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在元旦诞生的欧洲国家,曾与希特勒狼狈为奸,如今成俄国帮凶

文史砖家 2025-01-01 15:49:03

文|格瓦拉同志

冷战结束后至今,国际格局发生剧变,其中最鲜明的一点,便是诞生很多独立国家,尤其在欧洲最为明显。从1989年至今,在欧洲大陆上共有5个主权国家(苏联、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东德、南联盟)走向分裂或消失,同时也诞生了20多个主权国家。其中,唯一在元旦这个特殊日子“诞生”的,是斯洛伐克。

斯洛伐克是位于中欧的内陆国,西连捷克和奥地利,北毗波兰,东邻乌克兰,南接匈牙利,国土面积4.9万平方公里,首都是布拉迪斯拉发。作为多民族、宗教多元的国家,斯洛伐克总人口约为543万人,其中斯洛伐克族约占81.2%,匈牙利族约占8.4%,罗姆族(吉卜赛人)占2%,其余则为捷克族、卢塞尼亚族、乌克兰族等,国民大多(约62%)信奉罗马天主教。

斯洛伐克地图

斯洛伐克族、捷克族是同源同种的“兄弟”关系,都属于西斯拉夫人,语言和风俗极为相近。公元5-6世纪时,斯洛伐克族、捷克族相继迁入中欧地区,曾共同组建萨摩公国。萨摩公国解体百余年后,捷克地区逐渐建立起大摩拉维亚帝国,而斯洛伐克地区则建立起尼特拉公国。最终,尼特拉公国被大摩拉维亚帝国兼并,两地再度实现统一。

10世纪初,大摩拉维亚帝国在内忧外患下解体,斯洛伐克被匈牙利占领,而捷克则建立波西米亚王国,并臣属于神圣罗马帝国。此后,捷克族日渐受到日耳曼人的影响,而斯洛伐克族则长期遭受匈牙利人统治,双方无论是民族心理还是发展模式,差别愈加严重。1526年,神圣罗马帝国吞并波西米亚王国、匈牙利王国,使得捷克、斯洛伐克再度重归于一个国家统治。

1918年,前身为神圣罗马帝国的奥匈帝国崩溃,遭受其奴役统治的各民族相继独立。捷克、斯洛伐克两族因为同源同种的关系,于是决定联合独立,并在当年10月28日建立起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在当时,捷克斯洛伐克属于工业发达国家,以生产机床、汽车、动力设备、化工设备和冶金设备等为主,而斯柯达兵工厂更以生产精良的枪械闻名于世。

捷克斯洛伐克建国之前,捷克族领导人承诺给予斯洛伐克自治地位,并保证其享受跟捷克族平等的地位。然而,捷克斯洛伐克建国后,历任总统、总理均由捷克族担任,斯洛伐克族处于被统治的地位,并且其政治、经济、文化权益也长期遭到忽视,由此引发他们的不满。因此,从上世纪30年代初开始,斯洛伐克地区出现争取独立建国的诉求,并被德国所利用。

希特勒帮助斯洛伐克人在二战期间实现“建国梦”

1938年,英、法在慕尼黑会议上出卖捷克斯洛伐克,将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次年3月,得寸进尺的德国悍然出兵,很快便占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随后,德国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在捷克地区建立所谓的“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保护国”,而在斯洛伐克地区组建起所谓的“斯洛伐克国”,并将其部分领土割让给匈牙利(时为德国的附庸国)。

在希特勒的“帮助”下,斯洛伐克终于实现自己的“建国”梦,因此在二战中卖力地支持纳粹德国,不仅大肆迫害乃至屠杀犹太人,而且还派出军队跟随德国入侵苏联,是纳粹德国最忠实的附庸国之一。由于在二战期间犯下累累罪行,等到纳粹德国末日来临之际,“斯洛伐克国”自然也将迎来灭顶之灾。

1943年8月27日,在付出伤亡80万人的惨重代价后,苏联终于赢得库尔斯克战役的胜利,先前狂飙突进的纳粹德国彻底丧失战略进攻能力,并加速走向灭亡。1945年5月,在苏联红军的帮助下,捷克斯洛伐克全境获得解放,捷克、斯洛伐克再度实现合并,并建立起社会主义政权。此时,割让给匈牙利的领土重新划归捷克斯洛伐克,但外喀尔巴阡州则割让给苏联。

