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十年来犯的最大错误,就是对华态度的急转弯!”英国工党大佬曼德尔森一记重锤,砸醒了多少装睡的人?这可不是什么茶余饭后的闲谈,而是来自英国现任首相幕僚的肺腑之言,背后的潜台词耐人寻味。
要知道,英国这几年在对华问题上,那可是“表演”得相当卖力,一副唯美国马首是瞻的架势。如今工党刚一上台,就急着跟过去切割,难道是良心发现了,准备改邪归正?还是说,这波操作背后,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剧本”?
别急,咱先来捋捋这出“英伦闹剧”的来龙去脉。
英国对华态度的转变历程:一场“翻脸比翻书还快”的政治大戏回顾这十年,中英关系就像坐过山车,忽上忽下,跌宕起伏。一会儿“黄金时代”,蜜里调油;一会儿“战略竞争”,剑拔弩张,看得人眼花缭乱,直呼“贵圈真乱”。
卡梅伦时期(2010-2016):“黄金时代”的泡沫梦
还记得当年卡梅伦访华时,那可是赚足了眼球。又是秀中文,又是推销英国产品,一副“中国人民老朋友”的热络劲儿。
中英关系也顺势迈入了所谓的“黄金时代”,中方投资像开了闸的洪水,涌入英国市场,从基础设施到高新技术,到处都有中国企业的身影。
那时候,中英合作那叫一个“如胶似漆”,各种协议签署,项目落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可谁也没想到,这场“蜜月期”来得快,去得更快。2016年,英国脱欧公投就像一颗深水炸弹,炸碎了中英关系的“黄金梦”。
脱欧后的英国,在国际舞台上地位尴尬,急需抱紧大腿寻求依靠。而此时,恰逢美国开始对中国“战略围堵”,英国自然而然地成为了美国手中的“棋子”。
约翰逊时期(2019-2022):“骑墙”高手玩脱了
如果说卡梅伦时期,中英关系还有几分真心实意,那么到了约翰逊这儿,就彻底沦为了政治算计的牺牲品。约翰逊这人吧,精明是真精明,但“墙头草”的本质也暴露无遗。
他深知中国的重要性,一边高喊着“我是‘亲华派’”,另一边却在人权、香港等问题上频频向中国发难。他以为自己能玩转“平衡外交”,在中美之间左右逢源,却没想到最终“玩火自焚”,把中英关系推向了更加危险的边缘。
他不仅在公开场合对中国指手画脚,还积极配合美国,在南海、台海等问题上煽风点火,甚至插手中国内政,妄图在中国的核心利益上“碰瓷”。
这种两面三刀的做法,不仅让中国感到愤怒,也让国际社会看清了英国的虚伪面目。
特拉斯和苏纳克时期(2022):“鹰派”接力,将对抗进行到底
如果说约翰逊还只是“口头巨人”,那么特拉斯和苏纳克则是将“对华强硬”落到了实处。
特拉斯在位时间虽短,却将“反华急先锋”的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她不仅公开宣称中国是“全球安全的最大威胁”,还积极拉拢盟友,试图打造“反华包围圈”。
而苏纳克则延续了特拉斯的强硬路线,将中国列为“威胁国家”,并在经贸、科技等领域对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打压措施。
可以说,在特拉斯和苏纳克的领导下,中英关系彻底跌入了冰点,双方的合作几乎陷入停滞,对抗情绪不断升级。
英国保守党政府的这些操作,说白了,就是为了迎合美国,巩固“美英特殊关系”,以换取自身利益。他们一边享受着与中国合作带来的经济红利,一边却在政治上不断挑衅中国,这种“吃饭砸锅”的行为,最终只会损害英国自身的利益。
工党政府时期(2022-至今):“迷途知返”?还是“缓兵之计”?
随着保守党下台,工党政府上台,英国的对华政策似乎又出现了新的动向。
斯塔默政府一上台,就迫不及待地释放出“想要改善中英关系”的信号。不仅点名批评了四位前首相——卡梅伦、约翰逊、特拉斯和苏纳克,称他们过去对话犯下了严重错误,公开表示要对过去的对华政策进行反思,还主动与中国展开对话,寻求合作机会。
那么问题来了,英国这波“迷途知返”是玩真的吗?还是说,这只是他们为了摆脱困境,争取时间的“缓兵之计”?
