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是重温《雍正王朝》后的个人感受,欢迎您来指点!
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年羹尧临死前留下一盘棋局,导演还给了一个特写镜头。

此事也让无数观众为之不解,究竟是什么意思?
其实是对年羹尧命运的隐喻。
01
在邬思道的帮助下,年羹尧找到罗布藏丹增的主力,一举将其击溃。
胜利后班师回朝,得到雍正的召见,却也是跌落神坛的开始。
雍正本身就对年羹尧有所不满,再加上“倒年党”的弹劾,年大将军最终被夺了军权,贬为杭州将军。
事情到这里并没结束!
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年羹尧不死很多人的心不安,弹劾他的折子一个接着一个。
为稳住朝堂大局,雍正又将年羹尧贬为参将,紧接着是千总、门卫.......
此时此刻,威风赫赫的年大将军,早已成为人人可欺的“保安大爷”。
但风波依然没停下来,雍正为平息百官怒火,忍痛下了赐死年羹尧的命令。
那一天,李卫接到雍正的命令,带着小翠为年羹尧烧好的饭菜去了杭州。
城楼之下,破衣烂衫的年羹尧正在与小牧童下棋,而且还输了。
抬头之余看到李卫,仿佛猜到了什么,带着李卫回到自己的住处。
严格来说,已经称不上“住处”,屋顶漏雨、四周漏风。
年羹尧没和李卫寒暄太多,直接向他索要圣旨,李卫面露难色。
看着对方的表情,年羹尧猜到了一切,一时间百感交集。

最后,一只手接过圣旨,一只手递给李卫一个手串:
“狗儿,替我把这个还给他。”
年羹尧没有打开圣旨,导演也没有给之后的画面,但人人都知道年羹尧死了。
“大丈夫处世,忧谗畏讥是个死,轰轰烈烈也是死。”
心情不爽的李卫四处散步,走着走着就来到那一盘“井字棋”旁。
仔细一看,输的一方(年羹尧)明显有不输的机会,可最后却故意输给了那个孩童。
说到这里问题就来了,年羹尧明明有赢的机会,为何到最后会放弃呢?
这件事情,还需要从很早之前说起。
02
康熙死后、雍正继位,但皇帝之位并不稳固。
西北罗布藏丹增起兵入侵,更是把雍正放在火炉上烤,而他唯一能仰仗的只有年羹尧。
彼时的年羹尧已是陕甘总督,手里握有西北全部的军事大权,一时间风头无两。
就连堂堂九皇子见到他,也得低三下四,雍正更是写下一封苦情信:
汝我同心,万古千秋。
汝当知,朕之信任,非他人可比。
望汝勿负朕望,继续为国尽忠。
大致意思就是,老弟啊,别人都说你是奸臣,我却认为你是肱股之臣。
只要你好好干,只要我俩一心我江山,以后我必不会亏待你。
从当时的局面来看,雍正把一切都压在了年羹尧的身上。
西北战事成,他就能继续稳坐皇位,西北战事若输,他的皇帝生涯也就完了。
年羹尧可是人精,又怎会不懂其中的道理,可劲的“作”。
西北战事期间,把效忠自己的人全部安排在重要岗位,这便是“年选”。
西北大捷后,看到雍正居然不下马,居高临下俯视对方。
庆功宴上,皇帝让诸将脱掉身上的铠甲,居然没有一个人敢有动作。
年羹尧说了一句足以杀头的话:
“皇上您别介意,他们这些人在军营里呆惯了,他们只知道军令,不知道皇上。”
可见,西北大军已经被他培养成了“私军”。

孙嘉诚去西北实行火耗归公,最后虽然被杀害,但却曝光了年羹尧的一些“不矩”行为。
吃饭叫“传膳”,晚上选择谁来服侍自己叫“翻牌子”,这可是皇帝才能用得词。
从上述的种种行为都可以看出,年羹尧的思想已经有了问题,有特别的想法,但却很犹豫。
03
“特别的想法”是什么?或者说年羹尧心里想要什么,别人能给,而雍正给不了。
或许是割据一方,或许是更进一步,又或者说另择良木......
当时,年羹尧有很多选择,比如八爷党、十四爷,只要答应推翻雍正,或许什么都有了。
既然如此,年羹尧为何没做呢?那一串佛珠很重要。
年羹尧血洗江夏镇后,雍正说他“杀气太重”,便把自己盘了多年的佛珠给了他。
清朝又一个习俗,上级赐个下级佛珠,代表着对臣子的期许。
当时,年羹尧是这样说的:
主子,您是菩萨转世,奴才应该做一个护法金刚......
他本是一个包衣奴才,靠着四爷的扶持才一步步做到陕甘总督、大将军,这一份情他一直记着。

《雍正王朝》中有这样一个细节,西北大战期间,年羹尧多次拿出来佛珠,好似在思考什么。
亦或者说,他想做一件大事,却又迟迟犹豫。
为何犹豫?或许就是因为那串佛珠。
想着当年的恩情,年羹尧最终下定决心,助雍正击败罗布藏丹增稳住皇位,算是报了恩。
正所谓“狡兔死,走狗烹”,问题解决了,能解决问题的人也就没啥用了。
年羹尧迎来悲剧的落幕......
再说回那盘棋局,年羹尧还是年羹尧,消失的牧童或许就是雍正。
棋局象征着人生,年羹尧本有赢得机会,只是他放弃了,雍正最后赢了。
棋局很像西北之事,倘若年羹尧不想让雍正嬴,最后他将失去一切,毕竟八爷党一直虎视眈眈。
临死之前,年羹尧让李卫把佛珠交给雍正,还说了这样一句话:
我不欠他什么了......
这句话算是对那盘棋局的升华——你当初培养了我,如今我让你嬴了,咱们俩两清。
对于此事,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欢迎在文章的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