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是一个人来到世界,最先被社会化的符号。
38年前,一位父亲迎来了自己的儿子,怀揣着祝福给儿子取了一个独特的名字,却不想会在23年后给自己惹上官司。
因为一个名字,这对父子最后与公安机关对簿公堂,引来了社会的多方关注。
2006年,一名叫做赵C的20岁男孩,来到了派出所办理二代身份证。
当年随着科技的进步与改革,推出了更好的身份识别系统,一代身份证因为已经不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慢慢被淘汰了,并推出了二代身份证。
为了响应国家的要求,也是为了减少生活的不便,几乎是更改二代身份证的政策一出,便有无数的居民到派出所排着队办证了。
赵C也是如此,这天他带齐了户口本等资料,早早地来排队,人很多,赵C排在队尾,心情却很放松。
此时的他万万没想到,自己会引来一次全社会围观的风波。
眼看着队伍一点点缩短,本来有点困倦的赵C打起精神来,他准备好自己的资料,礼貌地放在专门办理证件的工作人员面前。
“麻烦帮我办理一下二代身份证。”
工作人员拿起他的资料,扫过一眼,然后摇摇头,将赵C的资料放在他面前。
“办不了,你最好改个名字吧。”
办不了?
赵C懵了。
他拿起自己的资料反反复复又看了一遍,才谨慎地问:“是我的材料有什么问题吗?如果有漏什么,我可以回去补回来。”
工作人员告诉他:“你的资料没问题,但你的名字有些‘特殊’,公安机关的系统没法给你录入。”
原本平静的赵C一下子怒了,自己的名字从出生到现在一共用了20年,他用“赵C”参加了高考,也办理了第一张身份证,现在跟他说名字有问题,这不是跟他开玩笑呢?
本就排了一上午的队,疲倦不已,现在看来不仅要重新来过,而且工作人员还提出让他放弃现有名字的要求。
赵C有些不满,于是一直和民警理论。他们渐渐争吵的有些激烈起来,但其余的民警似乎已经注意到了这边的动静,频频往赵C看来。
理论许久都不见分晓,无奈之下,他只得说:“改名字的事,我做不了主意,这证件,暂时先不办了。”
便抓起资料,匆匆离开。
赵C一回到家,便郁闷地将这件事告诉父亲赵志荣,希望他能替自己想想办法。
赵志荣也很不解,他是做律师的,对姓名权也多少有点了解,怎么从来不知道公安机关有权干涉公民的取名自由呢。
第二天赵志荣便来到派出所,想问个清楚。
得知赵志荣的来意之后,工作人员也很为难。
他告诉赵志荣,不是他们不想办,是“赵C”这个名字实在太特殊了,可以说是史无前例,他们甚至就连系统都无法录入,更不要提办证件了。
赵志荣总算明白了,问题就出在这个C字,由于太过稀少,在建立信息系统的时候,根本没有考虑到。
大概全中国的普通人,都没有想到要在自己的名字里放一个英文字母吧。
那么当初赵志荣到底是出于怎样的心态,给自己的孩子取这个一个中不中,洋不洋的名字呢?
其实还真不是赵志荣哗众取宠,他想给儿子取这样一个特殊的名字,除了拳拳的爱子心之外,还跟他的人生经历有关。
赵志荣并不是一开始便走上做律师的精英路,相反刚出社会那段时间,他屡屡失败。
赵志荣刚毕业的时候,还是一名平平无奇的中专生,虽说当时中专学历也很不容易,但对于赵志荣想要得到的岗位来说,还远远不够。
经常还没有走到面试过程,就已经被学历关给筛下去了。
在多次失败之后,赵志荣痛定思痛,决心好好改造自己。
经过一番潜心学习,赵志荣终于考取了本科学位,他的人生也是从此开始变得一片光辉灿烂。
之后,他考取了律师证,到律所当起了律师。
从自己的经历中,他深深地意识到学历对人生的重要性,并且暗下决定,一定要让自己的孩子好好接受教育,将来出人头地。
不久后,赵志荣结婚了。
1986年,他的妻子诞下了一位健康可爱的男婴。这可把全家人都高兴坏了,围着婴儿抱了又抱。其中最激动的莫过于刚升级人父的赵志荣。
孩子出生的首要大事,莫过于取一个好听的名字。
赵志荣经过好几日的苦思冥想,他亮出了两个响亮的大字:“赵C”。
可是家人们并不理解他,这个名字好记是好记,可是又洋又中的,看着不伦不类,不知道有什么意思。
对此,赵志荣是这样解释的。
首先C这个字母是中国的英语翻译“China"的首字母,代表了孩子是中国人,会一辈子守法爱国,将来不论走到哪里,都不会忘了自己的根。
其次C是一个使用率非常高的字母,有许多的单词都是以C来做开头的,希望他的家族将来也能和这个C字一样,繁荣鼎盛。
而且C字的音跟很多中国字也不谋而合,将来孩子的小名可以叫西西,听起来也很好听。
再加上当时中国的经济已经彻底放开,国外文化涌入,在中西交融的过程中,许多年轻人之间都兴起了一门外语热。学好英语,无疑是一块极好的敲门砖。
赵志荣希望儿子能好好学习,像他的名字寄予的一样,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将来不仅能找一份国际接轨的工作,甚至走出国门,去领略更广阔的天地。
