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子最近收到很多朋友的留言,胃口特别好,吃什么都香,但就是长不胖,上厕所几乎每天都前干后稀,这种状态被称为“胃强脾弱”。关于这个问题,今天,木子来简单讲讲5个处。
传统医学认为,咱们身体里的饮食消化分为两个环节:“胃主受纳”和“脾主运化”。
胃主受纳:犹如一台搅拌机,它掌管将摄入的食物,历经一番“精研”过程,转化为人体可汲取的养分。
脾主运化:就像物资运送网络,将养分缓缓输布至周身各处,继而转化为精力和维持身体的元气。
胃部超负荷工作的时候,会生出异常的代谢热能,要是这些热能一直积攒着,不光会干扰消化的成效,其实更会干扰脾的正常运作。当营养转化这个环节受到阻碍的时候,养分无法顺利地送达需要的地方。
排便的状况,就好比是个晴雨表,能直接看出脾胃的协作情况
前段干硬:说明食物在胃中被过度“加热”(也就是消化过程中水分消耗得比较多),而且体内津液损耗得太多,这么一来,等它进到肠道里头,早就变得干巴了。
后段稀软:则是代谢节奏需调整,没办法把水分正常运化掉,剩下的水汽积在肠里,变得又黏又稠。
多按按这5个穴位
中脘穴
位于胸骨下端,与肚脐和心口连线的当中点。早晨起来没吃饭时,拿指肚顺着时针方向揉按,能帮着舒缓精神,放松身心。操作的时候,配合腹式呼吸,效果会更加好。记住只要适度地进行刺激就可以了。
关元穴
肚脐下方四横指的位置。晚间时分,将掌心轻柔置于此处,而后细细体会自身体温的传递。这个动作,其实有助于提升整体的代谢活力。而且就好像是在给身体充电一样。
大陵穴
手腕横纹的中点位置,用拇指关节抵住穴位,接下来做轻缓的按压,吃完饭做这动作的时候,需要注意力度,以达到微酸胀的程度即可。
内庭穴
脚背第二、三脚趾缝间。拿圆头的物件,点着往下按,再往上推一推,以此帮助代谢产物向下疏导。下午时段,操作效果显著。在做脚趾抓地动作。
太白穴
留意一下足内侧大脚趾关节后头,有个凹下处。用两个脚的后跟轮流去摩擦此区域,而且在夜间洗漱的时候顺便进行这样的操作。这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日常养护方式。
生活养护要点
饮食遵循“三分饥寒”这一原则。早餐呢选择一些易消化的谷物粥,上午的时候呢,可以饮用温姜水来促进代谢循环,(像如果食用了辛辣食物之后容易上火,那就建议减少姜水的用量),到了下午,把眼睛合上一会养神。推荐太极拳里面的云手势,通过腰部的旋转去带动腹腔的运动。
情志调养,直接会影响到脾胃的受纳运化,心里头要是七上八下、焦躁不安的时候,可以尝试着做做深呼吸。
晚上时候可以顺着大腿里侧边一直按到内脚踝那块。用掌根或者大拇指肚,从大腿根那儿起头,顺着脾经的走向往下推按,一回推个大概五到十分钟,按到感觉热乎乎的就行。推脾经能帮脾胃更好地运化,缓解吃东西不消化。
调养脾胃,得耐着性子慢慢积累,养成规律的作息,形成个固定的节奏,与此同时保持适度的运动,而且在这点点滴滴的日常当中,去重建身体的平衡。记住日常养护其实是维持健康的一个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