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老总下令停止追击,金日成不同意,彭老总:部队给你们自己指挥

老章聊历史 2025-03-19 08:50:49

1951年12月31日,第三次战役发起的当天,毛主席致电彭老总:

“此役结束后,中朝两军需召开一个高级会议,并请金日成同志出席……。”

大战在即,毛主席为何会给彭老总发一份这样的电报呢?

原来,自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以后,中朝双方在战争形势的判断和方面出现一些不同认识。到了第三次战役时,这些不同认识又有新的发展,如果不解决这些分歧,会严重影响下一步的作战。

彭老总:部队归你们自己指挥

1951年1月4日,志愿军和人民军进入汉城,中朝人民一片欢腾。金日成还让平壤和汉城两地以240门大炮鸣24响,以示庆祝。

1月8日,就在志愿军几十万官兵继续南下,突破“联合国军”三八线防线,将战线推进到三七线附近时,彭老总下令停止追击,原地集结待命。

金日成对彭老总的命令想不通。作为朝鲜领导人,金日成眼看志愿军一鼓作气,就可以把敌人赶下海了,怎么能停止进攻呢?

金日成来到志愿军总部,一进门就质问彭老总:

“哪有打了胜仗不追击敌人的?这么大的事,你怎么不跟我商量一下呢?”

面对金日成的质问,彭老总耐心地予以解释。

经过三次战役,我军已经非常疲惫,在没有坦克和飞机的掩护情况下,很难追上敌人的摩托化部队,想在追击中消灭敌人更难。即使敌人再放弃一些地方,使敌人缩回到南部狭小地区,对下一站分割歼敌不利,增加困难。

金日成依然大摇其头:

“不能消灭敌人,扩大领地也是很重要的。”

彭老总态度也趋于严肃起来:

“志愿军需要整训两个月,在没有准备好前,一个师也不能南下,如果认为我不称职,可以撤职。”

停顿片刻,彭老总按照毛主席的来电精神:

“人民军12万人,已经休整两个月,归你们自己指挥,照你们的意思继续南进……。”

金日成知道这不是什么好玩的游戏,一不小心就要付出几万人的代价:“人民军还没有达到战斗的标准,不能单独行动。”

虽然谈得不愉快,彭老总还是让金日成留宿志愿军总部,并吃了夜餐。

深夜,警卫员告诉彭老总,金日成房间灯还未灭,没有入睡。彭老总拿出自备的药,亲自给金日成送了过去。

前进,还是停止!

这不是第一次了。在第一次战役结束时,也出现过朝鲜领导人对志愿军停止追击表示过不理解。后来,经过双方沟通,问题解决了。

这一次,又发生了类似情况。

彭老总后来回忆说,那段时间他整日不能入睡,看着敌人有计划的撤退,企图引诱我军南下,然后从我侧后登陆。那时,有的同志不相信敌人有这种阴谋。

彭老总知道,他要对几十万志愿军官兵负责,他不能把胜利建立在侥幸的心理上。

彭老总果断命令停止追击,已被证明是正确的战略抉择。

第三次战役开始前,彭老总就对部队的疲惫感到忧虑。队伍已经严重透支,若不及时休整,不但不能继续胜利,还可能在局部被敌人逆转。

志愿军入朝已经75天,在这段时间里,一战接着一战,连续打了三个战役。志愿军虽然取得了良好战绩,自身也被消耗极致。

首先是部队减员严重。志愿军西线6个军达3万人,东线第9兵团达4万人。与入朝相比近三分之一。

各军兵力越打越少,势必影响队伍作战能力下降,后劲越来越不足。尤其是连排一级的指挥员伤亡严重,连排干部换了一茬又一茬。

为了补充损耗,国内也不断抽调老兵和新兵,但一线队伍还是无法得到足额兵员补充。

其次是后勤补给一直非常困难。随着战线往前推了几百公里,原本就薄弱的运输能力跟不上战役的进展,前后脱节。

敌人的飞机和轰炸机不断轰炸补给线,运输车辆被炸毁。

由于运输能力不足,各种物资在后方大量堆积。前线战士缺粮食,缺棉衣,饥寒交迫。

有的运不上去干着急,有的好不容易运到指定地点,部队早已经转移,还是拿不到。

第三个问题是伤员的救治和转移。枪伤、烧伤、冻伤的官兵,只能依靠汽车运输,为了躲避敌人的飞机,白天不送,只能在晚上,难免造成效率不高。

第四个问题是官兵的思想问题。随着战斗不断取得胜利,“速胜”的思想有抬头,希望快打、快胜、快回家。

彭老总曾这样说过:“战场是极其复杂的。有时你总以为胜利在握,其实胜利之中往往孕育着失败的因素。”

这些问题都要及时解决,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如果上了敌人的当,胜利的天平可能很快就会反转。

团结的大会

第三次战役结束后,彭老总根据毛主席的指示,召开了中朝联军领导干部会议。

彭老总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亲自撰写了大会报告。经过反复修改,把最终报告稿派人亲自送毛主席审阅。

为了防止误时误事,彭老总又通过发电报的形式传给毛主席。

毛主席对报告也非常重视,并对一些地方进行了修改,并增加了努力向朝鲜人民学习的重要内容。

彭老总还把这份报告送给金日成审阅,得到他的肯定。

1月7日,大会在君子里正式举行。在这次会议上,彭老总侧重对为什么三个战役后没有实行大规模追击做了说明,并对下一次战役准备提出了要求。

这次会议开了5天,内容十分丰富,中朝干部欢聚一堂,互相学习作战经验。达到了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的目的。

这次会议对于中朝两军并肩作战,夺取第四次战役和整个战争的胜利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0 阅读:0
老章聊历史

老章聊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