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时间的阻碍,再说潘汉年

琉璃火 2024-12-17 13:04:42

1921年,潘汉年加入浪漫又批判现实的文学团体,创造社。专门写小说,风格独特。1925年他入党参加革命。异曲同工之处在于,两者都需要强烈的激情。

他努力的方向极其正确,从聪明才智上说,潘汉年令人刮目相看。他写的小说,别人只要看一遍,都很难忘记。

参加革命不久,就崭露头角。成为《革命军日报》的总编辑。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他回上海,从九月到十月中旬,一口气写了5个短篇小说。

潘汉年在写小说和革命这两件事上显得非常有趣,只要革命处于高潮阶段,小说就不写了,革命低潮,他的灵感却源源不断,一发不可收拾。

与众不同的是,潘汉年善交际,在上海滩风流潇洒,被称作“小开”。上海话中,专指小老板和白相人。

1955年,潘汉年被逮捕审判成为最大的冤案。含冤蒙难的过程,耐人寻味,最后没有做任何交待。

在许多重要节点,都有潘汉年的影子。驻十九路军党代表,国共合作谈判代表,西安事变联络人。

在恐怖的四次反围剿中,他是苏区宣传部最高负责人。起到的作用三言两语说不完。

更传奇的是,长征走到遵义的时候,因为领导人变更,潘汉年带着中央密件,先冒充港商,混入被红军抓获的商贩中,一路辗转,到了上海。再换成日本人的身份,绕道莫斯科,向第三国际汇报具体情况。

潘汉年和许多重要人物都打过交道。他是左联的领导人,和鲁迅,宋庆龄,宋美龄,张学良有着不同寻常的交往。

左联成立时,潘汉年非常尊重鲁迅,一定要鲁迅加入。如果左翼联盟这几个字不喜欢,“左翼”二个字可以不用。后来,鲁迅愉快地接受邀请。

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蒋介石被软禁。此时,宋美龄尚在南京。何应钦试图调集部队包围西安。宋美龄情急之下,通过潘汉年,和陕北接上头。最后,在多方斡旋之下,和平解决了危机。

潘汉年逐渐成为多重身份人。抗战爆发后,他胆子更大,不仅常住在汉奸李世群的家里面,而且,还和日本华中派遣军谋略科长都甲大佐会谈过。最严重的一次,是私自跑到南京,见汪精卫。

他与各派系都有接触,也许都是为了华中局地下情报工作需要。但他没有想到,聪明反被聪明误,私下面晤汪精卫,几次隐瞒,给他带来致命的把柄。

1961年,伟人说,“有个潘汉年,当过上海市副市长,曾经秘密投降。”大概是对潘汉年的总体评价。

开展情报工作要求机警,聪明,善于周旋,有多重身份掩护。这一点,他的拍档董慧非常清楚。

30年代,潘汉年离开香港,到上海组建情报网时认识董慧。在工作中逐步走到一起。历经风雨,始终不离不弃。

从1955年被批捕,到1977年去世,潘汉年身边的人早已远离,只有董慧坚持留在他身边。

二人被单独关押在农场时,董慧幽默地对管教人员说,“潘汉年是为了我来劳动改造的。”

的确,从被批捕到离世,只有董慧了解他。尽管有多方照顾,并没有真正当犯人对待,但这遭遇令潘汉年无法渲泄。

一首《给董慧》,道尽了他心中想说的话。“相爱成遗憾,奈何了此生,怜君尤少艾,为我困愁城,昨日同生死,今朝半残生,但求息怨恨,勉力觉新人,道路分明在,火星铸忠魂,抗敌隐地下,十载尔同行,北上延安路,朝夕共苦辛,南旋千万里,悄然居海滨,六年留上海,解放更相亲,倘有千般罪,当有风先闻,堪叹莫须有,一脉贯古今,沉冤二十载,欣闻四害平。翘首望云天,何日见清明。”

今天来看一个作家,再折腾,无非就是下海,靠编剧挣几个钱,或是混迹仕途,作一个帮闲的文化官员。除了这二条路,没有什么真正的机会。

潘汉年原本在创造社属于打杂那种,跑印刷厂,给书籍打包。而他投身革命后,没用几年,就成为公认的“小开。来往的都是头面人物。干的都是在历史上必然留下痕迹的事。

上海解放后,潘汉年是副市长 兼人民政府中共党组书记,主持日常市政工作。

可惜了,变故在55年突然到来。这些陈旧之事,陈旧之人,本不应该影响他继续创造的道路。

0 阅读:1

琉璃火

简介:看书,喝茶,发呆,健身,登山。