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还需要一款领克的纯电吗?

如梦初醒说车 2024-09-09 22:42:39

文|江小花

上周,领克的首款纯电车型Z10正式宣布上市,而领克品牌也迎来了他的第八个年头。

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很多人会质问领克,是否还有必要在这个时候来出一台纯电车。这个质问本身,就是对领克这个品牌的不了解。

世界是否需要一款领克的纯电无所谓,喜爱领克的用户已经等了很久了。

从2013年开始的中国企业大规模推出全新汽车品牌的运动中,领克是为数不多的既做出了品牌资产,又做出了基盘用户的品牌之一。这样扎实的品牌积淀,在国内汽车市场上在一手之内。

在如今这个浮躁而短期的市场形态下,很多车企乃至媒体,习惯用简单的堆料逻辑来对比产品,但其实忽略了在成功的品牌运营基础上推出优质产品,才是车企最高效的发展策略。

所以,很多产品看上去很热闹,上市的时候总能说出不少的第一或者唯一,但是很快就被快速发展的市场卷到了冷宫。在可复制性很强的堆料逻辑面前,多数产品只有一时的风头,做不出可持续的风尚。

但领克显然不在此列。

我不太喜欢用“潮”这样的营销型词语来简单诠释品牌,在我看来,领克这八年,给出的汽车品牌样板,至少完成了这几个方面的搭建。

首先,设计风格的建立。

在Z10的发布会上,吉利汽车副总裁林杰颇为内涵的说,领克不用模仿来致敬经典。这当然是非常具有当下特色的锋锐表达。但内核是领克在这八年中持续打造的设计风格。

领克的设计从一开始就追求自我表达。在很长时间里,领克的造型可谓爱的深爱,不爱的完全不能接受。这听上去有些小众感,但对于一个完全自主设计的新品牌而言,这是很好的打开方式。

在完整而独立的审美取向基础上,足够的辨识度是一个新品牌设计的必要自我修养。没有这样的修养,一个新品牌的设计哪怕不刻意抄袭,也会陷入要么特斯拉,要么保时捷,要么没看头的尴尬。

领克的都市对立美学的设计,从一开始就是一套完整的汽车美学理念,以现代都市审美为基础,采用众多对立元素的融合,来体现当代人特立独行于拥挤都市的潮流姿态,出尘但不出世,自赏但不倨傲。

对于一个品牌而言,基本设计理念的厘定至关重要。很多品牌的设计中也不乏有惊艳之作,但因为没有明确可传承的理念支撑,做着做着,好东西就走样了。以电动车设计来看,不免就会满大街要么特斯拉,要么保时捷。没有理念可依,模仿成功自然就安全。

领克最让我感动的是第二代都市对立美学。也就是从领克08开始的产品,你可以看到,都市对立的概念和意境得到了完整的坚持,但很明显第二代设计的成熟度和审美普适性大大提升。这就是原创设计的魅力。

一个品牌的原创设计是设计师永远在思考这个时代中的“我”应该长什么样,而去原创的设计师则总在考虑这个时代中我应该致敬谁。

设计原创奠定的品牌气质,对汽车而言是最鲜明坚强的品牌气质,品牌的自信很大程度上由此而来。比如BMW的双肾,路虎的直角,奔驰的方头等等,这些品牌一代产品设计成功与否,几乎都取决于对这些灵魂元素的诠释力度。这也是领克品牌资产的主要来源。

第二、品牌价值体系的建立。

领克品牌内部有一句话来评价工作的得失成败,叫:这很领克。以独立设计为起点,以全球视野为外延,领克对于造车的价值观是自信而成熟的。即便到了今天,产业深陷于短期的无序性内卷状况之中,领克也仍然坚持自身的品牌价值观。

比如在这款新上市的电动车身上,领克强化的几个点是设计、安全、操控性能、车手一体的智能座舱、靠谱的智驾。

被外面一些声音诟病的反而是磷酸铁锂电池的使用,以及主打400v的做法。林杰在专访的时候很清楚的表达了,Z10在电池的选择上是非常克制的。

克制的是什么?其实是弱化一些过渡性的看似更前沿的技术配置,选择更能满足用户实际需求的配置。

领克选择的三电方案,而成熟度,安全性,耐久耐用性,以及补能速度,用户体验方面,完全满足用户实际需求,并且不让用户为概念多买单。

这种态度在当下极其难得。如今企业更多的做法是,不管适用于否,外面流行的概念堆满,有些甚至为了表面功夫拉足,牺牲看不见的配置。

林杰说的通透,电动车为什么价格稳不住,一款车销量起伏也大?就是因为很多技术都是过渡性的,非终局的。很多现在被热炒的所谓领先技术,事实上都在半路,甚至都未必是真正的明日方向。

就好比前阵子国家有关部门在车辆报废建议中提到的,燃油车建议13年报废,而电动车建议6年报废。车企必须反思,为什么用户花更多钱,冲着更新技术而买的电动车,建议报废年限会这么短?