“牌桌”之上,英国还有多少筹码?英国这波“转向”背后的动机,确实值得玩味。
一方面,英国国内经济低迷,通货膨胀高企,急需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中国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另一方面,随着俄乌冲突爆发,国际格局发生深刻变化,英国也意识到,一味追随美国,只会让自己陷入更加被动的地位。
工党政府上台后,的确释放了一些积极的信号。曼德尔森在公开演讲中,呼吁中英两国停止“互相伤害”,加强对话与合作,这番表态被外界解读为英国试图修复中英关系的积极姿态。
紧接着,中英高层也恢复了互动。
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与英国财政大臣亨特通了电话,双方就重启中英经济财金对话、加强经贸合作等问题交换了意见。这是近年来中英两国高层之间少有的互动,也被视为两国关系回暖的重要标志。
此外,在一些具体政策上,英国也表现出与美国“保持距离”的倾向。例如,在美国拉拢盟友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问题上,英国就选择了拒绝跟进,这也被认为是英国试图在对华政策上寻求更大自主权的体现。
尽管英国释放出一些积极信号,但中英关系要实现真正的回暖,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美国因素不容忽视。英国一直将美国视为最重要的盟友,在对华政策上也不得不看美国的“脸色”。尤其是在当前中美关系紧张的背景下,英国很难完全摆脱美国的影响,在对华政策上做出独立的选择。
其次,中英之间还存在一些结构性矛盾和分歧。例如,在香港、新疆等问题上,英国一直对中国持批评态度,并试图干涉中国内政。
此外,在经贸、科技等领域,中英之间也存在竞争关系,英国对中国崛起的焦虑和担忧,也为两国关系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最后,英国国内政治环境也充满变数。英国政坛一直存在着“亲华”和“反华”两种声音,工党政府能否顶住国内压力,推行务实的对华政策,还有待观察。
总而言之,英国对华态度的转变,是多重因素博弈的结果。英国既想从与中国的合作中获利,又担心中国崛起挑战其利益,同时还要顾及与美国的关系,这种复杂的心态,决定了英国对华政策的摇摆性和不确定性。
中英关系:一场“利益”与“价值观”的博弈英国的对华政策,本质上是“利益”与“价值观”的博弈。
一方面,英国需要中国的市场和投资,来维持其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英国又标榜自己是“自由民主”的 defenders,对中国的政治制度和发展模式抱有偏见。这种矛盾的心态,导致英国的对华政策摇摆不定,缺乏长远战略眼光。
对于英国来说,如何处理好与中国的关系,是一个重大考验。如果英国能够摒弃冷战思维和意识形态偏见,尊重中国的主权和核心利益,以平等和务实的态度与中国相处,那么中英关系就有可能回到正轨,实现互利共赢。
反之,如果英国继续充当美国的“马前卒”,在对华问题上不断挑衅中国的底线,那么最终只会损害英国自身的利益。
“后脱欧时代”,英国需要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英国脱欧后,一直试图在国际舞台上寻找新的定位。然而,无论是“全球英国”战略,还是与美国加强联盟,都未能帮助英国走出困境。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英国需要认清形势,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找到一条真正符合自身利益的发展道路。
与中国合作,是英国的现实选择。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广阔的市场和发展潜力,对英国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合作伙伴。
英国应该抓住“一带一路”倡议、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机遇,深化与中国的务实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当然,中英合作的前提是相互尊重、平等互利。英国应该尊重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停止干涉中国内政,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谨慎行事。只有这样,中英关系才能健康稳定发展,为两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
中英关系的历史,是一部充满合作与竞争、机遇与挑战的历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英两国应该携手努力,构建更加稳定、更加成熟、更加富有建设性的双边关系,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英国的选择,最终会决定自己的命运。是继续“骑墙”摇摆,还是认清大势,抓住机遇,实现真正的“全球英国”?答案,掌握在英国自己手中。
信息来源:英首相“亲密顾问”:对华态度急转,是过去十年英国犯最大错误-----环球时报2024-09-27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