的白人女朋友也在车上帮忙联络。
林良仁跟着车到了海滩,车上还有一个叫做林立水的同村人做工头。
这一行人,在5点赶到了莫克姆海湾。同以往一样,天已经黑了,海滩上只有零星的当地人在散步或者跑步。
林良仁知道工作的危险性,他可不会下海,自行下车留在岸上。
随后,这辆车子直接开上了海滩,朝着海水开了一段距离,看到了淤泥才停下。
司机和工头林立水下车,在附近生了几堆篝火。生火目的一来是取暖,二来是为工人们指引方向。
随后,黑工们分为两组开始拾贝。第一组都是福建人,他们普遍已经干了半年以上的拾贝工作,经验比较丰富,胆子比较大,选择徒步行走一两公里,进入靠近海水的地方拾贝。为什么呢?
白天已经有其他拾贝者在靠岸的海滩上工作过了,收成肯定不会很好。
第二组则基本都是中国北方各省的黑工。他们普遍刚刚从事拾贝,甚至有一个人才到英国8天。这十几个北方人经验不足,胆子比较小,水性不好,不敢涉深水拾贝,选择在距离车辆不远的地方活动。
出事后,当地人托尼有过这么一段回忆。他兼职做拾贝工作,贴补家用。当天托尼发现海水不对劲,判断很快会有大的涨潮,选择中断工作回家。当他离开海滩的时候,猛然看到有三四十个黑头发的亚洲人在拾贝,一些人甚至涉水工作。托尼常年在这里拾贝,深知海滩的危险性。他跑到这些亚洲人附近,告诉他们这里很危险,即便拾贝也要去靠近海岸的安全地区。这些人似乎都不懂英语,双方无法沟通。托尼无奈,只能自行离开。
根据工作规则,拾贝工只需要埋头工作,什么时候收工则由工头林立水决定。
于是,这伙黑工艰苦工作了3个多小时,将一袋袋贝类送到了车上。
也许今天的收获不错,工头林立水喜出望外,没有注意海水的异常。
在晚上8点多,海湾突然开始涨潮,来势极为凶猛。
林立水警觉的时候,发现车辆后方退路已经被潮水切断,更有数米高的浪不断的涌来。一瞬间,海水涨到车辆的轮胎高度,附近也有危险,更别说更靠近海水的几十个工人。
如果林立水或者岸上的林良仁立即选择报警,或许他们能够得到救助,大部分人都能脱险。
在这种生死攸关的时候,两人却都犹豫了。这些工人基本都是黑工,他们组织黑工本身就是犯罪行为,可能会因此坐牢。
林立水立即打林良仁的电话,一时间没有打通。他急忙转而拨打林羡勇的电话求救,后者胆小怕事,顿时惊呆了,不知所措。
眼见这些人帮不上忙,林立水只得同车辆附近几个人商量如何脱险。于是,他们浪费了宝贵的10到15分钟时间,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林立水也付出了生命代价。
当地警方接到的第一个报警,就是托尼打来的电话。
晚上9点,托尼发现海湾突然快速涨潮,认为那些亚洲拾贝者可能会有麻烦。
他跑到岸边,果然听到海滩上传出呼救声和惨叫声。虽然语言不通不知道具体喊什么,但这么凄凉的喊声肯定是出事了!
警方对此相当重视,立即联络了英国皇家空军和海岸警卫队,让他们尽快赶到现场。
赶到海滩需要时间,车辆最少要30分钟,警方希望尽快派出直升机和快速气垫船救人。
大概在托尼报警10分钟后,正在赶赴海滩的林羡勇终于良心发现,选择打电话报警。他的英语水平不佳,说来说去也没讲清楚。无奈之下,林羡勇找到女友佳妮,让英语水平很高的佳妮去报警。几分钟后,佳妮报警说清楚了前因后果,此时海岸警卫队已经正在赶赴海滩。
至于海滩上的林良仁,他根本没有报警,只是在观望黑工们是否能够自行逃出来。
可惜,救援是远水救不了近火,靠自救更是不靠谱,海滩上已经是一片惨状。
侥幸脱险的李先生,回忆了恐怖的经过。他是北方人,同十多个人在车辆附近拾贝。
李先生年龄较大,已经有43岁,体力不如小伙子们。当时天气很差,气温低且下着小雨,本来就有些感冒的李先生工作了三个多小时后,就感到全身发软。接着夜色,他向岸边走了一段路,找了块干燥的地方坐下,脱下了笨重阴冷的防水服,试图休息一下。
坐下不到10分钟,李先生就接到了好友,一同来英国打工的谢先生的电话。电话中,谢先生极为惶恐的说被海水包围了,自己不会游泳,非常危险。现在他们几个人躲在一个大石头上,随时可能被海浪冲走。
李先生大吃一惊,急忙打电话报警。他几乎不会说英语,根本讲不清楚。这种情况下,李先生先是跑上岸,请求林良仁尽快报警。随后,李先生体现了对朋友的仗义,毅然返回海滩自行救人。刚走了几步,李先生就发现海水已经大涨。他不顾身体不适,开始向朋友谢先生的方向游过去。
只是,李先生大大低估了莫克姆湾的可怕。刚游了几分钟,李先生被这里数米高的大浪,冲的差点溺水而死。眼见自身难保,他奋力游到一个岩石上。四面一片漆黑,看不到谢先生在哪里。海水越涨越高,很快就到了小腿位置,李先生也有生命危险。
