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迎重磅指数!它会不会是科创板的“最终答案”?

江华之王 2025-01-23 18:28:51

2025年的指数基金,依然有很多故事可以讲~~

前有中证A500指数让各家基金公司争相布局;后有上证180指数再次引起了一波轰动。

而在2025年开年,又有一个重磅指数登场了,它就是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简称科创综指,下同)。

跟中证A500指数一样,在指数正式发布前,已经有12家基金公司摩拳擦掌申报相关ETF。我只能说,2025年的指数领域,依旧精彩~~

这个消息刚出来的时候,很多人都说科创板已经有了科创50指数、科创100指数、科创200指数,再出现一个科创综指似乎有点多余。

当然不是这样!因为跟那几个科创板的指数相比,这次的科创综指更能全面代表科创板!!!

真正的科创板“话事人”:科创综指

为什么我认为科创综指更能代表科创板整体?

因为,科创50是包含50家市值大、流动性好的科创龙头公司;科创100侧重市值稍小但很有潜力的后100家公司,科创200则进一步扩大这个范围。

单独看的话,这三个指数好像各有侧重。

但科创综指就不一样了,它从科创板中选取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反映科创板上市公司证券包括分红收益的整体表现。

在我心里,这个指数十分全面,而且无论是成份股还是行业配置,它都有资格成为科创板新的“话事人”!!

成份股很有代表性

首先,科创综指的成份股数量是565家,目前科创板所有上市公司也才582家,可以说做到了全覆盖。

而且,这些成份股覆盖了大、中、小各种市值风格,对科创板的市值覆盖度占比97%、营收占比99%、净利润占比95%、研发费用占比99%。

这一组组数据都在告诉大家,如果你既想要市值、又想要潜力,那么科创综指能满足你的想象。

数据来源:wind;成份股数量截至2025.01.09,其他数据取自2024年三季报,研发费用取自2023年年报

还有,这次以汇添富基金为代表的6家基金公司申报的科创综指相关ETF跟踪的是科创综指全收益指数,其余6家基金公司申报的相关ETF跟踪的是科创综指价格指数。之所以选择全收益指数,我认为跟现在鼓励上市公司增加分红次数和分红数量有关。

行业配置让指数定位准确

此前的中证A500指数为什么让那么多基金公司争相布局?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它的新质生产力行业占比将近50%,符合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

而科创综指作为科创板的全方位代表指数,它的新质生产力行业占比自然不可能低,甚至不少人都称这个指数有望成为代表“新质生产力”的基准指数。

具体来看,根据Wind给出的数据显示,科创综指指数行业主要集中在电子、医药、机械、计算机、电力设备、基础化工、国防军工等“硬科技”领域,合计权重超过97%,而这些行业都属于新质生产力行业范畴,可以说完美契合国家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01.09;行业为中信一级行业

从这个角度出发,如果科创综指在未来真的成为了代表新质生产力的基准指数,我认为各家基金公司大概率会争相布局,因为一旦后续科创综指相关ETF的规模越来越大,很可能会提前抢占衍生品(股指期货、期权)市场。

高盈利预期+高研发费用

因为科创板的主要行业是半导体、电力设备、机械和医药这些高成长行业,所以无论是成长性还是未来的预期盈利能力,科创板都比较有保障,而科创综指通过其整体性、全面性,在未来的盈利预期上更是领先其它高成长指数。

数据不欺人!根据Wind的一致预期,科创综指未来3年(2024-2026)的营收增速和净利润增速都要好于同期的创业板指和科创50指数,尤其是今年和明年这两年,净利润增速分别达到了67.6%和37.8%,优势十分明显。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01.09

除了盈利预期较好之外,科创综指的成份股十分注重研发费用,甚至我愿意说是所有宽基指数中最注重研发投入的。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年报,科创综指的成份股在过去三个完整的财报年中研发支出总额占营收的比重一直都高于同期的沪深300、创业板指、科创50指数,能连续三年都这样十分难得。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3年年报

有了高研发费用这个特点打底,我似乎也理解了为什么Wind在未来预期中能给出科创综指那么高的盈利预期,毕竟人家的研发力度在这摆着呢。

指数大厂再次先发!

每次当某个指数有十多家基金公司一起申报相关ETF的时候,都会有人问我:选哪家的?

对于这个问题,我一直以来的答案都是,首先要选择那些规模大、流动性好、指数管理经验丰富的大厂,比如汇添富基金。

无独有偶!这次汇添富基金再次成为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正式申报了汇添富上证科创板综合ETF,并于1月22日正式获批。

作为业内的指数大厂,汇添富在指数领域已经深耕超过了15年,现在的指数产品大家庭十分完整。从重点宽基到具有长期成长潜力的行业主题;从指数增强到Smart Beta;从A股到跨市场、跨境,形成了多资产、多层次、多维度的体系化格局,并且打造出了多只现象级产品。

在ETF领域,像消费ETF、800ETF、MSCI中国A50ETF等规模较大;在场外基金领域,像汇添富沪深300安中指数、汇添富沪深300指数增强、汇添富中证500指数增强等等都是业绩和规模双双在线的。

而且,对于汇添富在指数领域的成绩单,有两组数据是大家要知道的:在服务客户数上,根据今年中报披露的数据,截至2024年上半年,汇添富旗下指数产品服务客户数超过了410万户;在管理规模上,同样截至2024年底,汇添富旗下所有指数基金的管理总规模突破1300亿元。

(服务客户数为各基金2024年中报披露的持有人户数(截至2024/6/30)与合同生效公告披露的募集有效认购总户数(新成立无2024年中报的基金,截至2024/12/31)的加总。管理规模为各基金2024年四季报披露的产品规模(截至2024/12/31)与合同生效公告披露的成立规模(新成立未披露中报的基金,截至2024/12/31)的加总,剔除ETF联接基金。汇添富旗下首只指数产品上证综合指数成立于2009年7月1日,成立至今运作超15年。)

不出意外的话,这个科创板新的“话事人”--科创综指很可能会引来一波活水资金,毕竟此前并没有能这么全面代表科创板的指数,而且后续很可能成为各家基金公司布局指数领域的新战场,大家觉得呢?

0 阅读:1
江华之王

江华之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