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影《鹿鼎记》里面有一段非常有名的桥段,那就是陈近南对韦小宝说,反清复明其实是假的,为了银子和女人才是真的。
可以说,电影乱改原著硬加的那段银子女人的所谓“经典”台词,实际上非常肤浅。
韦小宝在天地会的级别是什么呢?不算实际不存在的“万云龙”,以陈近南为第一人的话,韦小宝坐的是天地会第七把交椅,麾下有上万弟兄,负责江苏、安徽、山东、直隶四省的工作,工作范围包括敌人大本营,还负责联系沐王府、王屋派等势力。
设想一下,上世纪30年代的某个组织的中央委员,本身是南京国府高层,负责管理华东地区所有地下潜伏人员,还要负责和宋国母、十九路军等友好力量的统战工作。
如果待在这个岗位上的居然是个没有信仰,拿金钱美女收买来的人,会是什么后果?
如果说招聘个外围线人,招聘一帮负责打群架的马仔,跟他们谈谈什么银子女人也就罢了,招香主的时候居然不讲理想信念、江湖义气,却讲银子女人,这简直就是不可理喻!
电影里那些所谓的“笨人”是什么人呢?李力世、关安基、玄贞、风际中等人,在韦小宝这里如同跟班一般,但是在外面,他们可能是南京、济南这样的地方的黑道皇帝,每一个都是跺一脚四方乱颤的人物。
杀龟大会上,那些和韦小宝平级的天地会香主甚至可以与少林、武当、华山这些名门大派的掌门相提并论。
银子女人对他们算个屁啊,风际中投靠清朝,康熙给他封的都司虽然被韦小宝嫌小,但那是因为韦小宝已经是伯爵了,实际上都司是正四品武官,而知府才从四品。
天地会兄弟中那些有名有姓的中层,不要说投靠清朝可以有荣华富贵,就算是回家去当黑社会,欺负欺负老百姓,银子女人也要多少有多少。
扬州妓院里那些被茅十八暴揍的盐枭,哪个都比天地会兄弟有钱。
这些人拼了性命来参加反清复明,只能是为了理想,为了信仰,为了国仇家恨,再不济也是为了朋友义气。
真要是为了银子女人,你陈近南给得再多还能比康熙给得多?
而从历史事实来看,革命义士们反清,也绝对不是为了什么“银子和女人”,而是为了理想和信念!
就拿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来说,其中很多人出身都相当优渥:
喻培伦出身糖商家庭,他父亲还曾经宜昌督办盐务。
林文的祖父是清朝的状元,父亲做过知县,全家都是有名的藏书家。
方声洞出身富商家庭,父亲在汉口经营货栈。
陈文褒不是富二代,是富一代,他自幼贫寒,下南洋经商赚了钱,全拿出来结交朋友,转眼花光。
李德山是武术高手,做了民团的教师爷,还经营樟脑公司和客栈。
陈与燊是萨镇冰的外甥,办过报,被舅舅送去日本留学。罗仲霍在马来西亚兼任两所学校的校长,还是一家刊物的主笔。
刘元栋是福州南台消防会会长。
周华的哥哥是商人,他自己在新加坡参与过创办报纸、剧社。程良是清朝提督李绍武的义子。
周增从15岁开始就跟着父亲经营木材厂。林觉民、刘六符,都是书香门第的乡绅家庭出身。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墓!这些烈士大多数都是富家子弟!)
孙中山、黄兴如果靠收买的手段让他们来参加革命,得多少银子女人才能买动这些富家公子?
而实际上,孙中山和黄兴等人其实也没钱,孙中山先生多次去日本、南洋和美国等地募捐,不知道受尽了多少委屈和白眼。
试想想,如果孙中山先生果真有那么多钱,何至于如此像乞丐一样的低声下气呢?
一个能像天地会这样矢志不渝坚持抗清的组织,根本就不可能靠什么银子女人来维系。
他们所依靠的只能是对清廷刻骨铭心的仇恨和救国救民的理想;是陈近南超绝的个人魅力、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志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操守;是之前数十年抗清斗争中,无数先烈前赴后继的英魂激励。
当然了,如果说反清义士们不是为了金钱和美女,倒也不完全对。
或者可以这么说,他们确实是为了女人和票子,但不是为了自己的女人和票子,陈近南在电影里明明也讲的很明白,是鞑子抢了我们的女人和票子。
如果只是以利相诱,那只需要给韦小宝钱和女人就行了,但陈近南这里谈的是天下苍生,而天下苍生要的是什么?还是女人、票子。
或许有人说,“反清复明”确实只是一句空话,一群为死去王朝效忠卖命的人,不是傻子是什么?
但也正是“反清复明”最有号召力,即便是到了清末之时,这个口号依然能够聚拢无数人心。
真正干革命的,是为了天下苍生的福祉,为的是从鞑子手里拿回汉人的经济和发展权利,某些人老是问一个人到了什么地位有多少钱为什么要干革命,人家不是为了自己干,而是为了天下苍生能够拥有银子和女人!
而这部电影更让人诟病的,则是韦小宝回来也问的陈近南是这个“现在天下太平,人人都吃得饱饭为什么我们还要反清复明?”
康熙之时,果真是“天下太平、人人吃得饱饭”吗?
稍稍了解历史的人也知道,那是一个衰世,一个民不聊生的乱世!
从小说作者到编剧导演,全都在美化满清的罪恶统治,为满清涂脂抹粉,他们又怎么可能会理解反清义士们为了推翻满清,前赴后继、视死如归的壮举呢?
他们能做的,也就只能是胡搅蛮缠,把反清义士们想要“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壮举矮化为自私自利的为了“银子和美女”了。
某些人真是其心可诛、无耻之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