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至1932年,吉鸿昌将军的部将两次阻挠起义,他们最终结局如何

梧桐说历史 2025-03-14 18:03:17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1931年,吉鸿昌决定起义,手下几个将领却拦着不让,后来他们的结局如何?

1931年,吉鸿昌已经下定决心,要带着部队投奔红军,结果他的几个手下不仅不支持,反而拦着不让,甚至有人干脆跑去告密。

两次起义计划,都因为内部人拖后腿而失败。

几年后,这些人各自走上不同的道路,有的被枪毙,有的苟活,有的最后投身革命,活到新中国成立。

从战友到对手,裂痕是怎么出现的

中原大战后,冯玉祥的西北军全面溃败,吉鸿昌的部队被蒋介石改编,成了二十二路军。

按理说,这支军队还是西北军的老班底,大家从小兵一路打上来,彼此之间再熟悉不过,可是蒋介石不这么想,他最怕的就是这些人抱团,于是故意分化,让吉鸿昌当二十二路军总指挥,同时又让张印湘当第三十军军长。

张印湘以前是吉鸿昌手下的旅长,两人关系不错,但蒋介石这么一安排,张印湘立刻觉得自己和吉鸿昌是平级了,不再愿意听他的指挥。

再加上蒋军特务冷欣不断挑拨,说什么“你们西北军的前途,要靠自己争取”,张印湘信了,开始处处跟吉鸿昌对着干。

等吉鸿昌有了起义的念头,想把整支部队带去红军时,他才发现,身边的这些人,已经变得各怀心思,不再是当年的那支铁血之师。

江家集会议,起义胎死腹中

1931年夏天,吉鸿昌感到形势越来越紧迫。

他拿到了红军的宣传资料,越看越觉得共产党才是抗日的希望,于是决定不再等,召集手下几个旅长到江家集开会,商量起义的事。

可会议一开,问题就来了。

按理说,吉鸿昌是最高长官,他下了决心,大家就该跟着走。

但现实是,坐在会议桌周围的这些人,没有一个敢痛快支持。

彭振山,第88旅旅长,是个实用主义者。

他当场就说:“要起义,得拉上张印湘的第31师,不然声势不够。”这话听着像是在帮忙,其实就是拖延,因为大家都知道,张印湘根本不可能同意。

彭国桢,第89旅旅长,态度模棱两可。

他没反对,但也没支持,只是低头听着,看似无害,实际上就是在等风向。

徐荣华,第90旅旅长,和吉鸿昌关系不错,比起其他人,他算是比较支持的,但见其他人都不表态,他也不敢贸然发声。

会议最后,吉鸿昌没能说服他们,起义计划只能暂时搁置。

就在这次会议之后,蒋介石的部队开始向二十二路军施压,吉鸿昌被迫离开部队,去了国外考察。

第二次尝试,还是被自己人截了回去

1932年,吉鸿昌从国外回来,这次他不再指望张印湘,而是决定直接策动第30师起义。

他暗中联络了彭国桢,成功调动了89旅的三个团,准备带队进入苏区。

这次行动进展很快,部队已经走了一半,可就在关键时刻,彭振山带着手枪卫队追了上来,硬生生把部队截回去了。

吉鸿昌没办法,只能带着几个亲信逃进苏区。

这次起义失败后,吉鸿昌彻底失去了自己的部队。

几年后,当他组织抗日同盟军时,已经没有昔日的力量,只能依靠零散的队伍,最终在1934年被国民党政府杀害。

孙连仲收编,昔日反对起义的人成了牺牲品

吉鸿昌走后,二十二路军的将领们还以为自己稳了,可他们没想到,蒋介石对他们也没什么信任。

1933年,宁都起义后,第二十六路军的兵力大损,孙连仲趁机上书蒋介石,要求收编二十二路军。

蒋介石同意了,孙连仲接手第三十军,开始清理旧部。

张印湘被调到第四十二军当军长,他以为自己得到了升迁,其实是被边缘化。

不久后,他提出“去北平治病”,蒋介石怀疑他要投奔冯玉祥,干脆将他秘密逮捕,1935年4月被枪决。

彭振山靠着出卖吉鸿昌,一路爬上了第三十军军长的位置。

可他也没能笑到最后。1934年,蒋介石命令他带兵去江西围剿红军,他推三阻四,甚至公开抗命,蒋介石一怒之下,直接把他抓了,最后枪毙了事。

有人活成了弃子,有人最终善终

相比之下,葛云龙的选择就聪明得多。

吉鸿昌失败后,他没有和孙连仲硬碰硬,而是主动离开部队,回到安徽老家低调生活。

几年后,冯玉祥、方振武、吉鸿昌组织察哈尔抗日同盟军,他又去投奔,解放后在北京善终。

彭国桢当年态度暧昧,但他后来转投地下党,解放战争期间立了不少功劳,最终在新中国成为干部,活到了1982年。

而投机者的下场就没那么好了。

王滋博当年背叛吉鸿昌,后来被彭振山踢出部队,战乱中流亡台湾。

结果,去了台湾也不得志,甚至被关进监狱,最后只能靠卖菜为生,结局凄惨。

刘翼峰见局势不稳,带着特务旅投靠武汉行营,后来虽然在国民党军队里混了个中将,但始终没什么实权,最后在台北病逝。

这件事最后变成了什么样子

当年那场未遂的起义,成了一道分水岭。

吉鸿昌走了自己的路,虽然最终壮烈牺牲,但他的名字被历史铭记。

而那些反对起义、观望不定、投机取巧的人,最后的下场各有不同。

有人被枪毙,有人隐姓埋名,有人苟活,有人在新中国善终。

这就是现实,机会来了,有人抓住,有人放手,有人犹豫不决。

可历史不会等人,你做出的选择,最终都会回到你身上。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并非时政社会类新闻报道,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11
梧桐说历史

梧桐说历史

第五子淳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