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在小地方还是走向大城市,这个问题或许是很多人在年轻时纠结的选择。而一个人的判断标准和倾向,必然会随着阅历、境遇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张桂梅老师之所以留在大山里,专门创办女子学校;正是因为看过太多明明可以有出息,却被原生家庭严重耽误的女生。
而习惯于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们,或许对重男轻女和愚昧偏见的家庭关系,认知远远不及“身临其境”的一员。这次就分享一位女生的感悟。
“小地方女生该去大城市,否则婚姻容易不幸福”?
或许因为从小在东北市区长大,所以笔者曾经以为到处都是相似的家庭氛围,重男轻女只是“封建残余”而已,不存在于当代家长中。
后来才明白,不过是因为自己运气比较好,家长和周围的教育理念、家庭观念,相对前卫些。别说笔者小时,就算现在,有些地区也有相当一部分家庭,对女儿来说简直是水深火热。
网名红菇的一位女子,出生于广西某个村镇。作为村里少数的“好学生”之一,她如愿考上了大学。但毕业后的她,一度成为家族中抬不起头的人。
只因为自己而立之年还没有结婚,父母觉得面上过不去、亲戚邻居也指指点点。但她并非一个“不婚族”,实际上也想要一个归属,寻找能相互陪伴的男生。
问题是,在老家那种小地方,教育资源和培养理念很落后,周围能有个大专学历的男生都很稀少。普遍只是读完小学、初中而已,无论思维还是职业,都难有共同语言。
而稍微有点文凭、稍微条件好点的男生,往往就因此而“自视优越”;不会谈她这个年龄的对象。即便读过大学,通常择偶时也更重视生育价值。
这位女子后来毅然来到广东,既为求职、更为让自己的人生有新的出路。现在的她有份互联网行业的工作;虽然辛苦但内心却感受到老家那边不曾有过的自由。
因为大城市拥有包容度,没人狭隘地评判别人的人生;也能认识更多学历与素质相当的同龄人。所以,她的结论是:小地方女生该去大城市,否则婚姻容易不幸福。
倘若她没有跳出那个圈子,勉强按照家里的意愿留在小地方相亲、生娃,很大概率会过得很凄凉。缺乏边界感的长辈、平庸但“迷之傲慢”的丈夫、受委屈还被劝“为了娃忍忍”。
想到这些,庆幸自己离开老家,也感谢这个时代给了女生更多自由选择的空间。宁愿晚婚、甚至不婚,也胜过委曲求全地过一辈子。
小地方女生的无奈,懂得道理,但没能力走出来
这位女子的话引起不少争论。有人觉得话虽然刺耳,却是经过现实验证的。大城市当然不是完美的,但是在思维方式、边界感等方面,必然完胜小地方。
或者也可以说,小地方往往是“农耕模式”的延续,要搞更多等级思想、要用婚姻和生育困住女性、会理所应当地认为男娃更精贵。
而大城市是现代工业文明的产物,人与人之间相对独立,精神上的控制自然更少。教育普及率高,所以连中老年人大多也更加开明。
但也有不少小地方女生听完感到生气,这像是一种“凡尔赛”。红菇因为自己读过大学,有走出去的经验和基础。再怎么也能养活自己。
家长愿意供她念大学,这在真正的“小地方”已经不容易。实际上,更多相同环境的女生,从小就没有被家长培养过。
甚至有些父母就是害怕女儿学习好、以后非要参加高考,反倒在她们小时候进行“散养”。女生想买书看,想点灯复习,反而最先受到家里的阻力。
她们看到寒暑假从外地回来的大学生,想着都是一块长大的同龄人,人家谈的对象跟自己相亲对象完全不是一种类型,也会向往人生是另一种戏份,想要去外面的世界看看。
可惜,既没有学历、也没有出门的经验,这些“小地方女生”甚至不能保证找到流水线的应聘方式。她们的家庭也容不得她们“走出去”。
【结语】看到这些处境,更加佩服张桂梅老师,她的坚持改变了很多女生的命运。很现实的问题,小地方所谓的“朴实”,往往对女生而言是一种囚禁。教育才能改变人生。
话题:你认同这位女子的说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