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瑞芝,人们对于这个名字可能会感到陌生,但是对于她的父亲吉鸿昌将军,恐怕则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1933年,在中华民族惨遭日本帝国主义蹂躏的危难之时,吉鸿昌追随冯玉祥将军在张家口组成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一举从敌伪手中收复塞外重镇多伦等地,威震中外。一年之后,这位抗日名将没有倒在抗日的沙场上,却死于国民党蒋介石的屠刀之下,黑暗的现实使烈士饮恨千古: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吉鸿昌
人们憎恶民族败类,为英雄早逝倍感痛惜!
吉鸿昌将军就义前,曾给妻子胡洪霞女士留下一封遗书:
“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牺牲。人终有一死,我死您也不必过分悲伤,因还有儿女得您照应……”
这一年,吉鸿昌的女儿吉瑞芝还不满三岁。做为母亲,胡洪霞女士没有辜负丈夫临终嘱托,含辛茹苦地养育着烈士的后代,他们经历了日伪和国民党统治下的15年的苦难生活后,直到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才回到党和人民的怀抱。
吉瑞芝幼年
做为烈士的女儿,吉瑞芝解放后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照顾。中学毕业,组织上决定派她去苏联留学,但是由于当时母亲身体不好,极需要人照顾,她不得不放弃了。后来分配到天津师范学院做秘书工作,同时完成了大学学业。
70年代,吉瑞芝在天津市第一机械工业局政治部工作。晚年的吉瑞芝虽已儿孙绕膝,但她仍然担任着天津市政协常委、天津市政协统一祖国联谊会副主任的工作,整天为一个接一个的社会活动忙碌着。
吉瑞芝的母亲胡洪霞女士已于1970年病逝。胡女士是一位深明大义、自立而自强的知识女性。她早年毕业于兰州女子师范学校,原名胡兰英,1927年与吉鸿昌结婚,是吉鸿昌将军的第二位妻子。因女性中叫兰英的重名太多,经吉将军提议改为洪霞,比喻西天的霞光,作为妻子由甘肃远嫁的纪念。
在察哈尔抗战中,吉鸿昌变卖家产,组军抗战,这其中就有妻子的大力支持,这种毁家赴难的无私精神曾在抗日同盟军中传为美谈。
吉鸿昌、胡洪霞
丈夫就义后,她不惧风险领回将军遗体入殓,又将灵柩运回将军的故乡河南扶沟吕潭乡安葬。
50年代后期,她曾撰写《吉鸿昌就义前后》一文,再现了吉鸿昌烈士“我为抗战而死,死得光明正大,不能在背后挨枪”的凛然正气。
虽然父辈没有给吉瑞芝留下什么物质财富,但他们的革命精神和优秀品质却使她终生受用不尽,她感谢党和政府给予父亲身后崇高的褒奖,忘不了国家和人民给予烈士遗属的关怀和照顾。
新中国诞生后,1950年,天津市召开了万人控诉大会。吉瑞芝在会上作了“为我的父亲吉鸿昌报仇”的控诉发言。会后将犯下累累罪行、亲手策划谋杀吉鸿昌将军的凶手吕一民正法。
吉鸿昌
一年后,吉瑞芝带着母亲来到了父亲的家乡,她们一起为吉鸿昌烈士扫墓。站在父亲的墓前,吉瑞芝眼含热泪,说了许多话。
1953年,党和国家为了褒奖在革命斗争中光荣牺牲的烈士,毛泽东主席亲笔为吉鸿昌烈士家属签发了光荣纪念证。
1964年,河南省委、省政府决定将吉鸿昌烈士墓迁至郑州市烈士陵园。吉瑞芝和母亲也应邀参加了安葬仪式。
作为烈士的女儿,吉瑞芝明白,父亲吉鸿昌是属于国家、属于中华民族的。为此,吉瑞芝一手扶持起了当年父亲在家乡开办的学校。为了在学校建食堂,让学生们吃饭时能有个遮风避雨的地方,她跑了省里,又跑北京。她说,我不能像父亲那样,为学校捐很多钱,但我可以捐上我的一颗心。后来学校的食堂落成了,操场也铺上了红砖,吉瑞芝为父亲生前寄予厚望的鸿昌学校的发展感到欣慰。
吉鸿昌
吉瑞芝自从参加了1984年11月父亲牺牲50周年的纪念活动后,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和丈夫一起完成了至今为止史料最全的一部近39万字的《华夏忠魂——吉鸿昌传记》。“我多年的心愿终于实现,甚感欣慰!”
吉瑞芝晚年住在天津市河西区一个环境优雅的居民区内。老伴郑慈云已于1989年离休,儿子、女儿都已“另立门户”。在老人那间没有一件豪华家具的客厅内,只有那引人注目的两幅大照片和三幅书法能说明这家主人的与众不同:
一张照片是吉鸿昌将军牺牲前2个月照的,也是他戎马一生留下的唯一一幅便装照;另一张照片便是吉将军的妻子胡洪霞女士的遗像;三幅书法中,两幅是邓公、聂帅1984年为纪念吉鸿昌烈士英勇牺牲50周年而作的题词;另一幅“国魂”是吉将军60多年前亲手所书,这也正是他本人光辉一生的写照。
吉瑞芝
人们都说吉瑞芝很像她的父亲,无论是举止,还是脾气。吉瑞芝自己也这样认为,不过她也坦率地承认:“当然我没有他那么高的个子。”
尽管人们那么留恋美好的春天,而她却永远钟情于寒冷的冬雪。
2023年1月12日8时17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天津市委员会第五、六、七届委员,第八、九届常委,吉鸿昌烈士的女儿吉瑞芝,因病在天津总医院逝世,享年9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