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直播带货的实体商家,你们越界了

电商报 2024-08-08 11:04:12

无处不在的镜头,正在侵犯顾客隐私

一个寻常的周末,你和家人正在悠闲地逛着超市。

你埋头翻看商品时猛一抬头,发现一台三脚架上的手机清晰地照出了你的模样,屏幕上飘过的弹幕还在对着你评头论足……

类似的经历,可能很多人都有过,甚至这两年里遇到得越来越多了。

日前,据经视直播报道,零食品牌“零食很忙”在多个武汉门店架设了直播设备,顾客进入摄像头范围后的一举一动都被直播出去,画面中可以清晰看到人脸,有的甚至“怼脸”拍。

在抖音等平台,也能搜索到很多零食很忙的门店正在直播,主要售卖代金券等,需要下单后到店消费。其中大部分的镜头是面向店员和广告板,但也有一些会正对着顾客。

更有甚者,在一些直播设备收音效果较好的门店,顾客买单时报的会员手机号码,都能被直播间观众听得一清二楚,确实存在泄露顾客隐私的风险。

图源:九派新闻

对此,零食很忙方面回应称,公司只会在几个官方账号进行直播,各地门店的直播行为可能是自发的,不确定是否有跟公司报备。部分门店则回应称,以后会注意调整拍摄角度,不正对着顾客。

而零食很忙这样的直播带货方式并非个例,如今很多线下商超都开设了直播间,且直播画面主要就是展现店里络绎不绝的客人,营造热闹的氛围。

比如前段时间,顾客逛盒马被露脸直播的消息就引发了不少讨论。据悉,涉事直播间属于盒马某门店的官方账号,长时间对着一片人来人往的区域直播,客服则只是回应称:“这个情况不会泄露咱们的个人隐私,我们这边对客户的隐私都会有严格的保护,您可以放心。”

其他像是大润发、永辉超市等大型连锁商超,也会有部分门店通过直播的形式进行引流。甚至景区、游乐园、水上乐园等,也会架着直播设备对着顾客,顺便售卖门票等等。

图源:抖音App截图

前段时间,抖音等平台还流行过超市直播,即达人主播一边逛超市一边带货,期间也会有很多路人入镜……

对于实体店来说,直播有助于突破地理位置的限制,吸引更广泛的顾客群体;对于达人而言,直播则可以展示商品的实物效果和使用场景,增加顾客对商品的信任感,似乎是双赢的局面。

但不要忘了,当商家和达人以营利为目的进行直播时,不知情且被迫入镜的顾客们,本质上已经被“商品化”“工具化”,这很可能构成对顾客隐私权、肖像权的侵犯。

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直播间?

直播电商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早就已经不再受到空间限制:一个人、一台手机,几乎随时随地就能直播带货。

直播门槛的降低,也让场景创新不断演变,甚至“入侵”了很多公共场所。

比如前两年,“职人网红”的概念一度大火。通常指的是那些在特定专业领域内具有专业技能,并通过互联网平台分享自己的知识、技能或作品,从而获得大量粉丝和关注的群体。

他们可能是厨师、艺术家、美甲师、健身教练、驯兽师等等,通过展示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创作过程,吸引了大量观众和粉丝。

而平台对“直播+本地生活”“直播+即时零售”等模式的探索,也为这些职人网红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甚至会有一些实体门店品牌专门打造自己的IP进行引流。

在这一赛道上,曾涌现过很多成功案例。

比如上海海昌海洋公园的虎鲸保育员“胖虎Daddy”,曾凭借给虎鲸搓澡、喂食、训练等的视频和直播,在抖音收获了上百万粉丝。

被虎鲸吸引来的观众们,很多直接线上买票去现场观看,为海洋公园吸引了大量客流。

图源:抖音App截图

还有些理发师、销售、导购等等各种职业的网红们,一边通过直播展现日常工作场景,一边挂上商品链接,售卖代金券、团购券等等。

不过,就像超市直播一样,这类直播间由于开设在实体门店或公共场所,往往也会导致有顾客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入镜。

今年“3·15”期间,江苏省消保委发布的一则消费维权典型案例显示,原告叶某到某造型工作室理发,理发过程中造型师孙某拍摄了二人沟通发型和理发过程的视频。服务结束后,孙某还将该视频上传至其个人社交账号进行宣传。

被叶某发现后,孙某先删除了视频,而后又将叶某脸部打码并配文“北上广客人得罪不起”重新上传。叶某认为孙某的行为侵犯了其肖像权、隐私权、名誉权,将其起诉至法院。

法院审理认为,叶某虽然不反对拍摄视频,但并未明确同意孙某将视频上传至社交平台公开发布,孙某的行为构成对叶某肖像权的侵害,遂判决孙某在社交平台上致歉10日,并赔偿叶某精神损害抚慰金1000元等损失。

从这一案例不难看出,即使是在公共场合,个人的肖像权仍然是受到法律保护的。实体店商家为引流进行直播带货的行为本身无可厚非,但同时也要注意不能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根据《民法典》规定,自然人享有肖像权,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

从实际情况来看,如果直播带货过程中确实需要顾客入镜的,最好也要让顾客知晓并取得同意。比如在店门口醒目位置进行告知,或者划定专门的直播位置等等。

直播带货的门槛,还是低了些

《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截至2023年12月,全网短视频账号总数达15.5亿个,职业主播数量已达1508万人。

换而言之,每100个人里就有一个职业主播,已然形成了庞大的群体。

而随着技术发展和行业逐渐成熟,直播行业还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从业者。

从好的一面来说,这当然有助于直播电商等行业的繁荣发展;但另一方面,从业者众多也意味着行业鱼龙混杂,管理难度与日俱增。

不久前,人社部正式宣布“网络主播”成为国家认定的新职业。根据官方定义,网络主播指的是基于互联网,以直播、实时交流互动、上传音视频节目等形式发声、出镜,提供网络表演、视听信息服务的人员。

这一最新的变化,被外界普遍视为网络直播行业进一步规范化、专业化发展的信号。甚至有不少人开始期待,网络主播“持证上岗”的那一天尽快到来。

大众对直播行业现状反感的背后,也反映了一些专业素质较低的主播,正在暴露出越来越多新的问题。就像上文提到的那些直播间,无疑是对公共空间的一种入侵,也是对他人隐私的侵犯。

如果平台无法对此类现象出台对应的惩治措施,并进行严格管理,类似的情况可能还会继续泛滥下去,甚至对整个行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从这一层面来说,直播带货的门槛,可能还是高一些更好。

作者 | 李松月

0 阅读:3

电商报

简介:电商行业信息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