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热播剧《追风者》中的红色货币,红色金融货币背后的故事

小木爱收藏 2024-05-15 16:50:33

大家好,我是木子说收藏,传播收藏知识,感谢关注。

在前段时间央视热播剧,民国金融谍战片《追风者》中多次提到中华苏维埃国际银行、苏维埃红色货币相关词汇。本章内容就跟大家说说这红色货币。

红色货币,又有赤币、抗币之称,是建国前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色政权,在不同时期下发行的各种货币的统称。红色货币的发行流通时间虽只有20多年,但其发行的银行、金融机构有很多,也很复杂。

据不完全统计,红色政权先后建立的货币发行机构就多达400多家,品种超500种,其中货币的材质也是各式各样,有铜、银、纸、布等多种材质。而早期因根据地大多都在偏远山区,经济落后,生产条件有限,所印制的红色货币质量都比较差。

而红色货币的发展史可大致分为4个阶段,一是大革命时期探索阶段,二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发展阶段,三是全面抗日战争时期壮大阶段,四是解放战争时期统一阶段。

大革命时期—探索

大革命时期是从1924年-1927年,这一时期是赤币的破土萌芽阶段,刚开始印制流通,如浏东平民银行钞券,主打帮老百姓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资金问题。

随着农民协会发展壮大,有了地方政权的雏形,在1926年下半年,便把没收土豪劣绅的财产作为开办农民银行的准备金,成立信用合作社、农民借贷所,帮助农民解决经济困难,例如黄冈县农民协会信用合作社流通券等。

因为当时生产条件非常落后,所有这一时期发行的货币都很粗糙,发行的量也很少,有银元票、铜元票、制钱票三种不同性质票券,此外票幅又有分竖版与横版之分。这也是我国最早的红色政权货币,它们的产生也为之后的土地革命、全面抗战,以及解放战争时期金融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发展

这一时期从1927年8月至1937年7月,时间长达10年,是红色金融快速发展阶段。

在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政变,导致大革命最终失败。之后中共中央召开“八七”会议,明确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和土地革命的总方针,开始创建以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为中心的湘赣、湘鄂西、湘鄂赣、闽浙赣、鄂豫皖、左右江等革命根据地。与此同时在各根据地里成立银行,建立独立的体系,发行根据地货币。

据数据统计,在土地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创立的金融机构就有60多家,前后发行了200多种货币。最初发行的是可兑换银元的兑换券,到了1935年后,苏区币的市场相对稳定,纸币也不再兑换银元,这一时期的货币是以根据地的物资作为保证。

到1931年11月,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在次年2月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正式成立,开始发行货币,实行统一的金融政策,这也是我国史上第一个实行工农民主专政的红色政权国家银行。

而此次国家银行所发行的纸币是由黄亚光设计,有5种面值,壹圆主币,辅币伍分、壹角、贰角、伍角。面值虽只有5种,但却有纸、银、铜三种材质,细分版式更是不少,市场价值不低。

全面抗日战争时期—壮大

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是全面抗战时期,这一时期也是红色货币发展壮大的时期。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到抗日战争胜利,期间前后共建立了19块抗日根据地。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为保障军队供给,新货币的发行势在必行,如上图的救国公债发行、亦或是冀南银行“冀钞”都是在此期间发行。且在抗战如火如荼展开之时,敌方也发行各种伪币入侵根据地的经济,操纵金融市场,扰乱经济秩序。

因此各大抗战根据地也陆续建立银行,发行抗币或是边币,以此防止敌方伪钞的入侵。与此同时,各种红色货币也在随着根据地面积的扩大而快速发展壮大,为最终的抗战胜利打下坚实基础。

解放战争时期—成熟期

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为解放战争时期,也是红色货币日益成熟的时期。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驱逐法币,促进生产发展经济,除了原各抗日根据地的货币还在继续发行流通外,解放区银行也开始调整,走向合并和统一,同时也在扩大发行本行货币。

在这些新的解放区里,各级政府和银行印制的各式流通券,如东北解放区嫩江省银行流通券、皖西地方流通券、华南解放区裕民银行流通券等诸多品种,这对稳定当地金融市场,解放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随着解放区的不断扩大,解放战争的胜利,此前分散的解放区也因此连成一片,各区之间的物资、经济往来越发密切,货币不统一所带来的弊端也越发明显,币种繁杂,版式复杂,比价也不统一等诸多问题爆发。

为了支持解放战争和迎接新纪元,也为了全国货币走向统一,在1948年12月1日,中国共产党以华北银行为基础,合并北海银行与西北农民银行,在河北石家庄组建成立了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发行人民币,这也是新中国集中、统一的金融体系形成的新开端。

以上就是关于红色货币基本概述,后期再给大家分享其他内容。

0 阅读:0

小木爱收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