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龙同朝”耗尽了大明王朝的国运?

二楼象女士 2024-12-23 17:35:15

这张表里隐藏了大明王朝前三分之一的国运。

朱元璋,生于1328年10月21日,卒于1398年6月24日;

朱允炆,生于1377年12月5日,1402年7月13日退位;

朱棣,生于1360年5月2日,卒于1424年8月12日;

朱高炽,生于1378年8月16日,卒于1425年5月29日;

朱瞻基,生于1398年3月16日,卒于1435年1月31日。

如果要问朱元璋最悲痛的一天是哪一天?

一定是1392年5月17日。因为这一天,太子朱标死了。

要问朱元璋一生最开心的一天是哪一天?

我想大概是1398年3月16日。因为这一天,曾孙朱瞻基出生,朱元璋当上了曾爷爷,老朱家四世同堂。

四世同堂是一件全家欢喜的是大事,但老朱家这种情况有点特殊,它叫“五龙同朝”。

同一个朝代中,同时存在当下和未来五位皇帝,这场面的确有点炸裂。

光听名字,感觉“五龙同朝”霸气极了,实际上可不是那么回事儿。

帝王家庭的“五龙同朝”,并非一种好的征兆,往往暗示着会有一场剧烈的政治风暴降临。

这可不是说着玩的。但凡历史上出现“五龙同朝”的朝代,有一个算一个,出事的概率是百分之百。

唐朝出现两次“五龙同朝”和一次“六龙同朝”。

第一次是武则天、唐中宗、唐殇帝、唐睿宗和唐玄宗时,爆发了武周代唐和唐隆政变。

第二次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和唐顺宗时,爆发了安史之乱。

第三次是唐宪宗、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和唐宣宗时,爆发了黄巢起义。

相比唐朝,明朝的“五龙同朝”持续时间比较短,影响力没有那么大,(1398年3月16日至1398年6月24日),总共持续了整整100天,但给明朝的政治生态带来的冲击,是不容忽视的。

“五龙同朝”是如何影响了大明帝国的国运呢?

1398年,朱元璋70岁。

大明帝国面临着第一次皇权交接。

儿子朱棣38岁,长孙朱允炆21岁。少壮派朱棣与太子党朱允炆,都具备接班的资格。

这种情况下,谁能抗拒皇权的诱惑?朱元璋把皇位传给谁,都免不了一场家族火拼。

传给朱允炆,发生了“靖难之役”。传给朱棣的话,朱允炆也会发动另一个版本的“靖难之役”。

因为这就叫人性,想当皇帝的瘾发作后,进入这个局的人,换作谁都会以命相博。

朱棣作为藩王抢了亲侄儿的帝位,他的皇位来历不正,这是不争的事实。

毕竟,朱允炆的皇位是先皇亲自传的。别管是不是朱允炆不顾骨肉亲情,“削藩”在先,在忠君的问题上,朱棣就是造反。

朱棣造反,至少还找了一个清君侧的正当理由。到汉王朱高煦谋反的时候,已经根本不需要任何正当理由了,就一句话“我也想当皇帝”。

这导致宣宗以后的皇帝,对藩王完全丧失了信任,所有藩王的兵权在宣宗一朝全部被解除。

大明王朝的藩王由过去掌握财权和兵权的一方诸侯,变成了散落在大明各个角落的“大财主”。

再到后来出现文官崛起、宦官做大、闯王起义、满清入关时,那些圈养了上百年的藩王,没有一个能够派上用场的。

他们也不想当“废柴”,只是有心匡扶社稷,但手里没兵,更没有军事和政治经验,只能眼睁睁看着祖宗留下来的基业和荣华富贵灰飞烟灭。

所以,坊间传闻的“五龙同朝,耗尽了大明国运”不是没有道理。

繁华的背后,往往是暗流涌动。

这场表面家族昌盛、盛世繁华的假象下,埋藏着一段十分拧巴的皇权斗争。

对立国不久的明朝国运,绝对是一次很严重的消耗。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