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孙医生!今天要和大家聊一个“腰疼界”的热门话题——腰椎间盘突出。很多人以为这病就是骨头或椎间盘的问题,但最近一篇研究却揪出了一个“隐形帮凶”:你的腰肌可能在偷偷“摆烂”!(没错,肌肉也会“摸鱼”,而且摸得理直气壮!)

一、腰痛的真凶是谁?肌肉脂肪化!
这篇发表在《Frontiers in Surgery》的研究,调查了93名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和111名健康人,结果发现:患者的腰椎多裂肌(就是后背那排负责稳定的“核心员工”)里,脂肪含量明显更高!简单说,肌肉被脂肪“渗透”了,就像一块瘦肉里混进了肥油,干活自然不积极了。
孙医生划重点:
脂肪越多,腰越痛!研究里,患者腰痛评分(VAS)和肌肉脂肪面积直接正相关。
“胖肌肉”预警:脂肪化的肌肉不仅没法保护腰椎,还会加重椎间盘压力,最后“逼”出突出。(肌肉:我累了,先躺为敬!)
二、为什么你的腰肌会“罢工”?
长期“996”腰椎:久坐、弯腰搬砖、姿势不良,肌肉长期加班,累到“脂肪化”。
年龄“杀猪刀”:研究里患者平均58岁,肌肉和椎间盘一样会老化。
性别差异? 这次研究没发现男女区别,但别高兴太早——其他研究说女性肌肉退化可能更严重!(男同胞:终于有件事不用背锅了!)

三、自查指南:你的腰肌还健康吗?
研究用MRI测了三个指标,咱普通人虽没仪器,但可以观察:
腰痛是否反复发作?脂肪化的肌肉会导致慢性疼痛。
核心无力:比如平板支撑坚持不了30秒,可能肌肉已“懈怠”。
体型变化:腰围变粗不一定是胖,也可能是肌肉被脂肪“偷家”了!
孙医生小剧场:患者:“医生,我腰疼是不是椎间盘突出?”我:“先看看你的肌肉是不是在‘躺平’!”
四、拯救计划:让腰肌“卷”起来!
研究建议:预防和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得先搞定肌肉退化!
运动处方:
小燕飞:每天2组,每组15次,专治多裂肌“懒惰”。
平板支撑:从30秒起步,逐步加时。(肌肉:你礼貌吗?)
生活习惯:
避免久坐,每小时起来扭扭腰。
搬重物时蹲下再起,别让腰椎“硬扛”。
医学干预:
严重脂肪化可考虑康复训练或物理治疗。

五、幽默总结
这篇研究告诉我们:
腰椎间盘突出不是骨头一个人的“锅”,肌肉脂肪化才是“幕后黑手”。
你的腰肌可能正在“带薪休假”,而你在替它疼!所以,赶紧动起来,别让肌肉继续“摸鱼”啦!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腰好,人生才是‘挺’好的!”
(本文参考文献:The effect of lumbar multifidus muscle degeneration on upper lumbar disc herniation,Front. Surg. , 12 November 2024,Sec. Orthopedic SurgeryVolume 11 - 2024 | https://doi. org/10.3389/fsurg.2024.1323939具体诊疗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