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疫情防控的放开,不少人感染了新冠。而在各个购物平台上,血氧仪被疯狂抢购,以前一个几十块,现在涨价到200、300。甚至有人把整个血氧仪炒到了1000元以上。
很多人压根抢不到血氧仪,又特别需要,有人就发现,一些智能手表,智能手环也拥有测量血氧的功能,但是又担心测不准。那么问题就来了,无论是血氧仪,还是智能手表或手环,它们测量的血氧真的准确吗?原理是不是可靠呢?
要了解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得先搞清楚,为什么感染新冠后要看血氧饱和度?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 中,其实这源自于新冠肺炎临床分型,其中包含了轻型、普通型和重型。
其中对于重型得判断,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儿童,都有这么一条:
静息状态下,吸空气时指氧饱和度≤93%。
而对于普通人而言,血氧饱和度的正常水平是:95%~99%。所以,依靠血氧饱和度来看患者是不是重型,确实是有权威指南作为根据的。
其实道理也很好理解,氧气在进入人体后,会和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并且通过血管,被运送到人体的各个部位和器官,参与到各部位细胞的化学反应当中,除此之外,人体中的有机物质会通过氧化分解释放出能量,这是生命活动的基础,因此,人类离不开氧气。如果血液中的氧气浓度不够,这意味着输送到各个组织器官的氧气也不够,身体就会出现各种严重的问题。
一些老年人感染新冠后,看起来一切都正常,呼吸也相对平稳,但他们的血氧饱和度其实很低了,出现“沉默性缺氧”,等到症状很明显时,送往医院已经来不及了,最后人走了。
如果有当时的血氧饱和度,那么就可以及时送往医院治疗。所以,定时跟踪老年人的血氧饱和度,是十分有必要的。那血氧仪、智能手表(或手环)可以充当这个角色吗?
血氧仪、智能手表测血氧的原理测量血氧是需要获取到血液中氧气浓度的信息,但实际上这并不需要用到特别高端的技术,也不用直接获取到血液样本。科学家很早就发现,血红蛋白在与氧气结合时,以及没有和氧气结合时,对于红光和近红光的吸收能力是不一样。
换句话说,如果我们拿相同的红光和近红外光照射一份与氧气结合的血红蛋白(含氧血红蛋白HbO2),和一份没有与氧气结合的血红蛋白(还原血红蛋白Hb)。
当光穿透这两份样品后,我们再接收这些光,得到的光是不一样的,其中含氧血红蛋白吸收的红光少,吸收的近红外光多,而还原血红蛋白刚好相反,它是吸收的红光多,吸收的近红外光少。
而血氧仪恰恰就是运用的这个原理。当手指插入到仪器的检测口时,手指上方会有一个发光二极管,它发出波长660纳米的红光和940纳米的近红外光作为射入光。
这光会穿透手指,而手指下方会有一个光敏二极管,它会识别接收到的光的强度情况,进而判断红光和近红外光的吸收情况,然后通过算法进行处理和转化,就可以得到血氧饱和度的结果,然后再把结果显示在血氧仪的屏幕上。
所以,家庭指夹式血氧仪只要是处于正常工作状态,那得到的结果其实是比较准确的,并且灵敏度还挺高的。
那智能手表或者智能手环靠谱吗?
实际上,到底靠不靠谱,取决于你如何使用,但做到最好的程度,也确实达不到医用的水平。我们都知道,无论是智能手表,还是智能手环,它都无法像家庭指夹式血氧仪那样,有一个上面的发光源,和在下面的光敏二极管,也就是说,它没有办法用同样的方法来测量血氧饱和度,那它们就是骗人的吗?
其实它们采用的另一种办法,就是反射的方法。说白了就是从手表或者手环从一侧发出光,依靠对发射光进行分析,从而得到血氧饱和度的信息。
这就会带来很多问题,最核心的就是:干扰,如果皮肤不够清洁,或者胳膊上的毛发比较多,就很容易影响结果。当然了,如果你在测量的时候乱动,结果也会非常离谱。
所以,如果你真的没买到家庭指夹式血氧仪,同时又想靠智能手表或者智能手环来测,那就保持静止状态,同时保证皮肤清洁,如果毛发旺盛,就退掉毛发。这样测到的结果,相对来说是比较准确的。
如果真的用这种方法得到的结果是血氧饱和度很低,那么就多测几次,如果都还是很低的话,就建议前往医院或者找周围的人借一个家庭指夹式血氧仪来再次确认一下。
多说一句,由于血氧仪的技术已经很成熟了,这玩意的成本其实很低,现在被炒成这样,真的是挺让人无语的。
平时卖六七十的鱼跃,现在299还是官方价,吃相能不能不要这么难看?
这玩意没太大技术含量,手机就能测,微信小程序ABC健康,就可以测试了
专家:一定要用专业机器测,其他不准,手表准了我还赚什么钱
这玩意数据准吗?
说得好像毛发对正规的血氧仪的光线没有影响似的。
智商税是这样的[吃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