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上火,又怕冷?上焦热,下焦寒!只需一丸

丝佩康康 2024-06-17 06:41:43

现年38岁的朱先生患肠炎6、7年了,吃西药能暂缓但旋即复发,严重时白天要上N趟卫生间,严重影响工作和心情。经亲友介绍,于4月28日来到诚顺和中医馆,找到原省直机关医院中医科主任,我省著名中医疑难杂症专家钟明主任诊室寻求诊治。

钟明主任一边诊脉,一边听朱先生述说病情:肠炎史好几年了。每次吃凉就拉肚子,吃辣就肚子疼,早起醒来肠鸣腹疼急迫入厕,下坠解不净,解过还想解,一天到晚忙不迭的往厕所跑,冬天怕冷。刻下:脉弦硬,舌淡红兼蓝,苔薄白滑。

钟主任综合四诊信息,诊治结论如下:

辨病:久利

辩证:风邪入里,寒热错杂(上热下寒)。

方选:乌梅丸加味。

处方:乌梅肉20克,附子10克,干姜10克,黄连10克,黄柏15克,细辛6克,桂枝45克,川花椒10克,当归20克,党参15克,木香6克,五灵脂12克,代煎,留渣泡脚。嘱先服7剂,服完再诊。

二诊时,朱先生反馈:腹疼减,大便日行1~2次,或稠或稀,下坠感还有。饮食正常,偶尔恶心;脉舌同前。钟主任将上方加羌活,处方调整如下:

乌梅肉20克,附子10克,干姜10克,黄连10克,黄柏15克,细辛6克,桂枝45克,川花椒10克,当归20克,党参15克,木香6克,羌活10克,生姜15克,红枣12枚,代煎,嘱再服7剂,仍留药渣泡脚。

朱先生服完二诊7剂汤药后,专程来诚顺和钟主任诊室告知:7年痼疾,两周治愈,再三对钟主任表示感谢。

钟明主任介绍,寒热错杂是一种中医辨证,具体来讲是人体内寒热两股力量不能交融。由于热属于阳,寒属于阴,所以一般会出现上部热下部寒,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上热下寒。

“上热”的表现主要是咽痛口苦、口腔溃疡,还伴有长青春痘、牙龈肿痛等,慢性病如咽炎、中耳炎、甲状腺异常等病症也容易抬头;

“下寒”的表现主要体现在胃部以下较正常人更加怕冷,例如足膝发凉、腿脚冰凉、不敢吃凉,胃部也普遍有消化不良、腹泻胀气等情况。

“上热下寒”的另一明显特征是失眠、易醒、睡眠质量较差。在饮食上,这类人群也非常敏感,吃少许辛辣的热气东西就上火,吃一点冷食的寒凉东西就腹泻。上热下寒的舌苔是舌尖红、舌根发白。

上热下寒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可能会对身体产生一定的危害。例如,病情加重,严重的影响食欲、睡眠等生活质量;病情持续发展,可能导致肝、胃、肾等脏器功能严重失调。

治疗上热下寒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因、病情和个人体质等因素。中医治疗上热下寒主要是调理身体气血、平衡阴阳、祛除病邪。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艾灸、草药调理等。

同时,还需要从饮食、生活方式等多方面进行调理。其中,乌梅丸是医圣张仲景《伤寒论》中治疗厥阴病的主方,寒热并用,是治疗上热下寒导致的久利的不二选择。

什么原因导致“上热下寒”?

上热下寒不会莫名其妙的“烦”着你,以下4件事就是“罪魁祸首”!你一定做过:

1. 懒得运动

现在的上班族最最最常见的问题就是不爱运动,喜欢葛优躺。这样是很舒服没错,但是也容易导致体内气血不通,身体淤堵,容易形成上热下寒。

2. 饮食不当

煎炸辛辣食品食用过多容易导致上热;而冰激凌,冰饮料,冰西瓜以及深受减肥人士喜爱的沙拉等这类饮食都容易使脾胃受寒。

3. 经常熬夜

很多人有熬夜的习惯,长时间熬夜就会让自己的睡眠不足,在睡眠不足的情况下就不能够让身体的器官都得到休息以及恢复,容易让自己的内分泌出现问题,使得身体的免疫力下降,导致身体津液不足而出现上火。

4. 女性爱穿痛经装

所谓痛经装就是穿露肚脐、露腰或者露背等单薄的衣服,这种打扮会让寒气更容易侵入。

导致这种问题出现的原因其实就是中焦不通了,人到中年,脾胃的功能就开始下降,如果你平时还喜欢吃一些油腻、辛辣的食物,脾胃的压力太大,就会气机失调。脾气不升、胃气不降,心火和肾水就无法交融,所以中焦一堵,上热下寒就出现了。脾胃运化失常,所以身体也越来越虚弱,甚至一补就上火。

哪些人容易出现“上热下寒”?

由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改变,以下三类人最容易出现上热下寒问题。

|夏天贪凉、冬天不保暖的人|

现代人夏天大多数时间都待在空调房,靠空调降温续命,而且还喜欢喝各种冷饮凉茶;冬天呢,穿衣喜欢露腰、露脖子、露脚踝,正是因为生活中这些不良的习惯,导致寒气慢慢在体内累积。

正常的,我们的身体下部是体温较低的地方,到了寒冷的冬季,身体内寒气愈加与热量相抗衡,就会出现下半身冷的情况。

如果冬季进食大量温补或热性食物,因为下半身过于寒冷,阴阳失调,上身热量难以下行,堆积在上半身。热属火,火性炎上,就导致上半身出现喉咙痛、嗓子干、口腔溃疡、眼屎多等上火的症状了。

|思虑过多,高强度脑力劳动者|

现代年轻人的生活压力大,高强度的脑力劳动者很多,大脑的思虑过多。

肾脏主骨生髓通于脑,脑力过度消耗,类似于水泵一样,不断消耗肾水。

肾本身为生命之源,跟随水谷精微共同灌溉全身脏器,当人体肾水消耗大于当天的摄入时,就好比农田缺水,田里的作物即身体各器官就会出现缺水、干燥迹象,在长期脏腑运动中,燥相便会像火相进一步发展。

