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 年 11 月 12 日,正值孙中山先生诞辰九十周年之辰。
为了表达对孙先生的缅怀和崇敬,在毛主席的指派下,周总理等一行人专程来到碧云寺祭拜孙中山先生。
其实,此时孙中山先生的遗体已经被运送到南京下葬。
故而,留存于碧云寺的,仅是孙中山先生生前的留存之物,即通常所讲的衣冠冢。
就在此地,周总理与一位鬓发皆白的老者不期而遇。
当时老人看到有人前来,便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上前,想要询问来者的身份。
见状,周总理先是上前用手扶住老人家,然后才开口问道:
“老人家,您这么辛苦爬上这山来,也是为了祭拜孙中山先生吗?”
没承想,老人听后却笑着摇头表示:
“我不是特意上来祭拜孙中山先生的,我本就是这碧云寺中的守灵人,到现在已经为孙中山先生守灵了好几十年了。”
听闻这话,周总理对面前这个老人顿时心生敬佩,便也忙介绍了自己的身份和此次的来意。
而听了周总理的话,老人这才知道眼前站着的,居然就是新中国的总理,也是激动万分。
随后,老人更是泪眼婆娑地说出了那句话:
“终于等到了,可算是等到了。”
那么,此时和周总理搭话的这个老人究竟是谁?
他和孙中山先生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为何能为其守灵这么多年?
老人现在所说的等到了,指的又是什么?
其实,周总理面前这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不是别人,正是孙中山先生当年最英勇的卫士之一:谭卫全。
其实,这也是老人后来才改的名字,他原来的名字其实是叫谭惠全。
据说,他年轻时那可是文韬武略样样精通,是十里八乡都闻名的“好身手”。
因此,在革命爆发之后,为了实现自己心中救国救民的抱负,他义无反顾地加入了黄埔军校。
他往昔凭借超凡的武艺,有幸出任黄埔军校的武术教官。
因此,后来那些在老蒋手下一飞冲天的国民党高级将领,搞不好还有人接受过他的指导。
而后来,因为他的一身功夫在黄埔中非常显眼,所以很快便被孙中山先生发现并重用。
要知道当时孙中山先生来往出席各种场合,所要面临的危急情况比比皆是。
因此,不久后,得到孙中山信任的谭卫全,很快就成为了他的贴身近卫队支队长。
后来,在他的保护下,孙中山先生也多次在遇险后化险为夷、转危为安。
所以,在长期的相处过程中,谭卫全和孙中山先生也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并不单单是纯粹的上下级关系。
当然,因为孙中山先生对革命所作出的突出贡献,谭卫全也深知守护他安全的重要性。
所以,在此后的工作中,谭卫全更是尽心尽责。
而且,据说他和孙中山先生还是同乡,都是广东中山人,连年纪也相差不大,只比孙中山先生小了9岁。
因此,除了他对孙中山先生格外地忠诚,孙中山先生也很看重他正直、善良、淳朴的品格。
而这些在两人之间情感上的羁绊,也成为了后来他能为孙中山先生,守着衣冠冢长达几十年如一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尤其是在当年中山舰事件爆发后,孙中山先生在谭卫全等一众亲信的保护下,顺利脱险,更是加深了他们彼此之间的信任和革命友谊。
据说那是在1922年。
当时广东军阀陈炯明突然叛变革命,派出重兵围攻总统府,孙中山先生的处境非常危急。
而作为孙中山先生第一批同盟会的会员,且是他贴身卫士的谭卫全在此时站了出来,誓要守护孙中山先生周全。
但因为陈炯明叛变地太过突然,孙中山先生这边并没有提前做好防备。
所以在当天夜里,他们就已经被对方军队牢牢包围在广州总统府。
与此同时,陈炯明为了防止孙中山先生逃离,还事先做了两手准备。
在派重兵包围总统府的同时,也将孙中山之前所居住的粤绣楼所在的观音山,也全面进行了包围。
