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车规级芯片到纳米级砂磨机“随州造”深度融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湖北日报视频 2025-02-20 08:11:16

湖北琅菱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生产的砂磨机,可将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材料磨“细”至纳米级。(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田悦 通讯员 张立)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董凤龙 刘钰杨

通讯员 张立 刘念

2月12日,随州市工业首季“开门红”推进会召开。

围绕新型、新质、新兴,聚焦聚力特色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新能源”成为会上热议的关键词之一。从动力电池到车规级芯片,从原材料生产到关键零部件加工……解构一辆国产新能源汽车,“随州造”的身影处处可见。其中,不少随州企业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在国产化替代浪潮中奋勇争先。

新春伊始,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多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的随州企业,在车间一线感受“智”造“开门红”的强劲势头。

车规级芯片——

新能源汽车“最强大脑”

实现国产化替代

湖北天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标准件,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制造生产线。(通讯员 张立)

电源管理、辅助驾驶、影音娱乐……打开新能源汽车的操作界面,几乎所有与智能化相关的功能都离不开汽车的“最强大脑”——车规级芯片。

走进位于随州市曾都区的泰晶科技半导体工业园,洁净无尘的车规级芯片生产车间内,技术人员正在使用仪器对成品芯片进行检测。

泰晶科技是国内领先的频率器件设计与研发制造高新技术企业。2024年,泰晶科技被认定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其生产的高精度时钟器件被应用于北斗系统终端。

“近三年来,我们的车规级芯片产值逐年翻番,是增速最快的产品板块。”泰晶科技副总经理黄晓辉介绍,为应对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该公司以科技创新和技改提能,扩大车规级芯片生产规模,推动其逐步实现国产化替代。

2024年,该公司对原有的车规级芯片生产线进行提档升级,新扩建专门的车规级芯片生产车间。“新设备正在陆续进场调试,芯片产能已从每月200万只至300万只,增至每月1000万只。”泰晶科技汽车电子事业部总经理鲁壑介绍,车间全产线投用后,年内芯片产能将达到每月4000万只。

不同于普通消费品和工业品,车规级芯片在可靠性和安全性方面要求更高。品质把控,成为车规级芯片实现国产化替代的关键一环。

“独立的生产区域可以进一步规范生产流程,保证产品的工艺质量。”鲁壑介绍,该公司建立了国家级高标准配套实验室,目前车规级芯片产品已顺利通过AEC-Q200汽车级认证。

从零下40℃到高温120℃的极限测试,再加上震荡、跌落等模拟测试轮番上阵,经过重重考验的芯片才能实现市场化应用。目前,泰晶科技已与华为、比亚迪等国内头部企业和法雷奥等国际设备供应商在车规级芯片领域达成长期战略合作。

2月13日,泰晶科技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科研平台项目正式开工。该项目计划投资5亿元,新建科研大楼及系列配套设施。

“我们将持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坚持关键核心技术自主自强,抓住核心电子元器件国产化、高端化发展历史机遇。”泰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喻信东说。

纳米级砂磨机——

将新能源汽车电池材料

“磨”至纳米级

湖北天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标准件,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制造生产线。(通讯员 张立)

走进随州曾都经济开发区,湖北琅菱智能装备有限公司里,一台台形似波轮洗衣机的大型设备正在组装下线。

“这批砂磨机将应用于一条电池浆料生产线,货值约1000万美元,预计今年5月出口至美国。”该公司总经理朱天顺介绍,2023年10月,该公司在美国实施的首个磷酸铁锂项目通过该国机构认证并交付使用。

朱天顺介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材料可以“细”至纳米级,完成这项任务的就是砂磨机。随着新能源动力电池产能持续扩充,以及电池能量密度不断提高,对电池原材料生产精细度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砂磨机作为提升材料精细度的关键设备,正在从原来的“按台卖”向现在提供定制化整体配套服务转变。

目前,该公司80%以上设备核心部件实现自主加工,其中部分“拳头产品”已经实现替代进口,并在海外市场形成较强竞争力。

2021年4月,琅菱智能落户随州。当年10月,该公司便与比亚迪合作,建设青海3.75万吨磷酸铁锂项目。

“根据项目需要来设计磨多少、磨几遍,最终量身定制形成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朱天顺说,比亚迪磷酸铁锂产线成功投产后,比亚迪公司专程向琅菱智能颁发一面“恪守工匠精神 铸造行业典范”锦旗。

近年来,得益于定制化产线设计和完备的售后体系,琅菱智能的客户“朋友圈”不断扩大,已与比亚迪在内的130余家上市企业建立合作——

与宁德时代保持长期合作,建成第一条磷酸铁锂生产线后,陆续建成二期和三期项目;

为宜昌邦普建成4条砂磨线,单条线年产量2000吨;

与黄石融通高科合作启动产线项目建设,累计合作金额达10亿元以上;

设备出口至德国、美国、韩国、日本等地,出口量位居国内行业前列……

“刚开年就卖了100多台。”朱天顺介绍,随州基地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砂磨机生产基地之一,2024年产值约1.7亿元,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六成以上。

精密标准件——

大幅提升新能源汽车

制造生产线效率

湖北琅菱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生产的砂磨机,可将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材料磨“细”至纳米级。(通讯员 张立)

在新能源汽车制造生产线上,高标准、高精度、高效率的生产需求“倒逼”生产线提档升级。

湖北天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气动模块生产车间内,工人们忙着调试全自动数控设备,一件件标准件被成批生产出来。

“今年继续与比亚迪合作,预计分批次供应产品价值达2亿元以上。”该公司副总经理杨勇拿起一件展示品说,“这类产品如果装配在新能源电池生产线上,就不能含有铜元素,我们必须根据客户需求做出工艺调整。”

经过精心设计,成套成组的多个标准件模块将形成一体化操作台,使新能源汽车制造生产线的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2018年落户随州以来,天一智能先后投资3亿多元建设FA(工厂自动化)精密标准件生产基地,同时年均投入研发经费1500余万元,与武汉理工大学、湖北工业大学等达成校企合作,逐步形成全品类、高品质标准件生产能力。

走进车间品质检验区,每一道工序均有专门负责人进行检测。该公司品质主管李凌志介绍,公司依托MES智能制造系统进行产品检验,系统中会显示来源单号、质检员、检验结果等相关信息。通过数控化装备与MES智能制造系统的集成,关键生产工序均已实现全数字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率约20%,降低产品制造成本约5%。

2023年,该公司年产值为1.67亿元。2024年,年产值跃升至3.35亿元。

“我们自主生产的标准件采购周期短,相比国外同品质产品成本大幅降低,打破了以往依赖进口的局面,市场反响很好。”杨勇介绍,为进一步扩大产能,该公司正计划追加投资5亿元启动标准件扩产升级项目(三期),预计今年年底前实现投产。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