以肝脏为代表,肝脏属于木,五行中水生木,木需要水的滋养浇灌才能进一步生长,肾水不能上养养肝木,则肝燥、肝火会很明显。

因此长期思虑者容易出现肝火旺盛表现,如烦躁、口干、面红目赤等症状,这类人在冬季稍微进补或不注意下半身的防寒保暖,上热下寒的症状就非常明显。

|先天条件欠佳,素体阳虚之人|

我们知道人体阴阳讲究平衡,肾阳是先天元阳。有些人因为先天条件欠佳,素体肾阳较为虚弱。

我们身体中位于上部的主要是心、肺两个脏器,其中心、肾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心火必须要肾水上济,才能正常鼓动心血运行,不至于心火太过。肾水也必须要得到心火的下交,不能使肾水过寒,否则便不能发挥灌溉滋养全身脏腑的作用。

而素体阳虚之人,肾阳先天不足,肾水上升欠佳,心火不得养,上面容易出现一派热象。同样肾水不能得到心火下交,无法温煦,下面出现一派寒象。

“上热下寒”体质如何自我调理?

钟明主任调理,“上热下寒”的体质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调理。

●首先:可以尝试多泡脚,温暖下肢,引气血下行。泡脚可以促进足部保暖,改善血液循环。可以煮艾叶、肉桂来泡脚,也可以用专门的泡脚方,效果更好。

●其次:饮食方面也要注意。“上热下寒”的人饮食要清淡,不能吃太饱,给脾胃留一些消化的空间。平时可多吃些茯苓、山药、莲子、黑豆等温和食物,尽量少吃生冷油腻的食物,忌吃辛辣伤阴的食物。

●再次:上热下寒的人可重点关注身体四个穴位——关元、足三里、三阴交、涌泉穴。对这四个穴位,可进行推拿,也可以尝试艾灸。

值得一提的是,睡觉前,用掌心来回搓热涌泉穴,有很好的效果。

另外,上热下寒的人还可以通过针灸来调理。通过针刺疏通的方法,引热下行,恢复身体寒热平衡的状态。针灸穴位主要是曲池、合谷、太冲等穴位。

乌梅丸是治疗上热下寒的经典方剂

“乌梅丸”系(伤寒论》厥阴病脉证并治里的一个方子,此方是主治蛔厥和久利的经典方剂,多治胆道蛔虫证,少数用治久利不止。

《汤头歌诀》、《医方集解》等方书及现在通用的《方剂学》教材都将其列为杀虫剂或驱虫剂范畴。事实上,清代以来,诸多医家都对此种观点提出过异议,认为乌梅丸为厥阴病主方,厥阴病就是阴阳寒热的证候同时存在于人体,上热下寒,寒热夹杂的特殊状态。适用于上热下寒多种疾病的治疗,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各科杂病。

中成药资料显示,乌梅丸成份为:

乌梅300枚、细辛84克、干姜140克、黄连224克、当归56克、附子84克(去皮,炮)、蜀椒56克(出汗)、桂枝(去皮)84克、人参84克、黄柏84克。

乌梅丸的制方特点充分体现了温肝阳(温下寒)、泄郁火(清上热)的治疗特色。

方中重用酸敛之乌梅,并用醋浸制,同味相求,增强其酸性,与当归相伍补益肝阴,以成阴生阳长之义。另外,乌梅味酸可敛散越之气以固本元。

附子、桂枝、干姜、川椒、细辛温肝阳,川椒、细辛味辛又可理气通阳疏肝;黄连、黄柏苦寒以泄热,与细辛、川椒相伍共奏辛开苦降以泄郁热之功;人参、白蜜补气健脾养胃,培土以制肝。诸药合用,共凑温中散寒,清热泻火,缓肝调中,清上温下的作用,进而有效的改善上热下寒的症状。

乌梅丸适应症还包括:

1、胆道蛔虫病:

儿童青少年多见。突然阵发性上腹钻顶样痛,间歇期宛如常人。绞痛时伴恶心呕吐,可吐蛔虫。 腹肌软,仅有剑突下或右上腹深压病。症状剧烈,但体征轻微,为本病特点。

2.肠易激综合症:

本病是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肠道疾病之一。乌梅丸止泻、改善睡眠与调节心情、抑制反流。

3.克罗恩病:

一种原因不明的肠道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肠梗阻,伴有发热、营养障碍等肠外表现。病程多迁延,反复发作,不易根治。

4.胃肠息肉:

中老年男性为多,腹泻腹痛,遇冷易发,容易口腔溃疡,常规疗法无效。本方对改善临床症状比较好,但能否消除息肉尚需观察。《本经》:“去青黑痣、恶肉。”

5.抑郁症:

“蛔厥者,……而复时烦者,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乌梅丸主之。”提示乌梅丸除烦。抑郁症多见烦,表现为失眠、痛苦不安等。乌梅丸黄连16两,重用以除烦。

6.各种疼痛:

疼痛为刺痛、胀痛、牵扯样痛; 腹痛最多,也有头痛、胸胁痛等。

7.其他:

过敏性紫癜、心律不齐、神经性呕吐、口腔溃疡、角膜溃疡、盆腔炎、不孕、功能性子宫出血、遗精、肥胖、皮肤病等。

0 阅读:0

丝佩康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