因此,此时情况之危急,确实超乎了之前所有人的想象。
最后,为了能够成功脱险,在手下护卫们的安排下。
孙中山提前换了衣服,乔装打扮成一个走街串巷的老中医,这才从陈炯明的包围中成功突围。
当然,在此过程中,他们也遇到过危险情况。
为了能够将发现端倪的敌人全部清除,不让他们活着去给陈炯明报信。
在突围途中,双方也多次进行过枪林弹雨般的交火。
而在此过程中,谭卫全作为孙中山的近卫,也全程参与了护送。
并最终和同伴们一起,将孙中山安全转移到了中山舰上。
而也就是在这里,孙中山先生正式下达了平叛的命令,针对陈炯明的围剿开始了。
后来据谭卫全的后人介绍,虽然在历史上的这段史料中,并没有提到谭卫全的名字。
但实际上,他当时也确实参与其中。
至于没有留名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当时谭卫全还没有一官半职。
但后来,为了感谢谭卫全等人在此次事件中护卫有功。
在次年,孙中山的夫人宋庆龄,专门请人为他们雕刻了一枚铜制印章。
上面不仅有狮纹,还对应写着他们每个人的名字。
而因为中间传话等过程中出现了问题,谭惠全原本的名字就被写成了谭卫全。
随后,为了方便行事,“谭惠全”也就正式将名字改成了“谭卫全”,并一直沿用了下来。
1924年1月1日,在国民政府举行的授勋典礼上。
孙中山先生不仅为谭卫全等人颁发了奖章,还让宋庆龄亲自为他们佩戴上,写有“讨贼有功”四个大字的勋章。
自此,谭卫全护卫孙中山有功的事实也被得到了承认和证实。
但好景不长,在同年的11月13日,孙中山于北上途中突发疾病,最终与世长辞。
其后,依孙中山先生生前所愿,国民政府把他的墓址最终定在南京紫金山,即如今的中山陵。
但因为孙中山先生的离世太过突然,而中山陵的建造规模又十分庞大,非短期内所能竣工。
因此,孙中山的灵柩只得暂时存放在北京香山的碧云寺内。
但也就是从这时起,一场关于抢夺孙中山遗体的遗体保卫战,正式被打响。
彼时,主掌北京的多为奉系军阀张作霖,其麾下有一躁动之将领,名曰张宗昌。
因为自己愚昧无能,带领的部队总是打败仗,便觉得是有一些玄学的东西从中作梗。
为规避责任,他绞尽脑汁,终将目标锁定在北京香山碧云寺,此地曾短暂安放孙中山灵柩。
那日,他竟率人马直奔碧云寺,于孙中山灵堂中大吵大闹,甚至放言要毁掉孙先生的棺椁。
当时就在碧云寺为孙中山守灵的谭卫全谭见状,直接找到了少帅张学良,请求他出面让张宗昌停止胡闹。
而张学良素来敬仰孙中山先生,便在谭卫全的带领下亲自来到了碧云寺,当面训斥了张宗昌。
但他也知道,这不过是缓兵之计。
于是,在他为谭卫全出头的同时,也让他赶紧秘密联系南京方面,让他们想办法尽快将孙中山先生的灵柩移走。
但当时,因为周围的局势比较动荡,并不是移灵的最好时机。
所以最后经过大家的秘密协商,还是决定先将棺椁,暂时隐藏在附近的一个隐蔽山洞中,等躲过这段时间再做安排。
而直到1929年,孙中山先生的灵柩才终于成功抵达南京,并在南京举行过奉安大典后,安然存放在南京中山陵。
此后,碧云寺也就成了孙中山的衣冠冢。
而出于对孙中山先生的缅怀,谭卫全后来就直接留了下来,做起了孙先生的守陵人。
而后来周总理也是在这次拜访时才知道:
在这几十年里,守灵人居然连续20年都再没有拿到过,国民党方面发放的军饷。
听闻这个消息,周总理既感慨又感动,便直接对谭卫全承诺:
“这个钱人民政府要补发给你。”
自此之后,谭卫全一家人终于不再需要为吃穿用度发愁。据说这笔补贴,也一直发放到谭卫全去世。
结语:
谭卫全一生全力履行守护之责,此等义行令人钦佩万分。
周总理心思细腻,一直牵挂着老革命们的奉献,处处为其考虑。他们二人皆对孙中山先生心怀敬仰。
他们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怀念与学习,鼓舞着我们勇往直前,在人生道路上努力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