他试着朝着海岸方向游过去,但是海浪实在太大,每次刚下水就被带入海中深处,差点就要溺死。
万般无奈下,李先生只能退回岩石。此时海水已经涨到大腿位置,李先生拼死抱住岩石,期望有人能够救他。
海水温度太低,李先生经过这番折腾已经严重失温,就要失去知觉。
就在李先生随时可能晕倒沉入海中时,救星来了。
一架直升机打着灯飞到上空,竟然发现了李先生。随即,直升机引导气垫船和救援快艇赶来,将已经陷入半昏迷状态的李先生救走,送到后方医院急救。此时海上已经赶到两架皇家空军的直升机,装有夜视设备和强光探照灯,可以搜索幸存者。
没多久,他们又在岩石上发现一个人,将他救了出来。
经过几小时的努力,一共有16个人被营救,其中包括两个白人,也就是司机和他的女朋友。
这两个人的位置最靠岸边,发现涨潮后连车都不要了,连跑带游,侥幸逃回了岸上。
其余还有14名获救者,都是靠近车辆的北方人那一组。
他们很快发现了涨潮,选择丢下一切向后逃命。
他们共有20多人,逃到车辆附近时发现司机已经跑了,退路的海水已经很高。这些北方人很多不会游泳,又没有救生圈、救生衣等漂浮物。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冒险分为两组,手牵着手向后方涉水逃命。
一组有10多人,他们选择的方向是正确的,走的是最短的道路,这里的海水也不是很深。他们折腾了一段时间,就被冲散开,大部分依靠游泳自行上岸,少数人则在较浅的水中被救援人员发现。最终,他们有12人获救。
而剩下的一组有9个人,他们似乎是搞错了,反而走向了大海深处。结果,他们不是被冲入海中,就是被困在岩石上,没等到救援来就被淹死,李先生的好友谢先生就是这么遇难的。
不过,这些人还有一段挣扎的时间。遇难的郭先生来得及拨打电话给中国的妻子,嘱咐她照顾好两个孩子。通话时,海水已经淹到了郭先生的胸口。
两架直升机搜救了5个多小时,直到燃料耗尽才离开,前后一共只救出16人,还有23人失踪。
气垫船和救援快艇在海上徘徊了20多个小时,当地媒体都认为这23人已经不可能幸存。
不谈海浪太大,仅仅冰冷的海水在5个小时也足以冻死任何人。
果然,随后的救援工作就变成了打捞尸体。
一个当地救援人员,回忆起天亮后的惨状,仍然感到恐惧。在海滩上横七竖八的躺着十多具尸体,有男有女。他们死前大多经过奋力的挣扎,死状非常凄惨。
此事震惊了英国,媒体一律大肆报道。遇难的23人只找到了22具尸体,他们全部是偷渡者,最小的仅有18岁。除了1人来自东北外,其余都是福建人,大部分是福清人。
没多久,林良仁、林羡勇就被抓捕,林良仁的女友赵小青也一同被捕。
案发当天,林良仁不但没有报警,还在警察赶到海滩上时谎报了一个假名,开溜逃走。
案发后,这几个人联合起来恐吓幸存者,让他们作伪证,说被淹死的林立水才是组织者。
最终,林良仁因过失杀人罪和走私非法移民罪被判处14年徒刑,林羡勇被判刑4年多,林良仁的女友判刑3年。
一些英国当地人则认为林良仁不是过失杀人,而是故意杀人。
一个从事拾贝工作的当地人这么说:“他们(指中国人)平时几乎不太讲话。之所以发生这种悲剧,是因为那天潮水涨得又高又快,我们比较内行,都不出来了。但他们就不懂。再加上缺少交通工具,很难逃离被涨潮围困的沙洲。虽然工人们不懂,带他们来工作的人应该知道危险性,这等于是谋财害命!”
至于收购贝类的伊顿公司,被认为同惨案没有直接关系,法人最终被判无罪。
夸张的是,惨案之后中国黑工仍然大量从事拾贝工作,没有明显的减少。
对于23名遇难者来说,他们的死亡除了给家人带来极大的悲痛以外,还有沉重的经济负担。
这些人都是通过大量借债才得以偷渡打工,死了以后债务只能由孤儿寡母偿还。
6年后,英国媒体去采访这些家庭,发现他们都深陷债务中,平均每家偿还不到三分之一的债务。
因为这些债务,这些家庭的36个孩子中,已经有10多人被迫辍学去打工。
这是2004年发生的惨案,让人没想到的是,这几年走线再次红火了起来。
萨沙个人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衰退,走线在未来几年还会越来越火。
声明:
本文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的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3408306
现在没办法,又得跑出去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