虽然捷克、斯洛伐克两族再度实现联合,但影响双方团结的因素依然存在,斯洛伐克族仍旧要受到捷克族的领导,其自治地位始终无法得到保障,因此他们追求独立建国的梦想便绝不会放弃。但是,由于苏联的干涉,斯洛伐克的分离主张得到压制,直到东欧剧变后形势才发生逆转。

“天鹅绒革命”时的瓦茨拉夫广场

1989年11月,捷克斯洛伐克发生“天鹅绒革命”,实现从社会主义向议会民主制政体的转变。1990年6月,联邦议会通过一系列激进的经济改革法律,规定改变现行经济体制,实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结果在改革过程中,捷克、斯洛伐克两个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差距越拉越大,并导致两个民族间的矛盾越来越深。

在这种情况下,为避免国家陷入大规模的内战,捷克、斯洛伐克两族领导人经过友好协商后,决定实行和平分手。1992年11月23日,捷克斯洛伐克联邦议会通过联邦解体法案,规定自1993年1月1日起,斯洛伐克正式脱离联邦,独立建国,定国名为“斯洛伐克共和国”。由此,斯洛伐克成为欧洲唯一在元旦“诞生”的国家。

作为冷战后唯一和平瓦解的欧洲国家,捷克斯洛伐克退出国际舞台的方式,远比苏联、南斯拉夫的瓦解更加和平,因此世界将此事件形象地称之为“天鹅绒分离”。更令人称奇的是,捷克、斯洛伐克在“分家”后,不仅都发展成为发达国家,而且关系比在一起时更加亲密、友好,由此深受国际社会的赞赏。

斯洛伐克民众在大街上欢呼议会批准主权宣言

斯洛伐克独立后,毅然拥抱西方阵营,致力于加强与美国、西欧的关系,并不遗余力地加入欧盟、北约。经过11年的不懈努力,斯洛伐克终于在2004年3月29日加入北约,同年5月1日又加入欧盟。不过,由于斯洛伐克长期依赖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等资源,为了确保能源供应的稳定,使其不能像波罗的海三国或捷克那样跟俄罗斯彻底“切割”。

俄乌冲突爆发后,斯洛伐克政府一度紧跟欧盟、北约的步调,积极向乌克兰提供经济和军事援助,并大量收容乌克兰难民。截止2023年11月,斯洛伐克政府已经对乌克兰进行了13轮军事援助,总价值高达6.71亿欧元,除了一些弹药、防弹衣等援助之外,还曾经为乌克兰提供S-300防空导弹系统和13架米格-29战斗机,堪称“大手笔”。

然而,由于俄乌冲突日渐呈现“持久战”态势,加之冲突导致的物价大幅上涨和俄罗斯对斯洛伐克在思想意识层面进行的“信息战”,导致越来越多的斯洛伐克人对乌克兰的前途感到悲观,厌战情绪愈发浓厚。根据欧盟民意调查机构“欧洲晴雨表”最近的一项民调,有60%的斯洛伐克民众不同意欧盟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支持,包括向乌提供军事装备和购买资金。

菲佐重新上台后,斯洛伐克成为欧盟的异类

民意的巨大转变,导致以亲俄立场著称的前总理罗伯特·菲佐的重新上台。菲佐再度组阁后,立刻宣布中断对乌克兰的援助,誓言“不会给乌克兰送过去一发子弹”,并力阻欧盟对乌巨额援助及乌克兰加入欧盟、北约的进程,跟欧美国家的主流态度完全背道而驰。菲佐的做法使得斯洛伐克成为西方社会中的“异类”和俄罗斯的帮凶,令欧盟和北约集团十分头疼和反感。

然而,援助乌克兰、击败俄罗斯是西方社会的既定目标,国小民寡的斯洛伐克无论再怎样扮演“绊脚石”的角色,最终都无法改变结果。

参考书目

1. 姜琍:《列国志:斯洛伐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2.威廉·M.马奥尼:《捷克和斯洛伐克史》,东方出版中心2013年版。

3.约瑟夫·本德斯基:《纳粹德国史》,中信出版社2020年版。

0 阅读:76
文史砖家

文史砖家

帮助你打开脑洞,换个姿势读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