听到赵志荣的一番解释,家人都纷纷表示理解。于是在全家人的拍板之下,这个刚出生的男婴就用上了“赵C”这个的名字。
随着赵C一天天的成长,他比任何人都喜爱这个名字。
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总有很多人对他的名字感到很好奇念。
当时英语还不算普及,还有人会把他的名字念成拼音的读音“赵次”。对于这些疑问和念法,赵C都会很有耐性地纠正讲解。
因为自己的名字,普及到了一个字母,赵C感到很自豪。
到了上学之后,赵C更是因为他的名字收获了一帮喜爱。大家都觉得他的名字很有个性又好听。连带着,对赵C也产生了许多好感。
毕竟,别说在学校里,就算在他20年的人生中,都没有一个人和他重名,这令他感觉自己是特别的。
在课堂上,老师总是会第一个记住赵C,并且经常让他起来回答问题,同学们更是给他亲切地起了许多外号:西西、细细。对于这些可爱的昵称,赵C都照单全收。
因为自己的名字,他更是从小对英语这门科目产生了身深厚兴趣,他比同学都认真地学习英语。
了解到自己名字背后的寓意之后,更是希望将来有一天能出国学习,走向更加国际化的大舞台。
这个目标,一直鞭策着赵C前进,他也因此获得了许多外语大奖。
可以说,赵C这个名字伴随着他前20年的人生,名字也在方方面面带给了赵C成就感。
不说赵C,就算是一般人,突然让他换一个名字,他一时半会儿也接受不了是不是?
赵志荣一开始也觉得,既然这个名字用不了了,那么换一个名字也不是不可接受。
但当他试着劝说儿子的时候,赵C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理由有两个,“赵C”对他意义重大,他舍不得。
另一个则很实际。他用“赵C”这个名字生活了20年,已经留下了太多印记了。
他参加比赛获得的奖状写的是“赵C”,高考时被录取的也是赵C。
如果突然更改名字,他获得的成就是不是跟着被抹杀了?以后他求职的时候,面试官如果问身份证为什么跟他的履历上的名字接不上,又该怎么回答?
出于种种考虑,赵C不愿意更名。
儿子的一番话,彻底打消了赵志荣改名的念头。
作为律师,他转念一想,是啊,姓名权本就是宪法给予公民的基本权利。凭什么他派出所说一句录入不了,就要让公民放弃伴随了自己一辈子的名字呢?
为了维权,赵志荣与赵C一起把派出所告上了法庭,要求对方依法帮赵C办理二代身份证。
第一次开庭,身为律师的赵志荣亲身上阵。
而赵C由于课业繁忙未能抽出时间参加。而身为被告,派出所派出了一位科长。
可是虽然原被告席只有两个人,但整个法庭现场却十分精彩。
赵志荣最先提出自己的主张,根据《民法通则》,每一位公民享有姓名权,可以自由决定自己的名字,并且拥有捍卫姓名不受侵犯的权利。如果姓名权被侵犯,可以依法追究对方的责任。
被告却说,不对,虽然公民拥有姓名权,但同时也要受法律的约束。不是任何一个名字都能被法律所认可的。
比如外语单词,阿拉伯数字,特殊符号等,都是不能用作姓名。
好比赵C这个名字,很明显就是一个英文字母。
对此,赵志荣不慌不忙地拿出了法律依据,根据《居民身份证法》,汉字和数字符号都能用作公民姓名。
而赵C的C并不是什么英文,而是汉语中的拼音一部分,且C可以视作一个左半弧,也就是数字符号。这两种解释都足以说明赵C这个名字的合法性。
更重要的是,这个名字在办理一代身份证的时候,就已经通过了审查,说明这也是公安机关认可的。
科长对此只能解释,在办理一代身份证的时候,并不是认可了这个姓名,只是当时各种规定还不够完善。如今发现了有不合规之处,进行纠正也是派出所工作的一部分。
法官结合了两方的辩言,采纳了赵志荣的主张,最终判处原告获胜。
这可把派出所急坏了,他们很快提起二次诉讼。
这次,他们再不敢掉以轻心,而是聘请了两位专业律师来为自己辩诉。
这场诉讼也引来了各界的关注,毕竟这件事可能关系到每一个人身上,即使他们的名字不算特殊,但下一代呢?名字毕竟是伴随人一生的符号。
在法庭上,上方围绕着C到底算不算汉字符号据理力争,最后谁也说服不了谁。在赵志荣更占上风的情况下,派出所申请庭外和解。
其实,派出所并不是不愿意帮赵C办理二代身份证,实在是新的资料系统已经设置好了范围,无法将“C”这个字母录进去啊。
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硬要这么做的话,无疑要重新建立全国系统,这是多么大的工程啊。
赵志荣不是不讲道理之人,他也看出了派出所的无奈,他最初的目的并不是必须要保留名字,更多的是想要让更多人了解到,姓名权的重要性。
经过考虑,他最终还是同意了派出所的请求,为儿子更改了名字。
这桩轰动一时的庭审也落下了帷幕。
冈仁波齐
没事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