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汰燃油车”的口号,现在怎么听不到了?难不成,当初喊得震天响的“弯道超车”,现在成了“弯道翻车”?这年头,啥事儿都得讲究个真凭实据,别光听着口号热血沸腾,到头来发现自己才是那个“裸泳”的!
说白了,这两年新能源汽车是火,但火得有点虚。想当初,中国车企一个个摩拳擦掌,恨不得明天就把特斯拉干趴下,占领全世界。特别是2022年,某新势力CEO那句“五年内占领欧洲”的豪言壮语,现在听起来,你品你细品,是不是有点……嗯,太自信了?
现实是啥?2024年了,中国电动车在欧洲市场占有率才爬到6.8%,这速度,赶上蜗牛爬树了!更扎心的是,价格还一路狂跌,从3.2万美元掉到2.1万美元。为啥?因为不降价根本卖不出去啊!
更可怕的是,出口压根不挣钱,甚至还倒贴。有头部车企偷偷算过一笔账,每出口一辆车,就要倒贴5000人民币!这钱哪儿来?还不是靠国内市场利润填窟窿?这就好比,辛辛苦苦挣的钱,全拿去补贴老外买车了,这算盘,咱老百姓可不答应!
更更扎心的是,就算你把车卖出去了,老外还不一定领情。曼谷的网约车司机抱怨,现在开的中国电车,可靠性还不如开了十五年的卡罗拉!北欧那边,蔚来ES8和ET5也因为续航掉电太快,被用户疯狂吐槽。这质量,真有点丢中国制造的脸。
出口受阻,国内市场也不太平。2022年底,国家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正式终止,这下好了,原本就摇摆不定的消费者更犹豫了。2023年初,电动车市场出现短暂的销量下滑,比亚迪、特斯拉等车企赶紧涨价应对,结果消费者直接观望,市场一下子就冷清了。这说明啥?说明光靠补贴是不行的,得靠真本事!
更要命的是,新能源车企自己也日子不好过。尽管销量蹭蹭往上涨,但蔚来、小鹏、零跑这些新势力,亏损额度也是蹭蹭往上涨。就拿蔚来来说,2023年净亏损超过100亿元人民币!这可不是小数目,烧钱烧得这么猛,真不知道还能撑多久。
国内市场内卷严重,新能源补贴退坡。2023年多家新能源车企陷入亏损泥潭, 尽管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增长,但包括蔚来、小鹏、零跑等在内的多家新势力车企依然面临巨额亏损。蔚来2023年净亏损超过100亿元人民币。
与此原本要被“淘汰”的燃油车,虽然新车销量受到冲击,但在二手车市场却成了香饽饽。三年车龄的爆款电车,残值可能只有38%,而开了四五年的轩逸,还能保持50%左右的残值。为啥?因为大家怕啊!怕电车电池衰减,怕充电不方便,怕维修费用高。说白了,还是对电动车没信心。
而且,电车行业冲击的不仅仅是市场,还有就业。传统4S店倒闭潮了解一下?2024年上半年,全国关闭的4S店超过2000家!销售、服务人员的失业率直接翻倍。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多少家庭因此受到影响。
更讽刺的是,当初电车行业信誓旦旦地说能创造百万新岗位,结果呢?机器人倒是用得越来越溜,某新势力工厂直接用300台机器人代替2000名工人。这效率是提高了,但就业岗位呢?没了!而且,因为电车维修难、零件垄断等问题,修理厂、零配件工厂、加油站的员工也面临失业风险。
正所谓“人算不如天算”,当年专家信誓旦旦地说“石油马上枯竭”,结果呢?2024年布伦特原油价格稳定在65美元一桶,比2022年还低了40%。油价这么稳,谁还着急买电车?更何况,买电车省下的油费,还不够交保险涨价的钱呢!
眼瞅着电动车这块蛋糕不好啃,老外也开始搞事情了。2023年7月,欧盟启动对中国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摆明了要卡我们的脖子。接着,2024年1月,美国通过《通胀削减法案》,对电动汽车补贴设置各种限制,把中国电车挡在门外。这贸易保护主义的架势,真是让人无语。
2023年7月欧盟启动对中国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展开反补贴调查,声称中国电动汽车受益于巨额补贴,对欧洲汽车产业构成威胁。
2024年1月,美国通过《通胀削减法案》对电动汽车补贴设置严苛条件: 该法案规定,只有在北美地区生产的电动汽车才能享受补贴,且电池的关键矿物和组件也必须来自美国或其贸易伙伴。
咱们也不能光抱怨,还得看看自己有没有问题。中国电动车在技术、质量、品牌等方面,确实还有提升空间。只有把产品做好,才能真正赢得市场。
更值得警惕的是,传统汽车巨头也在加速电动化转型。2024年4月的北京车展上,大众、通用、丰田这些老牌车企,纷纷推出全新电动车型,摆明了要和我们抢饭碗。这下,竞争更激烈了!
2024年4月北京车展上,合资品牌加速电动化转型: 包括大众、通用、丰田等在内的合资品牌纷纷推出全新的电动车型,并宣布加大在华电动汽车领域的投资。
“淘汰燃油车”这事儿,真没那么简单。汽车市场,从来都不是你死我活的战场,更不是靠喊口号就能成功的。弯道超车是没错,但也要看清路况,别一脚油门踩下去,直接冲沟里了。
现在看来,那个“石油枯竭论”也更像个笑话,这新能源转型,还真得慢慢来,汽车的未来,谁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