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5年,大明王朝最热门的人物是谁?
一定是农民陈寿六。
如果明朝有一档“年度感动大明十大人物”或者“年度推动大明法治进程十大事件”节目的话,朱元璋一定会御批颁给他。
一位名不见传的农民为什么如此轰动呢?事情是这样的。
地点是江苏常熟县,主角是陈寿六和顾英。
顾英是常熟县衙的一名胥吏(胥吏是明代的基层办事人员,没有编制的小吏或差役)。陈寿六是常熟县的一位农民。
在官本位的社会,胥吏还是有点“含权量”的。顾英仗着自己是官府胥吏的身份,经常横行霸道,为祸乡里。
1385年,陈寿六因为冒犯了顾英,遭到顾英及其马仔报复。辛辛苦苦种了一年的粮食,遭到一抢而空。
顾英干这种“打家劫舍”的事,在常熟县司空见惯。别人被顾英欺负了,往往选择忍气吞声。
顾英捏软柿子捏惯了,以为陈寿六也是一个不敢吭气的软蛋儿。回头一定找自己磕头认错的那种。
但他这一次失算了,碰到铁头了。陈寿六坚决不妥协,一定要斗争到底。先去县衙去告状,县太爷一听是顾英干的,干脆不予受理,递上去的状子石沉大海。
陈寿六一看,自己的事儿在常熟是解决不了。正在他苦思对策时,朱元璋颁布《大诰》的消息传到常熟。(朱元璋规定:一切官民诸色人等,户户有此一本)
陈寿六不是呆头呆脑的农民。他坚信两点,一是常熟县衙不理自己的冤情,天下总有说理的地方。二是这件事必须公事公办。陈寿六拿到《大诰》后刻苦钻研,当中一句话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启发。
今后布政司府州县在役之吏、在闲之吏,城市乡村老奸巨猾顽民,专一起灭词讼,教唆陷人,通同官吏害及州里之间者,许城市乡村贤良方正豪杰之士有能为民除患者,会议城市乡村,将老奸巨猾及在役之吏、在闲之吏,绑缚赴京,罪除民患,以安良民。
——大诰·乡民除患
看到这句话,陈寿六大喜。
叫来弟弟和外甥,三人手捧《大诰》,手持麻绳。趁着顾英喝醉回县衙睡觉时,潜入县衙将其五花大绑。县太爷和衙役赶来一看,陈寿六头顶《大诰》也不敢动他,只能任由陈寿六爷仨绑走顾英。
一路上,陈寿六头顶《大诰》,所经关卡全部放行,畅通无阻来到京师。状子递上去,很快得到朱元璋御批。
顾英收监待审。同时,赏赐陈寿六银两二十,免去三年课税徭役。弟弟和外甥各赏衣服两件。
赏钞二十锭,三人衣各二件,免杂泛差役三年。
为了防止有人报复这位大明英雄,朱元璋亲自补充批示。
敢有罗织生事扰害者族诛,提词诬陷陈寿六者亦族诛。
陈寿六火了后,大明百姓纷纷效仿。各地通往京师的路上,经常有一群群老百姓捧着大诰、带着干粮、捆着权贵、赶着驴车的景象。
来来往往,络绎不绝。
这一切,得益于陈寿六打响的那第一枪。
用朱元璋的原话说“陈寿六,岂不伟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