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思考,社会如何保障实现正义?

说文化的文化人 2025-01-18 19:37:29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电影《我不是药神》,很多人是笑着进场,全程哭到离场。对这部电影大家如何看待呢?这部电影里,貌似每个人都没有错。比如警察抓走私犯是合法合理的;病人希望买到低价药维持生命是合情合理的;“走私犯”拿到药后担着被抓的风险,以低廉的价格卖给病人,是有情有义的;药品商研发新药付出了成本,想要靠高价收回成本和获利,似乎也合理。

那么这其中究竟是什么让我们纠结呢?

这部电影要表达的立场归纳起来有两点:

依靠人的作为可以消除的苦难,如果因为不作为而得不到消除,那是不正义的;

疾病本身或许只是“天灾”,但可以治疗却得不到治疗就是“人祸”了,就是不正义;

那么究竟什么是正义?我们身边发生的很多事情,究竟离“正义”有多远?

也许我们可以从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找到一些线索。这本书以探讨 “什么是正义” 为核心线索。书中对正义进行了系统性的阐释和深入探讨,将正义视为国家和个人的核心价值和追求目标。其实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对理想国有着一个误读,其实书题中“理想”一词应被理解为“根据理论或凭理性阐述创建的[城邦]” ,“理想国”实际上是“理性国”。

这本书有一定的形而上学的的唯心主义色彩,而且和中国的传统思想一样,将社会分为统治者、护卫者和生产者三个阶层,而生产者阶层是社会的底层,他们的主要职责是为统治者和护卫者提供物质生活享受,并且认为这种阶层划分是基于人的天赋和本质不可改变的。

但它好的一方面是促使人们去思考现象背后的本质和真理。它的一个思想是:一个理性城邦的条件是,正义应该是公共的正义;社会各个部分是相互制约的;正义来自于结构平衡及理性统治者。

当然这里面用现在的思想看是有一些问题的。但这不妨碍引发我们继续去思考一些问题。现实社会的制度,如何设计才能保障实现正义? 或者说当正义的结果涉及到多个参与者时,那么制度的设计就成为必要。

比如《我不是药神》中,要解决“原研药”的价格问题,解除患者的困境,不是靠哪一个人的行为能处理好的,而是需要国家制度提供对病患的保障。这也许就是“我不是药神”的喻意吧。

0 阅读:0
说文化的文化人

说文化的文化人

说文化的文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