林杰所说的克制,就是Z10审视当下的三电解决方案,选择了对用户而言适用性最强,而保值率最高的方式,放弃了最能编出漂亮小作文的方案。

这就是一个具有完整品牌意识和长期思路的企业的选择。在喧哗与骚动之间,我选择我坚持的。这才是品牌价值观的意义。八百伏也好,两千公里续航也罢,从来都不是什么优势壁垒,坚持为用户选择最有利的方案,并有持续高速优化的能力,才是一个品牌有价值的壁垒。

领克从一开始就是这么做的。比如大家都在刷油耗数据,依托集团领先的技术能力,领克的节能技术是领先的,但领克认为他的用户对起步、加速等性能是非常在意的,所以领克从来不为了做出一个遥遥领先的能耗而放弃性能调校,更不会做为了提高续航加大油箱的事儿。

这很领克,说的就是这个意思,领克遵从的是对用户真实需求和体验的整体理解下的解决方案,而不是简单的刷数据,加定语,争营销第一的解决方案。这也是林杰总在强调,领克的纯电是在100多万用户基础上的纯电的原因。领克用户的含金量,来自用户对价值观的认同,领克价值观要比如今舆论场流行的简单“获得感”价值观隽永的多。

前者是带领用户积累品牌自信,是双赢;后者更像是在畸形的市场里不断嗑药,必然双输。

第三,用户价值的建立。

领克从第一天开始就一直在建立用户价值。但有几件流行的事情,领克是不干的。

比如用户运营。这是一个非常流行但充满了功利和对用户的不尊重的提法。领克是最早做用户app的品牌之一,也是用户商城销售最成功的品牌之一。

但是,领克对用户的打扰是最少的,领克只在对用户有明确价值的事情上才在用户公域发声。比如多个兴趣领域的深度组织和扶持;比如对经营型用户提供信息数据服务,等等。利用好品牌的资源,与用户共享、共进,而在所谓的极其功利化的用户kol、koc等方面反而极为克制,这才是用户价值体系建立的思路,而很多品牌做的更像是用户价值的消费。

再比如,用户心智影响。这是一个源自互联网数码产业的词儿。同样对用户充满了深深的不敬。事实上,这个词的意思是,通过营销话术,把我希望你接受的未必是最佳解决方案的技术或产品,变成消费风尚,甚至市场正义。

成功案例极多,在消费品市场,用户心智影响的成功,通常导向的是少数企业的巨大成功,乃至产业垄断。比如耐克与阿迪;保洁与联合利华;手机top5等等。但成功的结果是什么呢?比如苹果在成为全球第一之后,这么多年的进步还不如三代四代两年的进步,比如手机整个产业高度同质化,且革新缓慢。

汽车是一个必须多样化的产业,在我看来,市场如今的内卷,产业革新的因素远小于同质化的因素。领克跟很多意图影响用户心智,从而推动汽车产业像数码产业那样迅速垄断的新老企业不同,他更倾向于助力用户所愿。

比如智能化如今发展很快,每个企业都会面对,今日选择的最佳技术路径,明天就会成为发展瓶颈的状况,汽车的软硬件扩容迭代的逻辑跟手机也完全不同,很多品牌加速迭代,积极采用新技术方案的方式,一定程度上都会对老用户产生所谓的“背刺”。

没有汽车企业能在技术迭代终局不明的情况下,完全保障老车主能一直同步新技术,手机也不能,只不过手机价值较低,更换较快。对此,很多企业的做法是,用宣传压制抱怨。

这就是所谓宗教品牌的由来,有些企业你是说不得的。说了舆论分分钟教你反省自己。这就是所谓的用户心智影响中最让人不悦,也最关键的一环,宗教品牌永远是对的。

但你从来不会听到领克说你吃了亏,但你不能骂两句解解气的事情。没错,有些老款产品确实无法一直跟随升级,但你在领克看到的永远都是,领克在可能的范畴内,尽量提升老车主的用车体验。

我的三款领克车的车主,最早的一款初代领克01,直到去年,林杰还在组织人力来提升这款车的智能座舱体验。

在很多产业,影响用户心智都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从洗发水的维他命元b5,到牙膏的全面防蛀,再到手机的发布会多项关键指标年均提升25%。

但是在汽车界,我还是更相信领克的待人以诚。

所以领克是否还有必要推出电动车其实从来都不是一个真命题。对于领克这样一个独立品牌价值非常明确的品牌而言,采用什么能源形式,从来不是重点。不管是燃油,还是插电,抑或是纯电,首先都是领克。

世界从来不缺少一个新的纯电品牌,但世界永远都缺少一款更出色的电动车。领克的用户也永远都缺少一款领克的纯电。这就是领克深耕品牌八年获得的品牌自信。这也是每个积极拥抱时代的优质品牌应有的自信。

而在这八年里,很多车企甚至放弃了品牌的建设。在我看来,恰恰是这八年里,所有取得结构性成功的企业,其成功都更多的来自品牌力,而不是简单的单一产品的产品力。

无论是比亚迪,特斯拉,鸿蒙系,小米,还是蔚来,理想,零跑等等,他们成功中的品牌因素都占据了主导。反而很多锁定终端,相信市场去品牌化的企业,都是看着热闹但效率极低的存在。很多把短期市场痛苦,产品定义失败,体制机制僵化,归结为品牌失效的主流车企,最终也会发现如今放弃品牌锁定终端的瞎折腾,才是明天的取亡之道。

0 阅读:2

如梦初醒说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